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投资理财 > 2004理财嘉年华 > 正文
 

探访典型上海家庭 看看2004年你的钱包鼓了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9日 09:34 南方网

  对于普通百姓来讲,2004年真可谓是一个“多事之秋”———从宏观调控、能源紧缺到假彩票案、毒奶粉事件,从人民币加息、国企产权改革到粮价上涨、汽车降价……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总让人眼花缭乱而又无可奈何,最终只能叹息一句:不是我不懂,只是世界变得太快!在这样一个“变化多端”的2004,你理财了吗?你的钱包鼓了吗?前不久,沪上某报刊登了一篇报道,对2004年的理财市场进行了一次独具匠心的盘点,整理出2004年理财十大关键词,黄金、升息、升值、人民币理财、准货币市场基金、9.14行情、房贷等榜上有名。
只要稍加留心一下就不难看出,这十个关键词,无一例外都与百姓理财密切相关。您究竟涉足了其中几项?有何心得呢?笔者近日采访了这样一家很典型的上海家庭。

  孙小姐是某外资公司部门经理,30岁,上海人,是个年轻有为、充满干劲的典型都市白领。孙小姐的丈夫俞先生是哈尔滨人,32岁,某市级医院医生。俞先生平时工作兢兢业业,对朋友有着一种天生的豪爽。孙小姐的父母都是上海人,父亲孙老伯是某商业银行的退休职工,61岁;母亲杨妈妈是退休教师,57岁。俞先生的父母都在家乡哈尔滨。还有一家人的“小太阳”———宝贝儿子多多,现在刚满两岁。

  应该说,孙小姐的家庭经济条件不错,至少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那种。自己有一套三室一厅的住房,离父母的老房子不远。孙小姐作为部门经理,月薪约在5000元左右,她的丈夫俞医生月薪在3500元上下浮动,孙老伯和杨妈妈退休工资都将近2000元。这一家子除了每个普通家庭固定的一笔生活开支外,需抚养一个宝宝,每月支付约3000元的房贷,并定期给俞先生远在哈尔滨的父母双亲寄去一笔生活补贴。以这样的收入水平在上海生活,基本可以保证“衣食无忧”。那么这些“多余的闲钱”该投资在哪里呢?怎样理财才能管好自己的钱甚至使自己的钱包鼓起来呢?年轻人不懂理财?据孙小姐介绍,由于自己平时工作繁忙压力很大,所以基本没有过多精力致力于个人理财,只是因为自己的父亲是“银行出身”有些理财专业知识,且又是“自家人”值得信赖,所以将自己的一部分储蓄交给孙老伯全权代理。其实,孙小姐倒是一直很想尝试时下非常时兴的各种理财产品,只是一直不知该选择何种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

  丈夫本是个称职的医生,踏实工作安心于业务,可突然不知哪根筋搭住了,盲目听信了一个同乡关于“股市好赚钱”的论调,稀里糊涂地就趟了股市这个“浑水”(孙小姐语),直到现在都被亲朋好友说“不理解”。2004年的股市境遇尴尬,“9.14行情”、“国九条”的颁布,始终还是难逃低位盘整、千三徘徊的窘境。俞先生本就对证券市场一知半解,现在只能承受“套牢”的苦楚。

  对于这小俩口来说,双方单位都已给自己缴纳四金,每月固定生活开支在2000元左右。今年由于众所周知的物价上涨,生活固定开支略有上扬,好在孙小姐、俞先生在父母处搭伙,儿子多多又有父母的照顾,影响不大。如何用手头这些钱“生”出钱来,是孙小姐目前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此外,由于今年频频传出汽车降价的消息,孙小姐正在考虑是否该为自家添置一辆汽车。

  老年人青睐国债至于孙小姐的父母,对于理财倒是很有自己的一些见解,尤其是孙老伯,多年的银行工作经验使得他对于金融系统相当熟悉。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孙老伯为自己度身订造了一套理财方案———国债理财。

  与普通的中老年人偏爱银行储蓄与购买国债略有不同的是,孙老伯另辟蹊径,涉猎的是“二手国债”。孙老伯说:买国债利率高于同期储蓄,而且风险相对较小,很适合我们这种稳健型投资者。尤其是二手国债,“赚取差价”,收益率更高。通常我所购买的挂牌上市的二手国债,年收益率就比同期的储蓄收益率高出至少1个百分点,通常在3%~4%之间。现在,孙老伯将自己七成左右的个人积蓄用来投资二手国债,其余用于日常开销及一些不可预知的花费。现在,连女儿孙小姐也拿出一部分储蓄委托孙老伯投资二手国债了。

  对于二手国债,孙老伯很有自己的想法,他说:与其它任何投资方式一样,国债,尤其是二手国债也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但由于政府的高度信用地位,使得国债的二级市场操作已相当规范,同时流动性增强,变现较为容易。因此国债早已不是通常人们印象中的“死钱”了。这些特点都十分适合我们这种中老年人的投资。

  黄金成新热点

  孙小姐的母亲杨妈妈作为退休教师,平日里读书看报,很是关注各种大事新闻。目前她的主要理财方式还是储蓄,在11月29日中央银行九年来首次上调存贷款利率后,杨妈妈非常理性地为自己算了一笔帐,发现一味地将自己银行账户上的钱转存并不是一个明智之举,仔细盘算之后,她只是将一个月前刚到期转账的一笔存款提出,享受了一下“升息的优惠”,其余都选择了“按兵不动”。

  近日听闻中国银行已开办个人“纸黄金”和实黄金投资业务,杨妈妈很有点跃跃欲试的劲道,此前,杨妈妈已购买了贺岁金条。对此杨妈妈的解释是:“我们中国人有很深的‘黄金情节’,收藏黄金早有历史。贺岁金条不仅外观精美,而且寓意丰富,有相当的保值、投资以及收藏价值,而且贺岁金条有几十克的小规格的,拿出来送人的话既大方又吉利。”另一方面,杨妈妈认为金条也可作为投资产品,遇到合适的时机变现的话能获得不少的收益。今年贺岁金条的价格一涨再涨,而且已有回购业务,经过一番仔细分析之后,杨妈妈已坚决果断地将手中部分金条变现,确实收获不少。

  银监会批准商业银行开办个人炒金业务,也就意味着个人投资者加入黄金交易市场有了通常的渠道。今后,个人投资者加入黄金市场就像买卖国债、基金或者进入股市买卖股票一样方便。对于新产品“纸黄金”,杨妈妈倒有很清醒的理解,她认为“纸黄金”属于完全的投资产品(笔者注:在“纸黄金”交易中,市民不提取实物黄金,而是通过赚取买卖之间的差价来获取利润,其交易、套现较为便捷,是一种较好的黄金投资选择),与她先前涉猎的金条有较大区别,不具备收藏价值。因此虽然非常感兴趣,但杨妈妈说:如果真要炒上一把黄金,自己还要先学习一下。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理财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