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美国经济尚在复苏轨道 货币紧缩短期内不会导致衰退

专访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美国经济尚在复苏轨道 货币紧缩短期内不会导致衰退
2022年05月18日 00:51 21世纪经济报道

下载新浪财经APP,了解全球实时汇率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全球经济滞胀风险加大,通胀是长期还是短期?俄乌局势如何进一步加大全球通胀压力?美联储加息的溢出效应对新兴市场有何影响?

  当地时间5月1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将人民币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从10.92%上调至12.28%,人民币权重仍保持第三位。受美联储加息、美债收益率快速攀升、美元指数大幅走强等多因素影响,部分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近期均出现较大贬值。

  美国通胀压力持续。上周三,美国公布4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8.3%,前值8.5%,市场预期8.1%。当地时间5月4日,为应对通胀,美联储宣布加息50个基点,这也是自2000年以来,美联储一次性加息幅度首次达到50个基点。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全球经济滞胀风险加大,通胀是长期还是短期?俄乌局势如何进一步加大全球通胀压力?美联储加息的溢出效应对新兴市场有何影响?围绕这些问题,近日,南方全媒体记者专访了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学术委员鄂志寰。

  国际金融动荡风险增加

  南方财经:美联储正加速收紧货币政策,对美国经济来说有什么影响?

  鄂志寰:美联储加息的力度和速度反映了美国通胀压力快速上升的事实,我们预计美国通胀仍然很难在今明两年回落至2%,美联储将持续现有的加息步伐并将美元利率推高到中性利率水平以上,货币政策取向从宽松转向紧缩。

  关于美国经济能否实现软着陆,目前作为观察美国经济核心指标的劳动力市场仍然稳健。4月,美国非农新增就业继续超过40万人,失业率持平。若维持当前速度,美国非农就业人数有望在3个月内修复至疫情前水平。其他指标,包括PMI、零售销售和耐用品订单数据也显示美国经济由于加息影响增速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不大,未来需要密切关注PMI、非农就业等前瞻性和同步性指标的变化。

  美国经济尚在复苏轨道,短期尚未看到经济停滞的迹象。本次美联储加息50个基点,尽管幅度是20年来最大,但其实际利率水平仍处于历史性低点。同时,目前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扩张规模已接近9万亿美元,较疫情前约4.15万亿美元增加约115%,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例升至38.3%,较2014年底高位超出15个百分点,此外,美国企业和家庭的财务状况保持良好状态,经济衰退的风险仍然可控。

  2021年美国经济增长5.7%,2021年四季度美国经济在大量补库存的支持下,按季年率及按年分别大幅增长6.9%及5.5%,私人消费及商业投资分别按年增长6.9%及6.6%,政府开支则仅增长0.1%。2022年一季度,美国经济有所放缓,主要与四季度大量补库存,以及进口续超出口所拖累,疫情和地缘政治风险升温尚未对经济扩张构成显著影响。4月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采购经理指数分别较3月略为回落2.6及3.3至55.1及54.7,3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更从2月进一步回落3.4至59.4。

  美联储加快收紧货币政策步伐,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美国经济增长步伐,但短期内不会导致经济陷入衰退。从就业市场表现看,美国经济增长动力仍然强劲。3月失业率略为回落至3.6%,仅略高于疫情前3.5%的低位,过去6个月新增非农职位数目平均达60万,工资维持较快增长。因此,即使部分劳工指标尚未返回疫情前水平,但就业市场已接近充分就业水平。过去三个月的平均每月职位增加数目为56.1万个,非农就业总人数较疫情前的水平仅差158万个,已十分接近疫情前的水平;劳动参与率于3月份上升至62.4%,虽然仍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但这部分反映了人口老龄化及退休人群的影响。

  南方财经:如何看待美国加息预期的溢出效应,国际金融市场是否会因此面临大幅调整,这对于新兴市场的金融市场意味着什么呢?

  鄂志寰:长期以来,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取向主要看国内经济数据,完全不考虑其国际溢出效应。目前美国面临严重的通胀压力,PCE上调到4.3%,未来两年通胀水平将显著超过目标区间,核心通胀率亦呈现同样的趋势。通胀压力上行是加息的重要基础。市场亦担心通胀与经济停滞叠加,增加滞胀的风险。从劳动力市场的情况看,失业率今年年底会达到3.5%,接近充分就业,可能形成薪金上升加剧通胀压力的新循环。因此,通胀和就业这两个主要指标都支持美联储进一步加快宽松政策退出的进程。

  美国货币政策转向具有很强的外溢效应,可能导致部分新兴经济体出现资本外流和金融市场动荡。一些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长对于外部资本有比较强的依赖性,随着外资预设基准利率的上调,其资本配置可能出现相应的调整。而一些经济体由于自身流动性仍然充裕,短期内调高利率的诱因有限,从而出现新兴市场利率调整滞后于美国利率调整的时间差,蕴含一定的市场动荡风险。

  全球通胀越来越具有长期性特点

  南方财经:春季年会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2022年全球增长预测下调0.8%至3.6%,并预测世界经济整体通胀水平将大幅提高。你认为当前影响全球经济前景的最主要因素有哪些?

  鄂志寰:美国加息、俄乌局势和全球疫情的演化是目前影响全球经济前景的主要因素。

  在俄乌冲突暴发之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从2021年5.9%下调到4.4%,美国GDP增长率从5.6%下降到4%,欧元区从5.2%下调到3.9%,近日IMF将2022年全球增长预测再度下调0.8个百分点至3.6%,表明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势头分化加剧。

  从理论上讲,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是过去两年美国超级扩展性货币政策的直接结果。目前滞胀主要表现在部分经济体,在很多亚洲国家和地区,通胀并不明显,比如,中国4月的CPI同比增速仅为2.1%,日本2022年3月的CPI同比增速更是仅为1.2%,大大低于美国超过8%的CPI增速。所以全球滞胀的提法更适宜表述成欧美国家滞胀。

  从实际运行看,美国的通胀率不断上升,从短期压力逐渐转化为中期趋势。2022年以来,美国通胀压力持续高企,从美联储惯常用来衡量通胀的个人消费开支物价及其核心指数表现看,今年2月个人消费开支物价及其核心指数分别同比上升6.4%及5.4%,创下1982年1月及1983年4月以来新高。3月消费物价指数及其核心指数分别为同比8.5%及6.5%,创1981年12月及1982年8月以来新高,多个分类价格持续高企,如食物、二手车、能源和居所价格分别同比上升8.8%、35.3%、32.0%及5.0%,部分与疫情和地缘政治供应和交通受阻,也与就业和房地产市场向好等有关,显示通胀压力料较原来预期为大,且持久性更长。

  从外部市场看,乌克兰局势带来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中国散发疫情对供给链的冲击,将对美国通胀率产生来自外部的上行压力。从美国国内情况看,疫情和经济重开导致供求失衡推动通胀持续高企,特别是供应瓶颈限制了生产和供应以应付需求增加,该问题较原来预期为大,且持续性更强。同时,工资正在快速上涨,工资增幅与2%通胀目标并不匹配。劳动力市场紧张,经济增长强劲也将成为其通货膨胀上升的主要驱动力量。

  南方财经:全球经济增长在疫情之前已经出现停滞,你认为疫前引起经济停滞的因素是否会在疫后继续发挥作用?新冠疫情暴发之后全球经济发展又面临哪些新的变化?

  鄂志寰:有些疫情之前的因素在部分国家仍会发生作用,比如亚洲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美联储庞大的资产负债表。

  但疫情以来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因素,比如目前在美国出现的劳动力短缺问题,美国3月份的职位空缺数升至纪录高位,美国劳工部发布的职位空缺和劳动力流动调查报告(JOLTS)显示,3月份的职位空缺数升至1150万, 与此同时,3月辞职人数创下2000年有纪录以来最高,达到450万。劳动力短缺推动工资上升,成为推动美国通胀持续上升的重要诱因。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4月时薪的环比增速仍高达0.3%。另一个新的变化是各行业前景的重新洗牌,比如航空业,即使在疫情之后估计也会长期面临商务旅行下降的影响(远程会议成为习惯),但是互联网和虚拟现实类的行业就可能进一步增长。

  最后是原油供应的变化,2020年春季,随着新冠疫情在世界各地蔓延,各国进入封锁状态,对原油需求大跌,由于缺乏买家,世界原油价格暴跌。此后,欧佩克+成员国同意每天减产1000万桶,以推动价格上涨。2021年6月,随着部分国家陆续解除防疫封锁和防疫限制,原油需求开始复苏,欧佩克+开始逐步增加供应,每天向世界市场增加40万桶。但它现在每天供应的石油量比2020年春季仍少了约250万桶。预计原油的供应在今年底前也很难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南方财经:世界范围内市场的整体通胀水平正在快速增长。这种全球性通胀局面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目前的高通胀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呢?

  鄂志寰:目前的全球通胀越来越具有长期性特点,如前所述,欧美已经出现工资上涨和通胀上升的螺旋,另外,实际高通胀会导致更高的通胀预期,高通胀预期本身又会带动通胀上升。当然目前的高通胀有部分是由于高油价导致的,比如今年原油价格上涨仍超过30%,这部分是欧佩克+限产和俄乌局势导致的。总体来看,预期欧美国家的通胀将从目前的高位略有回落,但由于工资上升的压力,今明两年都很难回落至2%。

  南方财经:俄乌冲突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鄂志寰:俄罗斯是欧洲重要的天然气进口来源国,2020年欧洲天然气消费量3799.4亿立方米,当年进口数量占到消费量的85.84%。另外,2021年俄罗斯的原油供应占据了欧洲原油进口总量中的29%。在金属方面,俄罗斯钯金、镍、铝、铜产量分别占全球的份额为40%、10%、6%、4%。随着对俄罗斯制裁的可能升级,这些商品价格也可能发生变化,推高成本推动型通胀。

  乌克兰的出口中断对全球的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产品上。据USDA数据,2021/22年度乌克兰小麦和玉米出口量分别占到全球出口量12%和16%,每年有超过40%的玉米和小麦运往中东或非洲,同时俄、乌两国菜籽产量占全球总量的58%,非转基因大豆进口占我国非转总进口的50%左右。如果摩擦进一步升级,谷物出口受到干扰,可能加剧现有的全球食品通胀。

  (作者:蔡依莹 编辑:李莹亮)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郭建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5-24 铖昌科技 001270 --
  • 05-23 翔楼新材 301160 --
  • 05-23 荣亿精密 873223 3.21
  • 05-19 邦德股份 838171 7
  • 05-18 云从科技 688327 15.37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