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古代游牧民族的黄金坐骑(图)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5日 17:58  乌鲁木齐晚报
  高足金杯   高足金杯
  虎噬鹿纹金饰牌   虎噬鹿纹金饰牌
  月牙形金饰牌   月牙形金饰牌
  4日,在自治区博物馆,工作人员正在整理来自内蒙古博物馆的金器文物。   4日,在自治区博物馆,工作人员正在整理来自内蒙古博物馆的金器文物。

  (本报记者陈星宇实习记者魏向阳摄)

  本报讯(记者寇凝实习记者刘帆)包裹黄金饰片的卧鹿纹金马鞍,配上铜质鎏金的各种马具,再加上一匹名贵的骏马……古代游牧民族的黄金坐骑,在那个年代堪比去年亮相南京的黄金跑车。

  4日,《成吉思汗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文明展》在自治区博物馆开箱布展,包括黄金坐骑主要部件在内的102件草原珍宝将于下周集中亮相。

  此次展出的文物均来自内蒙古博物院,其中70%是国家一级文物,包括精美的古代游牧民族黄金饰品及青铜、陶、玉等。

  展品被分为“东胡与山戎”、“匈奴民族”、“鲜卑民族”、“契丹民族”、“蒙古民族”等五部分展出,年代横跨西周晚期至元代,反映东胡、匈奴、鲜卑、契丹、蒙元时期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共同创造的灿烂游牧文化。

  内蒙古地处长城内外,是中原农耕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相互碰撞和交融的重要地带。约三千年前,随着气候的演变,出现了荤粥、鬼方、戎狄、林胡、山戎、东胡、匈奴等游牧部落,创造了高度发达的草原青铜文明。在其后漫长的岁月中,鲜卑、突厥、契丹、蒙古等民族在此生息繁衍。北方各民族的不断兴替时刻伴随着不同文明的碰撞与交融。

  此次展览是内蒙古博物院全力打造的“草原文化系列精品陈列展览”之一,在展品抵达新疆前,自治区博物馆对展厅进行了重新装修布置,墨绿色的地面和展厅入口处仿照蒙古包内的圆顶设计,令人仿佛置身于内蒙古草原大帐之中。

  自治区博物馆馆长侯世新介绍,在内容设计方面,展览精选东胡、匈奴、鲜卑、契丹以及蒙元时期蒙古族等中国北方游牧民族近三千年的历史更迭,采用跳跃、串珠式的方法,将展品以完整的脉络呈现,力求让参观者从中看出草原游牧文化从兴起到成熟再到强盛的发展历史。

  马背上的酣畅

  当今镀金贴银的黄金豪车,大多都摆放在商家的展柜中,吸引眼球。而此次将在自治区博物馆展出的含金马具、生活器具,都出自古代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当然,这是那个年代少数派的贵族用品。

  黄金坐骑

  俗话说“好马配好鞍”,据自治区博物馆专家介绍,此次展出的卧鹿纹金马鞍,实属好鞍中的上品。

  出土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镶黄旗的卧鹿纹金马鞍,前鞍桥饰通高20.8厘米;后鞍桥饰通高11厘米;前鞍翅两件均长32.7厘米,宽10.6厘米;后鞍翅两件分别长19厘米,16.7厘米。

  据说,这件金马鞍是古代蒙古族妇女用的。由包金制成,金片均运用锤揲工艺。元代宫廷对金银器的痴迷旷古未有,使得他们的生活用品多为金银制成。

  此外,此次展览还将展出辽代出品的纹鎏金铜马具,此马具出土于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代钦塔拉墓,每节约厚1.074厘米,宽1.935厘米,长6.689厘米;扣最宽处2.614厘米,厚0.939厘米,长4.292厘米;带饰宽1.879厘米,厚0.914厘米,长3.435厘米。

  马具材质均为铜质鎏金,由马络头饰、马项饰、马盘胸饰、马鞍饰和马后鞧饰五组组成。

  饰件主要以钉缀和镶嵌手法装饰在皮革和木器上,以捶揲、錾花等工艺加工而成,采用高浮雕和平面线刻相结合的装饰手法錾刻云纹等各种图案,与史载辽代马具“甲天下”相吻合。

  戴上这套“行头”的马,马头、马颈、前胸、马鞍、马后鞧均被金、铜包裹,宛如给马披上了一身“黄金甲”。

  高足金杯

  除了身披“黄金甲”的马,还有黄金打造的马上杯。

  蒙古族自古以来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为了方便在马上饮食,元代器皿中,高足杯(又称马上杯、把杯)颇为流行。

  本次展览将展出一款华丽升级版高足杯高足金杯。此杯制于元代,出土于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口径10.5厘米高14厘米,6厘米的底径,是专为马背上喝酒设计的手握处。

  高足金杯由黄金打造,杯身锤揲焊接成型。深腹,圜底,口沿外卷,喇叭形高圈足,上为碗形,下为柄状高足,用作饮酒、盛果实的器皿。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