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杰里米-格兰瑟姆:空军司令押注新兴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8日 13:43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杰里米·格兰瑟姆
杰里米·格兰瑟姆

  □本报记者 杨博

  时事出英雄,这句话放在风起云涌的金融市场一点也不假。

  拿此轮危机来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过后,除了“裸泳”的华尔街“肥猫”们逐一浮出水面外,诸如“末日博士”鲁比尼、“对冲基金之王”保尔森等等“空头”大赢家也纷纷进入大众视野。而此间还有一个不能不说的人物,他就是GMO基金管理公司总裁杰里米·格兰瑟姆。

  从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股市崩盘到90年代互联网泡沫,再到最近的金融危机,格兰瑟姆没有一次不准确预见了市场的崩落,这使他成为投资战场上名副其实的“空军司令”。尽管数十年来对市场投机状况的高度警惕令格兰瑟姆的投资操作稍显保守,但另一方面,这样的“固执”也让他执掌的基金长期表现分外抢眼。

  “永远的空头”

  在投资界眼里,格兰瑟姆是“博学”的代名词,股票、债券、商品期货……几乎没有他不了解的投资领域。不过,格兰瑟姆最喜欢的称呼还是“永远的空头”(Permanent bear),他在各种各样的场合引用这一评价来“嘲讽”自己。

  事实上,早在鲁比尼成名之前,格兰瑟姆就已经以准确的“末日”预言成为投资界的明星。上世纪80年代,他回避了在日本股市和房市的投资,90年代末他又选择远离热潮涌动的科技股,事实证明,20世纪末的两次市场泡沫都被他准确预见。

  2006年,格兰瑟姆开始担忧股市的过度估值和信贷市场状况,并在信贷危机爆发前放话称:“五年内,我预计至少有一家主要银行(广义上的)会倒闭,并且现有半数的对冲基金和大量私募股权公司将不复存在。”最终,格兰瑟姆的预言再度被雷曼兄弟倒台等一系列事件验证。

  华尔街传奇投资家巴顿·比格斯在其所著的《对冲基金风云录》中称,格兰瑟姆有“坚毅的魅力”。

  在这个所谓的“很长时间”里,格兰瑟姆执掌的GMO基金曾出现过连续亏损。但尽管如此,格兰瑟姆仍不为外界的质疑所动,坚守自己的投资理念,并最终取得了好成绩。如今,GMO已成为一家资产规模超过1070亿美元的全球投资管理公司。

  看好新兴市场

  格兰瑟姆在每个季度后发布的致投资者的信,几乎已成为市场人士追踪的热门宝典。在信中,他不仅会对市场表现直言不讳,而且还会提供实实在在的操作建议。

  在2008年10月的季度信中,格兰瑟姆提出危机演变需经历三个阶段,其中资产价格破灭以及由此引起的房市和金融体系反应将很快过去,但这两个阶段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将持续几年。“财富效应的破灭,加上去杠杆化,将蔓延至全球的每一个角落,特别是在英国等国家未来十年将有深切体会。他们的时代真正结束了。”

  不过,格兰瑟姆在看空美欧发达经济体的同时,对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仍然乐观。在2009年10月的季度信中,格兰瑟姆预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发达国家的GDP增长会回落至2.25%,而新兴经济体的增长率可以达到发达国家的两倍。

  格兰瑟姆还特别提到中国称,尽管不少人担心中国经济的高增长会突然停止,但“我个人的预测是,未来三年内中国经济陡降的风险仅为三分之一……如果从股市投资的角度,我倒是建议所有机构投资者给予新兴市场一定溢价,即便你会对此感到怀疑。”

  “我发誓这是我一生中唯一一次希望亲自参与泡沫投资,哪怕只是谨慎的参与。”格兰瑟姆称,跟随泡沫一同变大的确是“内疚并快乐着”,这种感觉是纯粹的价值投资者无法体会的,因为他们往往过早抽身,只能“痛苦并悔恨着”。他表示,“我不贪,从新兴市场赚到超出合理估值的15%就足矣。因为据我判断,15%只是最终大泡泡里面的一个小泡泡。”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