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一拖多” 不怕拖累业绩吗?

基金经理“一拖多” 不怕拖累业绩吗?
2018年11月23日 17:26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一个基金经理管理两只或多只基金产品的现象,被形象地成为“一拖多”。基金爆发式增长、投资人才捉襟见肘,基金经理“一拖多”早已成为普遍现象,如果基民一味规避“一拖多”产品已不现实。

  有许多基民在问,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基金经理管理好几只,就不怕拖累基金业绩吗?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还不够全面。在平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客观看待这一现象。

  这些年,大量新基金汹涌面世,目前已成立的基金产品数量都已经超过股票数量了,但基金经理的数量却没跟上,使得“一拖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那么,基金经理“一拖多”是不是就一定不靠谱呢?

  其实,大家在做这方面衡量时,不能只是从表面上看这位基金经理同时管理着多少只基金,而应看他/她能不能同时管得过来,也就是工作量是否超过了其能力上限。那么具体该看哪些方面呢?

  1、看基金规模

  比如,基金经理A同时管理着5只5亿元的基金,基金经理B管理着1只50亿元规模的基金。

  论难度而言,可能还是管50亿元的难度更大。所以这种情况下,基金经理就算只管一只产品,业绩也未必好;而“一拖多”也不代表业绩就更差。

  另外,有一些基金经理喜欢集中持仓,就是自己觉得哪些股好,管的几只基金就都买这些,前十大重仓股的名单都基本差不多。这种“一拖多”其实就相当于只管一只基金,因此管理难度也不会太大。

  2、看基金类型

  再比如,同样是管理5只基金,管理被动指数型基金的基金经理肯定要比管理主动型基金的基金经理轻松的多,毕竟管理指数型基金只需要跟踪好标的指数即可。

  所以,“一拖多”管理的都是被动指数型基金,基金经理精力也不会被太过分散,对业绩影响也不太大。

  相比之下,管理主动型基金就要累得多,需要进行行业深度研究,做大类资产配置,筛选个股、债券等等。

  不过,现在不少基金公司拥有量化投资模型,许多基金也都是由2-3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也都一定程度上为基金经理减轻负担。

  以上就是简单的分析思路啦。

  那又有人会问,就算基金经理“一拖多”,自己就是看好其业绩,该如何选择买哪只基金呢?

  如果基金经理管理的几只基金投资重点各不相同,那你后市看好哪个板块、主题就选哪只基金啦。

  如果基金经理是集中持股的风格,所管基金买的行业、板块都差不多的话,建议挑管理时间更长、中长期业绩更好的。

  因为一般情况下,基金经理凭借其管理某只基金的优秀业绩,有了名气后,基金公司可能也会趁热发行投资类型、标的差不多的基金来吸引基民认购申购,由该基金经理继续管理。

  因而,该基金经理单独管理时间最长、业绩最好的那只基金,无疑是其最用心经营的产品。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摩根士丹利华鑫财富汇)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常福强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1-27 紫金银行 601860 --
  • 11-22 新农股份 002942 14.33
  • 11-21 隆利科技 300752 20.87
  • 11-20 宇晶股份 002943 17.61
  • 11-19 海容冷链 603187 32.25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