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富荣基金研究部研究员姜帆:新能源汽车PK燃油车到底谁更胜一筹

专访富荣基金研究部研究员姜帆:新能源汽车PK燃油车到底谁更胜一筹
2021年06月11日 17:30 富荣基金

新能源汽车PK燃油车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以及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很多小伙伴在选购新车的时候,不仅会考虑传统燃油车,也会考虑不限号、价格更优惠的新能源汽车了,那么,新能源汽车PK燃油车,到底谁更胜一筹?

近日,富荣基金研究部研究员姜帆接受了《证券日报》记者的专访,围绕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和短板、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如何取舍、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及其未来投资价值,以及众多投资者十分关心的巨头扎堆跨界造车原因进行了探讨。

新能源汽车发展后来居上

据姜帆介绍,目前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有四种类型,微混、混动、纯电和燃料电池四大类:

微混,以烧油为主,电机起到辅助作用,能省油,但是本质上跟燃油车区别不大;

混动,有油和电两套动力系统总成,组合在一起驱动车辆运行。混动车有利有弊,一方面混动汽车既可以用油也可以用电,享受新能源汽车带来的快速起步、平稳顺滑的优点,但是两套系统成本较高,保养起来也是比较麻烦;

纯电,完全靠电力驱动,舒适性较好且真正实现零排放,但是大家诟病的是充电和续航问题;

燃料电池汽车,包括氢能源汽车等,可以理解为通过氢气等燃料燃烧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能,再用电能驱动汽车。

姜帆表示,相比于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克服了充电不方便的短板,但是现在这种技术还是在起步阶段,另外由一种燃料转化成电能再驱动汽车,中间会有能量损耗,不太利于提升发动机的做功效率。因此拿出目前最成熟的混动和纯电汽车来与燃油车作比较。

从售价和保值的角度来看,首先如果不考虑新能源汽车补贴的话,售价普遍为同等级的纯电汽车>混动汽车>燃油汽车,从产业生命周期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原因。

燃油车已经步入成熟期,所有的产品不考虑品牌和内饰这些,底层都是标准化产品,技术也相对成熟,因此价格是最低的。而混动汽车和纯新能源汽车都属于刚刚跨过导入期的产品,目前还没有做到标准化,技术也不够成熟,因此售价相对较高,但是如果考虑到补贴、车牌和购置税减免等方面,新能源汽车还是比较有性价比的。

以20万元落地价(车款+各项税费)购买一辆燃油车来计算,20万元当中,一线城市上牌起码需要5万元,再减去剩下15万元中10%的车辆购置税,实际的车辆购买价大约在13-14万元,也就是13-14万元的燃油车购买价落地需要20万。而如果落地价20万买新能源汽车,各类补贴、免税等综合计算后,大约可以买到购买价22万元的新能源汽车。可以看出花相同的钱,买到的车档次是不一样的。

从保值的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保值始终是消费者比较关心的话题,比如此前某品牌汽车从2012年到现在售价已经下降了20-30万元,消费者看新闻会认为新能源汽车不保值,而如果从动态的角度来看,之前新能源汽车体量较小没有形成规模生产,技术也处在起步阶段,价格也会偏高,但是现在来看,预计国内汽车市场“油电平价”的目标近几年将会实现,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已经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技术和工艺的成熟程度也已经可以支撑大规模生产,如果按照车企20%的毛利率来计算,只要成本不再有大幅度的下滑,新能源汽车的售价大幅降低的可能性已经不大,目前来看也只有动力电池这个环节的成本还会有继续下降的可能,所以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售价大幅降低可能性很小。

从续航和能源补给的角度来看,燃油车加满油大概一次可以行驶700-800km,大部分新能源汽车充满电基本可以跑500km左右,相比于四五年前,里程焦虑的问题已经得到了极大缓解,重要的问题在于消费者普遍感觉新能源汽车充电时间长,并且还需要找充电桩很麻烦。不过相信伴随着技术发展以及新基建的大力推进,这些问题未来是可以被解决的。

姜帆认为,现在解决新能源汽车的能源补给问题有三种途径:

增加充电桩建设数量,例如中国很多能源巨头都是宣布大幅度的充电桩扩张计划,未来要做到所有的加油站都配备充电桩,因此未来找充电桩就跟找加油站一样方便;

推进完善快充技术,例如国内很多自主品牌车企和电池厂商合作可以做到3C快充,可能十几分钟就可以把电池充满,极大地缩短了电池充电的时间,并且这项技术已经小范围运用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大范围推广;

突破电池换电技术,目前国内造车新势力在大范围推广换电技术,未来新能源汽车没电了直接换电池就好,就像若干年前的手机换电池一样,所以在技术的推动下相信能解决充电时间长的问题。

最后,从安全性的角度看,姜帆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已经得到了较大的完善,比如新能源汽车的起火率已经得到了有效降低,只是因为产业正处在风口上,不管是消费者还是媒体的关注度都比较高,因此只要发生事故就会被放大,造成新能源汽车普遍不安全的假象,而从硬件来说,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电控系统或是智能硬件等等,其制造技术都是非常成熟的,欠缺的部分是自动驾驶这类还处在研发阶段的软件技术。

巨头为何扎堆涉足新能源车产业链

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姜帆认为可以分为三个环节:上游资源端、中游锂电材料和锂电池以及下游的整车端。

据姜帆介绍,从锂电产业链的资源端来看,镍、钴、锰、锂等需要大量用到的金属材料当中,锂和钴是比较稀缺的,新能源汽车量产规模扩大叠加大宗商品涨价后可以看到,这些金属材料的价格涨了很多,所以目前很多企业在尝试研制钠离子电池、无钴电池等方面的技术突破,以降低对稀缺资源的依赖。

中游的动力电池行业环节,厂商主要负责把资源端的材料组合成电池,这一块具有极高的技术难度,需要对电化学技术有深刻的理解,放眼全球只有少数厂商可以大规模出货,目前中国厂商在这一块的竞争力还是很强的。

下游的整车环节相对来说与传统燃油汽车制造很像,但是新能源汽车更模块化,造车的壁垒相对更低,整个行业格局也越来越分散。可以看到,不仅传统车企在向新能源汽车方面转型,很多互联网企业、造车新势力甚至传统家电企业也在快速进入这一环节的细分领域。

对于最近饱受关注的巨头扎堆入局造车情况,姜帆认为,从整体来看利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市场空间和技术进步空间非常大,这也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做支撑,新能源汽车这条发展主线类似于2010年左右的智能手机。

巨头造车首先是对整个行业发展趋势的认可,因为只有确定这个行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大家才会去做。大量的资本涌入后,必然会加大资本投入,加快技术研发,使得“油电平价”早日到来。

其次,说明行业的发展空间足够大,当前中国电动乘用车的渗透率也就刚超过10%,即使涌入很多参与者,其实大家都能享受到行业发展红利,在这个行业里面的企业不太需要担心近几年的增速问题,预计要在渗透率达到30%之后,行业慢慢转入存量博弈才需要考虑行业的竞争格局问题。相当于现在大家一起在做新能源汽车这件事情,完成对传统燃油汽车万亿市场的替代,而不是在现阶段就要搏杀。

从细分角度来看,当前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传统汽车厂商转型,对于转型较早的厂商来说,不会面临较大的固定资产包袱,而转型较晚的传统车企将面临较大的固定资产包袱,包括内部的组织架构等等都需要做调整,因此转型速度也相对较慢。

第二类就是造车新势力,造车新势力融入了互联网思想,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大多采用代工方式生产汽车,减轻固定资产带来的风险,相对来说转型较快,这一部分厂商相对来说靠融资做大,现金流相对较大。

最后就是一些传统的科技和互联网企业,他们的想法更加宏大,追求的是未来生活的系统化即物联网,而智能家居、电动汽车、手机、电脑都是未来IOT的入口,这部分企业具备软件方面优势,硬件更多也采取代工的方式,但是汽车工业是一个重资产行业,相比手机来说单价更高,很多科技公司只将其作为一项业务,如果不大力发展的话,这部分企业的汽车业务未来发展具备不确定性,因此当前来看很难说这三类企业哪一类能率先成为领军梯队。

此外,针对未来资本市场新能源汽车板块的投资问题,姜帆建议投资者谨慎入场。

“因为确实要考虑到估值风险,任何高估值的板块上涨都需要一个低利率环境,一旦未来利率上升,高估值板块估值消化的逻辑,将从业绩缓慢消化直接变成股价的急速下跌,所以还是建议投资者谨慎投资新能源汽车及其他高估值板块。”姜帆说。

注:原文刊载于“证券日报网”,版权归作者所有

风险提示:1、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我们认为可靠的已公开资料和合作客户的研究成果,但本公司及研究人员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本报告所包含的信息或建议在本报告发出后不会发生任何变更,且本报告仅反映发布时的资料、观点和预测,可能在随后会作出调整。2、本报告中的资料、观点和预测等仅供参考,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17 工大高科 688367 --
  • 06-16 力芯微 688601 --
  • 06-16 嘉益股份 301004 --
  • 06-15 百克生物 688276 36.35
  • 06-11 纳微科技 688690 8.0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