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财富全球论坛2005 > 正文
 

财富论坛 金融中国之本土化VS国际化(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6日 01:38 新京报
  按照WTO的协议规定,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可以开展的业务范围和持有中资金融机构股份的比例都在不断扩大。外资与中资金融机构争夺国内市场的拉锯战已经展开。而中资金融机构则纷纷欲走出国门实现海外上市,加强风险控制、内部治理、修炼内功等任务紧迫。内外资金融机构相互学习、融合和竞争,中国的金融业欣欣向荣。

  中国镜头

财富论坛金融中国之本土化VS国际化(图)
中资银行国际化的过程任重而道远。资料图片

  「本土化·案例」

  乡村路上开跑车?

  瑞泰人寿以一种员工都存疑的理念在中国发展,本土化之路揭示坚持比改革更难

  在已经开业的合资保险公司中,瑞泰人寿无疑被视为“最不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司。在中国证券市场、基金市场、分销渠道都不成熟的情况下,瑞泰人寿坚持只卖投连险、不用代理人的模式。

  引用其总裁曾冬漉的话来说,“在我们筹备阶段,同业公司就认为我们的路走不通。但是一年过去了,证券市场也连连走低,我们却实现了逆势上扬。”这家看似“固执”的公司在这一年中是如何完成国际化理念和中国现状对接的?

  质疑

  “在乡村路上开跑车”是业界对瑞泰人寿的普遍看法,但是曾冬漉对此不以为然。她认为,上海、北京已经是国际化的大都市,瑞泰只是在上海和北京的高速公路上开跑车。中国的保险市场应该完成细分,以适应高中低端客户的不同需求。瑞泰就是细分市场的产物,因此尽管饱受质疑,瑞泰在战略上还是坚持了外方长期投资的理念和只走渠道的销售模式。

  “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坚持一种全新模式的难度非常大,最初甚至连我们的员工都不是很认同外方的理念。”曾冬漉向记者透露,“开始销售人员坚持认为不卖分红险不行,不培养代理人不行。后来国内一哄而起销售万能险,我们的员工又认为不卖万能险没有出路。

  可以说我们的员工‘在高速公路上试车’的时候一边试一边说不行。”在一片质疑声中,曾冬漉用《老子》“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来激励公司和自己。

  当然,在坚持理念的同时瑞泰也在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进行调整。据曾冬漉介绍,尽管有先进的IT系统投资理念做支撑,瑞泰可以推出透明、自由的投连险产品,理想的产品模式是投资者可以在瑞泰提供的投资平台上随时对自己的投资账户进行调整,但是根据中国客户对投资的了解程度和分销渠道的营销水平,瑞泰在产品设计上进行了“妥协”,现在瑞泰的产品与斯堪的亚在国外的产品有很大的区别。打个比方,在国内的产品就像尼康、佳能的自动相机,使用时非常简单,因为相机的各种模式已经设定完成,但是背后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这是跑车在试车过程中进行的微调,以更加适合中国的道路。”曾冬漉表示。

  挑战

  在曾冬漉看来,本土化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培育好分销机构,并且与分销机构建立长期的关系。国外的独立理财顾问已经具备了足够的专业知识,但是在国内包括银行、证券的客户经理和保险经纪人对于理财概念都很陌生,公司要从理财基本知识、销售基本技巧起步进行培训,在实践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公司就派员工过去进行支持,可以说派公司投资部人士去渠道解决培训过程中的疑问这在国内的保险公司中是首创,以至于现在工行的理财中心已经不习惯别的公司的培训模式了。“即使是高速公路也有坑坑洼洼的地方,我们要做填坑的工作。”曾冬漉说。

  机遇

  “现在我们已经初步看到了成果,去年9月份与工商银行进行合作的时候工行只给了我们四个支行的网点,现在工行已经把所有的理财中心给了我们公司,并且指定我们来做他们惟一的理财培训。一年来我们的员工对于公司理念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公司刚开业的时候采用各种优惠措施鼓励员工购买瑞泰的保险产品,但当时购买的人很少,现在50%以上的员工主动购买自己的产品。”曾冬漉说,“分红险火了两年后开始降温,所以跟在别的模式后面永远都没有出路,必须有自己独特的模式,而我们的坚持已经看到了曙光。”

  QFII淘金中国

  QFII人士认为,中国A股市场进入相对底部,投资价值显现

  在中国股市持续低迷的情况之下,QFII却一再要求提高QFII投资额度,QFII为什么如此青睐中国资本市场?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中国研究主管陈昌华表示,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机会无法忽略。国外有1000亿美元投资了中国公司,而进入中国本土资本市场的投资额度现在只有约40亿美元,差距非常明显。但从未来的发展来看,QFII投资中国资本市场的资金应该超过在国外投资的1000亿美元。

  陈昌华坦言,QFII现在发展的主要障碍就是额度的问题,现在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的投资额度为1.5亿美金。这样的额度无法产生规模效益。

  海富通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田仁灿表现出对目前股市相当的乐观,“现在的股市已经进入了相对的底部,股市的价值已经显现。从长期来看,股市终究是表现中国经济实质性增长的,这个时候已经显现出了其真正的价值。这也是目前众多海外投资者对A股表现出了与国内投资者截然不同的热情的原因”。

  新动向

  外资金融机构通过参股、并购与中资金融机构合作成为主流形式;外资机构在不断争取增加在合资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增加话语权;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的金融管理人才及业务人才的争夺在逐步展开。

  新机会

  根据WTO协议的规定,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可以开展业务的范围和持有中资金融机构股份的比例都在不断扩大。

  记者观察

  在采访过程中,多家外资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对于本土化的问题都颇有感触,人才本土化、风险控制是大家普遍关心的l两大问题。

  人才本土化

  “环球金融本土智慧”是汇丰银行的经营理念。汇丰银行北京分行行长丁建国指出,汇丰“本土智慧”的关键在于人才的本土化。丁建国告诉记者,9年前他刚来到北京时,汇丰银行北京分行的员工有30多人,其中有10人来自香港。而现在该行有200个工作人员,却只有3个是香港人。

  风险控制依赖人的观念

  海富通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田仁灿认为,风险管理光有严格的制度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风险控制是在人的观念上,是在对“擦边球”、“灰色地带”的判断和处理上。只有每一个员工的意识都能准确无误,才能实现真正地风险控制,而一些不好的意识是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蛛丝马迹看出来的。

  「国际化·趋势」

  银行国际化需整体思路

  银监会严查银行业金融案件,为中资银行国际化和上市铺平道路

  在即将召开的《财富》论坛上,世界各国金融巨头将再次碰撞。在金融国际化滚滚大潮中,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的棋盘上应该落下什么样的棋子?

  中资银行上市前奏

  中资银行的海外上市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在今年的两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透露,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上市准备已基本结束,现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的一些改革。4月,工行被注资150亿美元。而交通银行的上市已经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今年,银监会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制定了专项方案部署银行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开始为中资银行清理体内的积毒。各大银行也在抓紧自查,封堵金融犯罪的源头。据银监会公布,截至4月下旬,四家银行成功堵截和防范各类案件98起,涉及金额折合人民币48865.9万元。

  社科院金融所的副研究员刘华认为,中资银行国际化不是某个环节的问题,而是一个整体提升的过程,如果缺乏整体思路,总寄望于从某一个环节进行突破,反而容易扭曲正常的发展道路。

  引入海外战略投资者

  引入海外战略投资者

  已经成为中资银行实现国际化的重要手段。

  2004年美国新桥成为深发展第一大股东之后,即开始了对深发展的大力度改革。3月,荷兰国际集团收购北京银行股权,4月澳洲联邦入股杭州商业银行。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正在精挑细选海外战略投资者,为上市助力。

  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对此表示,中资银行目前无论是在机构、组织、服务、市场等方面都还与国际存在差距,合作有利于引进国际先进的经验,同时也利于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优势互补。

  对于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竞争关系,刘华认为这是一个良好契机。“中资银行已经逐渐感受到来自外资银行的竞争压力,尤其是外资银行擅长的零售业务一旦放开,将会对中资银行产生相当大的冲击。这也是促使中资银行发展的一个良好契机。中资银行应该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迎接这样的挑战。”

  QDII渐行渐近

  据透露,目前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制度已基本完成方案论证和制度设计

  同样的股票,中石油在香港的发行价仅仅1港元多,在A股发行价却能够达到人民币4元多。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同样的股票在内地股价和香港股价差别达到4倍。

  张卫星认为,内地的资本市场是封闭的,投资者不能购买海外其他资本市场的股票,A股的高价格是在封闭状态且国有股不流通的情况下造成的。正因为如此,QDII在去年一度跟全流通一样成为悬在投资者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司司长邹林介绍,从2002年以后,我国在国际收支领域出现了比较大的顺差,尤其是2004年达到2067亿美元。目前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工作重点是适当抑制资本流入,同时积极疏导资本流出的渠道。QDII对中国市场的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是有利的。

  对于QDII分流A股资金的问题,邹林认为,中国股市的问题并非根源于资金不足,因此不宜把QDII制度当做调控股市资金面和涨跌的政策。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相关人士透露,目前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制度已基本完成方案论证和制度设计,各部门对于QDII制度的实施只是在选择时机、规模以及模式方面存在差异。

  新动向

  中资金融机构的海外上市步伐开始加快,上市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银监会整治银行金融案件的工作正大力展开;通过注资、处理不良资产和融资,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均有不少提升;中资银行纷纷引入国外战略投资者,改善内部治理结构。

  新机会

  纽约、伦敦证券交易所相继来华宣传,向国内的金融机构伸出了橄榄枝;外资战略投资者的引入不仅为中资银行增加了资本金,而且在公司治理、风险控制等方面均有帮助;在国际银行业普遍的混业经营的背景下,中国的银行业也开始综合经营,银行开始建立自己的基金公司,平安、招商等金融控股集团的模式也逐步显现。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