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碳中和”,除了新能源还有啥?

说起“碳中和”,除了新能源还有啥?
2021年04月15日 16:57 前海联合基金

基金红人节|金麒麟基金大V评选 百位大咖入围→投票

来源:前海联合基金

全国两会再提 “碳中和”,碳中和”无疑已成为我国“十四五”乃至更长时间的重要目标,与“碳中和”高度相关的新能源概念股也成为近几年各路资本争相竞逐的领域。关于“碳中和”,除了新能源还有啥,你真的了解吗?

什么是“碳中和”?

“碳中和”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碳中和”就是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掉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二氧化碳,使得释放到大气中的总碳量净值为零。在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会经历一个平台期,在这个平台期碳排放总量达到历史峰值,之后碳排放总量会逐渐稳步回落,这个平台期被称作“碳达峰”。

图1:碳达峰示意图

图2:碳中和示意图

注:资料来源于平安证券研究所。

为什么要“碳中和”?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导致全球平均气温逐步上升,若我们再不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洪涝干旱、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会越来越多。为了缓解温室效应,也是为了拯救我们自己,联合国成员国已经达成了共识,要把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2°C之内,在2100年前实现全球“碳中和”。

如何实现“碳中和”?

相比工业化较早的发达国家,我国整体规划时间较晚,碳中和目标的过渡时长仅为30年,任务非常艰巨。

图3:各国碳中和时间规划表

注:数据来源于WRI、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日本环境省、中航证券研究所。

要实现碳中和,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减少碳排放(减增量),二是去除温室气体(去存量)。

一、减少碳排放

目前我国碳排放总量位居世界第一,2020年碳排放量占比高达32%。其中,电力和工业的排碳量占了大头,其次就是交通运输和居民消费。

图4:2019年我国不同部门二氧化碳排放占比

注:数据来源于CarbonMonitor、中航证券研究所。

(1)电力

先说电力,因为我国发电还是以火电为主,也就是煤、天然气、石油等化石燃料来产生电能,对资源及环境的耗用过大。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向新能源切换的步伐势必要加快,新能源是大家都十分关注和熟悉的领域。因为光、风这些自然资源分布不均且无法人为控制,我们还需要结合使用氢气、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来实现碳排放目标,同时也需要解决储能难题。

图5:新能源产业开发区分布地图

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时间截至2019年9月30日。

(2)工业

工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每年耗能极大,减排难度也相对较高。除了鼓励企业通过消除过剩产能、提高电气化水平来降低排放,或者在生产环节上用低碳新技术来替代传统技术……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碳交易”。

“碳交易”,听起来有点“魔幻”……

通俗地说,“碳交易”就是政府为企业设定碳排放上限,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排放配额”,如果“配额”不够用?再买!“配额”用不完?可以卖给别的企业。碳排放量过高的企业会受到市场限制,而节能减排的企业或许能通过“碳中和”实现弯道超车,有时候“市场之手”往往是解决问题的最有力武器。

(3)交通运输

说到交通运输,这个大家都很熟悉……交通运输的碳排放主要来自燃料消耗。先说地上走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普及,相关产业链的前景也都不错。水里游的海运、天上飞的航运,以电为动力恐怕不行,但可以通过生物燃料、氢能来取代传统燃料。

(4)居民消费

燃煤是北方冬季供暖“雷打不动”的主力热源,而且每年不断有新建筑竣工,需要供暖的面积越来越大,南方对于供暖的呼声也很高……

怎么办呢?可能还是要从能源入手。“煤改气”、“煤改电”、地热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工业余热、清洁燃煤集中供暖等等,这些都是可供选择的改造方式。

二、祛除温室气体

那又该如何减少温室气体呢?植树造林吗,但植树造林有点慢……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人工碳捕集”。这就不得不提到世界各国都在研究的CCUS(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技术了——就是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提纯,继而投入到新的生产过程中,进行循环再利用。

(1)二氧化碳的捕获

我们可以在不同环节对二氧化碳进行捕获,燃烧前、燃烧后,都行。但是难度在于捕获二氧化碳的吸收剂理想的吸收剂需要吸收能力大、吸收速率快、腐蚀性低、再生能耗低,生物酶CA、离子液体与MDEA混合胺溶液……这些都可能成为未来的重点方向。

(2)二氧化碳封存和利用

二氧化碳被捕获之后,需要考虑的就是封存和利用的问题了。捕集到的二氧化碳必须运输到合适的地点进行封存或再利用,运输方式有汽车、火车、轮船以及管道等等。二氧化碳再利用其实有广阔的空间,比如“二氧化碳降解塑料”、“二氧化碳驱油”,但在产业化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未来的路还很长……

所以,“碳中和”可不仅仅只有新能源,它的背后蕴含着广阔的空间和许多需要攻克的难题。

聊完了“碳中和”的产业趋势,那我们普通民众又能为“碳中和”做些什么呢?日常节水节电,如果短距离出行可以考虑骑自行车或者步行,购物时少用塑料袋,尽量少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节能低碳离我们并不遥远,“碳中和”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最后,送一波福利~~

与“碳中和”相关的产业中,你最看好哪个领域的未来前景?在下方评论区参与讨论:#我看好碳中和#,上墙即可获得视频月度会员。快来参与吧~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新能源 碳排放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4-19 财达证券 600906 --
  • 04-16 华生科技 605180 22.38
  • 04-15 苏文电能 300982 15.83
  • 04-15 味知香 605089 28.53
  • 04-15 中红医疗 300981 48.59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