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泉投资:“对等关税”冲击下,中国出海企业的应对之道

淡水泉投资:“对等关税”冲击下,中国出海企业的应对之道
2025年04月11日 16:31 市场资讯

  淡水泉投资

  重要提示:本材料不构成任何形式的要约、承诺或其他法律文件,亦非任何投资、法律或财务等方面的专业建议。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须谨慎。

  特朗普政府于4月2日推出了新一轮关税措施,该政策方案的力度与覆盖范围显著超出了市场预期,进而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震荡。根据最新动态,美国对部分国家实行为期90天的“对等关税”缓冲期,并执行10%的普遍性关税政策。尽管该措施的全面实施已被暂时推迟,但可以确定的是,此举将对国际贸易格局与全球金融体系产生持久的影响。

  失衡的贸易平衡目标与制造业回流的困境

  新一轮关税政策的短期冲击已引发市场动荡,但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通过关税试图达成的政策目标。根据美国政府官员近期的一些公开发言整理来看,此次关税行动可能主要有两个目的。

  01

  第一,以极端施压手段实现美国定义下的贸易平衡,缩减贸易逆差。

  其施压手段不仅包括普遍的“对等关税,还涉及诸多非关税壁垒、增加进口美国商品等内容。以越南为例,其在美国宣布关税措施后以零关税条件积极回应,然而,美国仍要求越南承诺取消知识产权窃取、出口补贴、倾销等非关税壁垒,但上述贸易壁垒并未在对等关税的税率确定中进行过调查和计量。特朗普政府追求的贸易平衡其实并不平衡。通常来讲,客观评价贸易是否平衡,应综合考虑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等因素,而本次对等关税”则只考虑美国处于逆差的货物贸易,忽略处于顺差的服务贸易。2024年,美国与大多数主要经济体都有服务贸易顺差,顺差总额近3000亿美元。此外,贸易平衡通常是基于多边贸易框架下的整体平衡,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因此双边贸易有差额是常态,整体贸易差额会在浮动汇率下趋于平衡,而非追求与单一国家的双边平衡。

  02

  第二,通过高关税提高外国商品的成本,降低其比较优势,促使制造业回流美国。

  然而,这种方式也有其弊端,因为在缺乏配套的本土基础设施、供应链、技术人才储备等要素的情况下,美国依靠高关税、高壁垒带来的制造业回流是高成本的,较难在全球市场中具备竞争力。以劳动力成本为例,美国制造业工人的薪资成本是新兴经济体的8-10倍左右,而综合生产成本差距更为显著。

  美国保护主义政策并未实现制造业回流

  实际上,二战结束以来,美国政府出台过众多保护主义政策,试图推动制造业回流,但每一轮政策几乎只在短期内发挥了刺激作用,未能扭转制造业流失的长期趋势。美国制造业空心化更多源于全球产业转移的历史趋势和本国产业结构的失衡,保护主义只是避重就轻。

  中国出海企业的应对策略

  近期,我们也就本轮美国加征关税可能带来的影响做了一些微观调研。从交流的情况来看,企业端反馈实际影响仍需要动态评估,但对于未来的经营预期并没有因为关税的影响变得一致性悲观。在积累了第一轮贸易战冲击的丰富经验之后,企业更多是积极适应和调整的状态。应对策略包括高溢价及强产品力突围、成本分摊、产能布局区域再平衡、市场多元化等多重路径。

  高溢价、强产品力突围

  部分工业制造企业指出,特朗普政府对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征关税,使得这些企业的全球竞争对手同样面临显著的关税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这些企业自身产品的竞争力下并没有被削减。对于那些具备较强提价能力的产品,企业计划通过适当提价来应对关税增加的成本,从而将对利润的实际影响控制在有限范围内。

  成本分摊,与客户共担

  比如一些根据上游大客户需求进行设计、制造产品的厂商,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因为采用离岸价的定价方式,关税的变化其实大多数由客户承担,并未出现大幅降低出口价格来承担关税的情景。不过,考虑到本轮关税的力度,如果全部或大部分转嫁消费者,企业也关注是否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同时,对于美国本土市场大、供应链全球化的优势品牌,企业也在积极争取获得关税豁免。

  产能布局区域再平衡

  一些当前税率较低的国家,未来可能成为潜在转口地。比如按照当前的对等关税方案,美墨加协议内的产能还未受较大影响,相对于部署在全球其他国家的产能更具有成本优势,但是也需要持续跟踪墨西哥、加拿大对中国的关税政策是否会有变化。同时,对于东南亚的产能,在全球普遍加关税下的情况下,很多公司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这也给了有活力、有制造优势的中国企业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的机会。

  市场多元化,深耕非美市场

  在拓展海外市场的过程中,许多企业已对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有所预见,并采取了前瞻性布局。这些企业积极开拓美国以外的市场,如欧洲、中东和南美等地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以分散风险。企业普遍认为,非美市场蕴含着巨大的潜力,这些区域的优质客户同样能够在未来的企业国际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带来可观的业务体量。通过深耕这些市场,企业不仅能够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还能在全球贸易格局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有助于企业应对当前的贸易挑战。

  综合来看,关税的增加对中国不同类型企业的影响存在差异。对于那些处于同质化竞争较为激烈的领域的企业而言,短期内可能会面临挑战,因为更容易受到价格变化的影响。然而,对于那些拥有绝对或相对产品优势的企业来说,关税的增加反而可能成为其扩大市场份额的契机。这种优势不仅体现在某些产业的绝对竞争力上,也体现在“对等关税”政策下,中国企业与海外非美企业竞争时所展现的相对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加征关税的背景下,贸易链可能会经历动荡和重构,中国企业有望凭借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韧性和适应性,抓住贸易重构所带来的新机遇。

  (本文不构成淡水泉关于任何证券或投资工具的投资意见或建议,

  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15 江顺科技 001400 37.36
  • 04-15 众捷汽车 301560 --
  • 04-14 天有为 603202 93.5
  • 04-08 宏工科技 301662 26.6
  • 04-07 肯特催化 603120 1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