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宗商品战争 隐藏着中国的兴衰密码

百年大宗商品战争 隐藏着中国的兴衰密码
2019年12月10日 07:07 雷达财经

  百年大宗商品战争 隐藏着中国的兴衰密码

  雷达财经 文|长帆 

  1882年,对于饱受屈辱的大清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年景。

  作为洋务运动的标杆企业,轮船招商局吞下了“旗昌洋行”,一举抢回了长江航运,年获利上百万两,连郑观应这样的大买办都转而投靠。当年9月27日,轮船招商局票面额为 100两的股票,市价为253两,轮船招商局进入全盛时代。

  不独轮船招商局,洋务企业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矿务局、湖北长乐铜矿、热河平泉铜矿和湖北鹤峰铜矿较票面均出现了不低的涨价。随着洋务运动的逐渐成功,伟大的天朝上国似乎又要回来了。

  这一年,“红顶商人”胡雪岩也踌躇满志,他决定从外国商人手中夺回生丝定价权,为此,他调集了1500万银两坐庄生丝,一度逼得外商无力还手。

  然而,当时英国的汇丰银行,凭借着对上海华洋金融市场同业拆借业务的垄断控制,成为事实上的中央银行。在汇丰银行缩紧银根的情况下,胡雪岩最终因50万两的资金缺口,导致资金链断粮。最终一败涂地,家财耗尽,连带着江浙、徽商两大商帮一蹶不振。

  后代经济学家认为,在丧失央行这一“金融高边疆”的情况下,胡雪岩夺回生丝定价权,无异于一次浪漫的堂吉诃德式的行动。

  1885年,胡雪岩抑郁而死,棺木被一老仆埋于杭州西郊鸬鹚岭下的乱石堆中,一直到整整100年后,才被人偶然发现。

  胡雪岩死后,中国跌宕百年,其间中国资本与外国资本数度交手,却鲜有斩获。

  改革开放后,中国加快崛起,如何与外国资本全球争夺大宗商品的定价权,仍是摆在当代中国的现实课题。

  “胡雪岩”事件与帝国斜阳

  在电视剧《大明王朝1644》中,面对嘉靖的财政困局,央企江南织造局负责人杨金水急领导之所急,跟西洋商人做成了一笔50万匹丝绸生意,这是一笔能出口创汇的好买卖,只是需要大量生丝,而当时国内的产量并不够。

  为此,严嵩、严世蕃把持的大名内阁,不顾浙江人多地狭的现实,强行推进“改稻为桑”。为此,严党爪牙不惜毁堤淹田,造成恶劣影响。对此,以徐阶、海瑞为首的清流党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最终,权倾一时的严嵩集团彻底覆灭。

  明朝嘉靖年间,正是中国封建社会母体孕育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时期。苏州到杭州的运河两岸,兴起大量丝绸牙行和手工纺织业。当时,大量的丝绸和布帛通过徽州、苏州和山陕商人行销到海内外。

  至清代光绪年间,湖州南浔民间及江浙一带,出现了“四象八牛七十二黄金狗”的说法。财产达千万两白银以上者称之曰“象”,五百万两以上不过千万者,称之曰“牛”,其在一百万两白银以上不达五百万者则譬之曰“狗”。这些巨商大贾,均从事生丝生意。

  1860年后,英美各国在上海创立机器缫丝厂,质量和效率碾压中国传统手工缫丝产品。为了掠夺市场,洋商拼命压低价格,1868年,生丝价格每担价为白银517两,到了1882年左右,已暴跌至200两。丝商们巨亏不止,变成了“病象瘦牛丧家狗”。

  经营钱庄生意的胡雪岩,常年与丝商打交道,在他看来,造成丝商困局的原因主要是华商各自为战,被怡和洋行控制了价格权。

胡雪岩活着时已成传奇胡雪岩活着时已成传奇

  1882年,已成为大清国首富的胡雪岩决定依靠自己的财力,与洋商放手一搏。

  1882年的5月份,胡雪岩生丝存货达到8000包,10月份则达到14000包。在市场上,胡雪岩几乎见丝就收。

  外商一度被逼无奈,找到胡雪岩表示,愿意加价1000万两,从胡雪岩手上转购生丝。胡雪岩坚持加价1200万辆,外商担心胡雪岩构成垄断,遂下定决心不买。胡雪岩则邀请江浙丝商,共同收尽各地生丝。

  1882年9月,上海一级生丝价格已高涨至17先令4便士,而在伦敦交易所的价格仅为16先令3便士。国内价格反超国际期货价。

  1883年8月,大商战进入决战时刻,胡雪岩前后已投入资金超过1500万两,继续囤货坚挺。

  关键时刻,实际扮演大清中央银行的汇丰银行出手了,收缩银根,一时市场钱紧。

  而欧洲意大利生丝获得丰收,也给了胡雪岩致命一击,江浙丝商的价格同盟瓦解。胡雪岩不得不开始抛售,损失以千万两计。很快,胡雪岩的钱庄又遭到挤兑。危难时,富甲天下的胡雪岩,连欠汇丰银行的50万两白银无法偿还,最终一败涂地。

  1883年11月28日,清廷下旨将胡雪岩革职,并让左宗棠追缴胡雪岩欠款。

  1885年11月,胡雪岩在贫恨交加中郁郁而终。

  在生丝大战中,中国“三大商帮”中的两支,徽商和江浙商人在此役中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

  清末学问大家汪康年曾对此评论,“江浙诸省,于胡败后,商务大为减色,论者谓不下于庚申之劫。”晚清小说家大桥式羽则表示:“自君一败,而中国商业社会上响绝音沉者几二十年,正不知受亏几何。”

  有经济学家评论,金融不独立,则经济不能独立;经济不独立,则政治不能独立。清政府金融高边疆的沦丧,是中华民族陷入深重灾难的开端。可以说胡雪岩只是个牺牲品,真凶就是以汇丰银行为主的国际银行家。

  胡雪岩死后,清帝国每况愈下,甲午惨败和庚子之变,彻底将中华民族推向深渊。而期间,外国资本加紧控制中国大宗商品。

  1900年前后,趁着中国大乱,洋务派最重要的矿务实业,开平矿务局被外国资本盯上,经过复杂的倒手,最终落入英国人之手。爱国商人周学熙为了夺回开平,向袁世凯提出“以滦制开”的策略,即在开平矿旁边,新开滦州煤矿,通过商业竞争打垮开平矿,从而逼外商就范。

  该策略起初很奏效,英方一度同意,以178万英镑的代价将开平煤矿交还中方。然而外商趁辛亥革命爆发,反而吞并了滦州煤矿,双方达成“合办条件协议十款”,同意合并成中英开滦矿务有限公司,股权对等平分,利润则由开平得六成,滦州得四成,管理权由英方把持。

  中华民国成立后不久,欧美诸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成为这一时间的侵华主角,他们也盯上了中国的大宗商品。

  1915年8月,日本驻华公使晋见袁世凯,递交了《二十一条》,其中一条要求是,将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体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中国不得自行处理。《二十一条》立即遭到国内各界的强烈抗议。

  此外,日本商人在上海开设了面粉取引所(交易所),经营面、麦的期货交易,基本控制了上海市场的原料和成品的价格。棉纱的原料期货交易也被日商开办的取引所掌控。

  1919年,作为盈利能力最强的民族企业掌门人,荣宗敬四处奔走,先后组织成立了面粉交易所和纱布交易所,夺回了两大民族产业的期货价格主导权。时人评价,荣宗敬此举可以告慰胡雪岩在天之灵。

  当时,多个重要的产业领域出现中外企业对峙的局面:棉纺市场上,荣家兄弟、张謇对阵多家棉纺株式会社;制碱与肥料市场,天津永利制碱公司与英资卜内门和帝国化学工业之间进行对决;水泥市场,周学熙的启新洋灰厂与日本水泥及英资青洲英妮公司杀得难解难分……

  然而,随着七七事变的爆发,民国“黄金十年”结束。抗战结束后,美货横行,民营资本一败涂地。

  鏖战粮食石油铁矿石定价权

  1949年5月27日,上海完全解放,中国经济史翻开崭新一页。

  当时,上海军管会确定人民币为唯一合法货币,在1949年6月5日前完全废止金圆券,以1元人民币折合10万元金圆券的比率进行兑换。

  然而在5月底和6月初的10天里,银元价格暴涨了将近两倍。南京路上四大百货公司用银元标价,拒收人民币。有人叫嚣:“解放军可以打进上海,但人民币进不了上海!”

  军管会试图通过抛售银元解决问题,10万银元抛出去,却如泥牛入海。经过缜密调查,军警突袭上海证券大楼,所有的银元炒卖活动顿时停止。

  银元之战结束后,新兴的人民政权又经历了一场大宗商品之战。

  在炒作银元的路被堵死后,投机商又疯狂囤积大米、棉纱和煤炭等大宗商品。其中上海的棉纱价格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上涨了3.8倍,棉布上涨3.5倍,因此,拉动了其他商品价格的上扬。陈云亲自坐镇,调运各省物资,米、棉、煤源源不断进入上海,国营商店持续抛出,价格迅速回跌,投机商损失惨重。

  自此,从1937年抗战开始以来,困扰了中国经济12年的恶性通货膨胀,彻底终结。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资本与外国资本在大宗商品一直无声较量着。

  然而,令国人尴尬的是,“中国买什么,什么贵;中国卖什么,什么便宜”,中国在世界大宗商品链条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石油被誉为现代工业的血液。美国业内曾流行过一句话,“谁掌握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与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沙特阿拉伯达成协议后,美元与石油划上等号。

  高盛通过石油期货,先后撂倒了中航油等多家企业。

  1997年,陈久霖奉命接手管理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7年之后,他交出的成绩单是:中国航油(新加坡)净资产增长890倍,达1.5亿美元,经营业务从单一的进口航油采购逐步扩展至国际石油贸易,公司于2001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出了名的热门股。

  据陈久霖透露,在中航油业绩一片大好之际,高盛子公司——杰瑞(J Aron)向中航油业务员继瑞德(Gerard Rigby)推荐了石油衍生产品的期货业务,当账面出现580万美元的账面亏损时,陈九霖要求立即斩仓。但是,高盛却建议“挪盘”。中国航油的两次挪盘建议,都是高盛在陈九霖出差在外时提出,最终中航油总计亏损达5.5亿美元,陈九霖本人身陷囹圄。

  2004年12月7日,包括高盛杰瑞、三井能源风险管理公司以及三井住友银行等在内的七家公司向中航油发出催债信,债务总额高达2.5亿美元之巨。

  而中国远洋、深南电、南方航空东方航空中国国航等公司在海外期货交易出现的巨额亏损,背后也出现了高盛的身影。

  长久以来,没有石油定价权,一直是中国石油行业之痛。2018年3月26日,我国首个国际化期货品种——原油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子公司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挂牌交易,正式开始了我国石油定价权的争夺之路。

  对于粮食安全,袁隆平曾向雷达财经表示,粮食安全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否则要被卡脖子。

  尽管年近九旬 袁隆平仍奋战在水稻育种一线

  目前,掌握全球粮食运销的国际四大粮商分别是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法国路易达孚。他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让中国一度损失惨重。

  美国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都拿出190多亿美元补贴大豆。农业机械化使其生产成本较低,加上有政府补贴,其成本远低于我国的大豆生产。随后,国内厂商纷纷转购美国大豆,东北农民尴尬地发现,除了中储粮,手里的大豆无人可卖。几年下来,中国开始依赖进口大豆。

  2004年,美国传出“大豆普遍减产”,中国粮油企业随即在期货市场高价买入,转基因大豆的单价暴涨到2倍左右。结果美国宣布大幅增产,国际大豆价格快速回落,跌幅近50%。国内大豆加工由原先的赢利变为全行业亏损。

  国内部分加工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无奈采取了违约行为,放弃原先在高价位签订的采购合同和定金,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洗船”事件。

  由于巨额亏损,国内榨油企业纷纷陷入绝境。四大粮商趁机以超低价格对榨油企业进行收购或参股,很快成功控制了我国大豆85%的实际加工能力。

  2012年,美国农业部再次以“农民将转而种植利润更高的玉米”为由,预测2012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将下降1.4%。半年时间内,国际大豆价格演绎了一轮从暴涨到暴跌的轮回,使国内企业再度出现巨亏。

  在保护中国粮食安全方面,中粮功不可没。中粮集团2009年正式提出“全产业链”战略。2014年,中粮集团通过海外并购,在巴西、阿根廷、黑海地区、美国、澳大利亚等全球粮食核心产区拥有了仓储、港口物流设施等一批战略资源,一步迈入国际粮油市场中心。

  在铁矿石领域,斗争也异常惨烈。自2003年开始,中国钢铁企业加入到与世界三大矿山(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力拓和巴西淡水河谷)的铁矿石谈判之中。2004年至2007年,铁矿石长协价分别上涨了18.6%、71.5%、19%和9.5%,每年谈判结果公布,都引发层层质疑。

  而铁矿石价格的居高不下,导致钢企利润微薄。每年铁矿石的涨价金额,甚至超过钢铁全行业利润。

  2009年7月9日,上海市国安局对外证实:力拓集团上海办事处的4名员工因涉嫌窃取中国国家机密在上海被拘捕。一个月后,莱钢和首钢各有一名负责铁矿石进口业务的人员被捕。

  外界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有间谍和内鬼啊。”

  民营大宗商品巨头获两大国有银行输血

  长期以来,在大宗商品领域与跨国企业对抗的主要是国有资本。经过多年的发展,民营大宗商品巨头也已经崛起。

  7月22日,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雪松控股集团以406亿美元的营收位居301位,比2018年跃升60位。

  雪松控股的创始人明确提出,要做“中国嘉能可”。

  1974年,40岁的马克·里奇在瑞士创办嘉能可。嘉能可在大宗商品领域的地位,如同高盛在银行业的地位一般。其生意网络遍及40个国家,拥有2000多名交易员、律师、会计师和其他专业人士……在最新的2019年世界500强榜单上,嘉能可以2197.5亿美元的营收高居第16位,营收为雪松5倍以上。

  嘉能可控制了大量的上游资源,被誉为全球第四大矿业公司,在全球拥有100多座矿山,为最大的锌生产商(占全球产量的15%)、铬铁生产商和电煤贸易商(市场份额高达30%),嘉能可同时还是全球第三大铜矿开采商、第四大镍矿开采商,并控制着全球3%的石油消费量。

  有业内人士称,嘉能可打个喷嚏,全球大宗交易市场就要感冒。

  而中国却是一个极度贫钴的国家。很早钴就被列入中国严重短缺的九种矿产资源之一(铬、铜、锌、钴、铂族元素、锶、钾、硼、金刚石)。中国每年进口钴矿4.5万吨,花费的资金超过200亿。

  嘉能可已开始向中国企业出手。2017年,衮州煤业在收购澳洲联煤炭的过程中,嘉能可“半路杀出”,导致兖煤多“出血”了2.4亿美元。此外,嘉能可还曾出手“截胡”中石化能源并购项目。

  在嘉能可创立时,雪松控股掌门人张劲年仅3岁,幼年的他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和顶尖大宗商品巨头过招。

  雪松控股的历史可追溯至1997年成立的君华集团,最初专注于房地产开发。2002年起,雪松开始布局大宗商品,并迅速崭露头角。

  雪松控股立志要做中国嘉能可

  雪松控股的扩张非常迅速,2015年营收593亿元,2016 年营收1570 亿元,2017年营收2210 亿元;2016 年以48亿元现金并购齐翔腾达,2017年以42亿元并购希努尔(002485.SZ)。

  嘉能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大助推器是,强大的金融服务能力。2003年,嘉能可金融(欧洲)公司成立,注册地在卢森堡,主要是为嘉能可在欧洲发行债券提供融资支持。2004年,嘉能可基金公司成立,总部在美国,主要负责美国市场的融资工作。

  雪松控股也看到了金融巨大的助推作用。

  雪松控股首先出手的是陷入 “辉山乳业定向融资计划”困扰的大金所。2018年9月7日,大金所发布公告称,大金所增资项目最终投资方为雪松控股。除了增资,雪松控股还需要 “牵头化解大金所当前已暴露的所有风险”。

  2018年11月29日,中国银保监会批复,同意雪松控股受让中江信托71.3%的股权。今年4月22日,该笔收购完成工商变更,雪松控股如愿将一块稀缺的信托牌照收入囊中。

  今年6月,中江信托正式更名为雪松国际信托。6月底,雪松控股进驻后的大金所,恢复上线新的理财产品,主要为商业保理相关的供应链金融产品。

  接连并购,外界的普遍疑问是,雪松控股的资金是否能够支撑?关键时刻,两家大型商业银行出手,彻底打消了市场疑虑。

  5月31日,中国工商银行广州分行与雪松控股签署全面金融服务战略合作协议,工行广州分行将为雪松控股提供200亿元人民币的金融服务支持额度。

  12月6日,雪松控股与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广东农行将为雪松控股提供200亿元的授信支持。除此之外,双方还将在国际业务、资金结算、个人金融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银行与雪松控股合作,有望实现 “1+1+N”模式。该模式主要内容为:银行给核心企业授信,把对接中小微企业的任务转移给核心企业,银行回归金融支持和服务职能,借助核心企业的优势和经验,赋能中小微企业。这样既能满足核心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也让银行获得更多的综合收益。

  业内人士表示,控股金交所、信托,获得大型银行的授信,极大增强了雪松控股的资金能力和掌控能力,有助于雪松控股掌握大宗商品产业定价权。

  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未来的大宗商品战争,势必更加激烈。

责任编辑:张译文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17 华特气体 688268 --
  • 12-12 聚辰股份 688123 --
  • 12-11 中新集团 601512 9.67
  • 12-11 甬金股份 603995 22.52
  • 12-10 嘉必优 688089 23.9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