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政军:当风投遇上新产业

徐政军:当风投遇上新产业
2018年12月21日 15:01 英大金融

  当风投遇上新产业

  口述 徐政军 整理 记者王伟

  风险投资基金真正的大发展是在最近十年,改革开放的洪流不仅缔造了一个科技创新的伟大时代、一个创业者的伟大时代,也缔造了一个创业投资人的伟大时代,同时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徐政军,青域基金创始合伙人。曾就职青云创投、涌金集团等投资机构,在生态环境行业有着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套适合清洁技术的投资方法论:多看少动、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布局等。

  改革开放的历史洪流不仅缔造了一个科技创新的伟大时代、一个创业者的伟大时代,也缔造了一个创业投资人的伟大时代。

  从改革开放40年发展历程来看,风险投资市场的快速发育,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壮大而不断成长起来的。在2008年之前国内只有少量的美元风投基金,无论是行业渗透广度、深度,还是对中国经济的作用来讲都不够大。风险投资基金真正的大发展是在最近这十年,同时对创新创业、经济转型发挥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舶来品助力双创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VC,又称创业投资)作为一种投资方式,发源于美国。从创业投资的概念进入中国至今,已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

  1998年,在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中国风险投资之父”成思危代表民建中央提交了《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此举被认为是引发一场高科技产业新高潮的一号提案。

  国内创投的崛起是进入新世纪之后的事,2001年成为最大的亮点,开始进入“井喷”时期。这一年甚至被称为创投崛起元年,开拓者们闪亮登场、精彩亮相。这一年,深圳市创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在阚治东的掌舵下迎来第一个“黄金时期”。阚治东在担任深创投总裁的2年时间里,曾设立过一个“三段式”的盈利模式。其“终极阶段”是以管理费收入以及利润分红的收入作为主要来源。这也为后来的本土创投机构所借鉴。另一位开始进入创投舞台的是朱立南。1997年朱立南返回联想,2001年开始创立联想投资并任总裁、董事总经理。

  但在2002年,中国本土创投迎来了最为惨痛的“寒冬”。创业板未能如期开放让本土创投的退出渠道被阻断。当年,仅深圳一地就有近百家本土创投在这一年倒闭。

  2008年以后,风险投资市场迎来了大发展。时至今日,据《中国风险投资的演化和现状(2000~2017)》报告显示,2000年到2017年,中国风险投资机构数量从106家增加到8863家;风险投资基金数量从164只增长到19139只累计投资事件从143起增长到46357起,年均增长率为40.5%。

  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中美两国之间目前的主要差距,不是在制造业、农业,或者是消费领域,恰恰是在以风险投资为代表的金融业,这样的差距决定了创新文化、创新能力上的差异,而创新能力与创新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风险投资在中国的发展前景非常值得期待。如果中国的风险投资机制、规模能够达到美国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将会深刻地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当然这还需要环境的配合,比如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使之成为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

  投资需发挥差别优势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吸引了红杉资本、KPCB、Accel Partners、NEA等世界顶级风险投资机构的关注,也让红杉中国、IDG资本、深创投、经纬中国等知名风投机构在这片大地落户,正是因为有了众多风险投资机构的参与,中国的创新创业环境逐渐发展成熟,也诞生了BAT这样的航母型超级旗舰,以及更多的创新创业公司,从而深刻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从40年历程来看,专业化肯定是风险投资行业未来发展的主流。清洁技术领域的投资向来不是热门,但我从2006年进入这个领域以来,一直从事与此相关的研究和投资,在专业方向上选择Cleantech,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一领域的风险投资机构数量极少,但是市场规模其实非常庞大,其中任何一个细分市场,比如水处理就是一个万亿规模的市场。这么庞大的一个领域里面,却没什么投资机构。基于差异化的策略,这恰恰是我们能够发挥产业研究优势的地方。

  同时,现在很多产业变迁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通常的风险投资的主要品类就是TMT、医疗、文化、消费等等。但是像TMT的发展是多元化的、颠覆性的,一种业态可能完全颠覆了另外一种业态。打个比方,十年以后会不会有微软,估计没人敢打保票。而且在这些领域里面,有大量的投资机构,创业的人也特别多,这是因为TMT的投资生态链非常完整,里面聚集了从天使轮到Pre-IPO轮的大量投资机构,这种资源的集聚也是成功的关键之一。但是清洁技术领域的迭代没那么快,解决的就那么几个痛点,所以它的业态会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结构。在这样的稳定结构里面,比如说十年、二十年、三十以后大部分细分行业仍然存在,只不过产业规模可能有扩张有缩减,企业变大变小,或者业态现在比较分散,后面集聚了形成相对寡头垄断,但是大多数的业态几十年之内仍然存在。比如有一天中国的环境问题大致解决了,依然可以把环境优势产业外延去别的国家解决相关问题。由此,我认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个领域都是值得期待的,这也是我们选择它的重要原因。

  站在2018年的时点上,我们对清洁技术细分领域的判断是,未来几年在清洁能源领域形成大的投资机会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虽然环境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了,但是从末端治理的细分领域来看,水、大气、废弃物这三者里面,水和大气大的行业机会已经过去了,未来可能存在的机会在废弃物里会多一点,水和大气里面有一些小的痛点是有机会的,但是全局性的机会比较少了。能效管理是个特别难做的行业,因为这需要一种精细化的思维和精细化的执行,而在中国现阶段粗放式发展尚未结束的背景下,目前难以形成一个特别大的机会。

  在当下经济面临较大压力的背景下,对风险投资行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基金的募资可能遇到了比较大的问题,当然好处也很明显,那就是竞争者少了,市场会相对规范一些,一些搭顺风车的急功近利的机构就会被清除出去。所以对风险投资机构而言,如果其投资策略和自己的定位是既定的,影响并不大。甚至经济寒冬往往是投资最好的时点,因为经济景气的时候优秀的企业可能不太突出,反而是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优秀的企业凭借逆商能够扛住压力显现出来,而且此时的估值会比较合理,双方能够比较容易达成合作。

  “交学费”换来的方法论

  在一般人看来,环境领域一般投的是情怀,很难赚大钱。但是从我的职业生涯和项目操作经验来看,除了情怀是能看到商业价值的,而且还不小。在我们LP的投资组合里面,我们这个小众机构的投资业绩是名列前茅的,即使是和TMT、医疗相比依然如此。

  当然,在投资过程中,我们也交过学费,而且往往投的不好的项目都会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我们对这个行业的认知也是通过交学费换来的。以我们在清洁技术领域投资的创业经历来看,也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感觉之前主流机构的某些投资方法可能不太适合中国的投资环境。

  其一,当时的主流操作思路是:投资Cleantech项目的着力点在Cleantech技术本身,但我们知道那时国内并没有多少原创的Cleantech,很多都是改良性的东西,但是当时沿袭美国硅谷的一些套路,在中国投的都是这种所谓有颠覆性的技术,可以想象这里边会有多少是假的虚的东西。

  其二,从项目特点和投资回收时间考虑,虽然Cleantech领域覆盖如此庞大的行业,但在一期基金的投资期内,并不是每一个行业都有机会,一般规律是往往只有两三个行业可能有大机会,所以投资要选重点行业和项目,你得要有取舍。但原来的投资方法是产业拼图模式,比如我在水处理领域投一个项目,他在大气治理里面投一个项目,其他人在光伏行业投一个项目,或者在风能行业投一个项目……这样的投资方法会导致一个很明显的短板——每一个项目之间缺乏关联,我看风能的经验不能用在太阳能上,看太阳能的经验也用不到水上,项目之间没有任何的产业协同,不会因为其中一个项目发展好了其他的也能带动起来,做不到项目间的助力协同,甚至可以说投资的每一个项目都像是在博弈,很难保证成功的概率。

  其实这个行业的投资方法论和TMT等行业太不一样了,TMT领域的项目间会有很多共性,评判的指标有许多是一样的。因此,我认为做投资还是要结合行业实际状况来选择恰当的方法,并要建立自己的逻辑:比如要抓重点,在重点行业里面要讲产业协同,在一整条产业链进行布局,产业链布局从成熟度高相对风险低的产业链节点开始去投,再逐渐延伸到不确定性高的领域,等等。如果以赌大机会的心态,东投一点西投一点,也有可能赌对了,但这个领域的投资强度相当大,你不一定赌得起,我们得讲成功概率,不是说每个项目一定能中,而是从一个大概率的角度,追求一个有安全边际的成功率,而不是去盲目追求类似TMT领域个别项目那种特别炫目的回报,因为那毕竟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在清洁技术领域做投资,要走的远,还是需要讲科学方法论的。

责任编辑:张译文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08 华林证券 002945 3.62
  • 01-04 青岛银行 002948 4.52
  • 12-27 华培动力 603121 11.79
  • 12-26 华致酒行 300755 --
  • 12-19 中山金马 300756 53.86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