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吴为山的意象雕塑:写意神韵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6日 22:11  扬子晚报

吴为山的意象雕塑:写意神韵

 

吴为山雕塑《李白》

 

 

吴为山雕塑《行吟中的林散之》

 

 

吴为山雕塑《相声大师马三立》 

  对于国画,我纯属外行,因而不敢妄言“认为”。只是看得多了,便似乎有点“感觉”而已。国画之中,我尤爱写意画。写意之道,难以尽言,初而写形,继而写意,终则写心。写心不离形意。形在似像非像处,意在似有似无间。

  第一次看吴为山的肖像雕塑,是在中国美术馆。一步入展厅,尚未细看,心灵便为之一振,我首先感觉到的便是浓郁的国画的写意神韵。吴为山的肖像雕塑,有的刀劈斧削,删繁就简,有的云遮雾罩,朦朦胧胧。其具象往往简约、模糊、概括,然势、态、形、神,则惟妙惟肖,其艺术的感染力,似乎越过了视觉,直抵心灵。

  吴为山国学功底深厚,又游学海外多年,对于西方雕塑的研究,颇有造诣。也许正因为如此,他从而获得了“山外观山”的视角,对于民族艺术的审视,便多了一层深刻和清晰。纵观他的创作,不乏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元素,但其文化内涵和精神主体仍然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气派和中国神韵。季羡林先生于十多年前初见吴为山及其作品时,便十分欣喜地称赞他“独辟蹊径,为时代塑像,为文化塑像”,“将文化精神融入历史发展生生不息之长河中,扬中华之文化,开塑像之新天”。

  吴为山的雕塑作品多为人物,但我总觉得,其手法和韵味,似乎更多源自中国传统的写意山水。其实,山水也好,人物也好,花鸟鱼虫也好,写意的要义,无不在于传神。恰恰在这一点上,吴为山得其要旨,他将国画的写意成功地运用于肖像雕塑,以神写形(邵大箴语),以意取象,形神意象,浑然一体,从而于具象与抽象之间,独辟蹊径,创立了“意象雕塑”这一雕塑艺术的崭新体系。吴为山虽成名多年,但尚属年轻,他自己也说仍在不断地否定自己。我无力对他的作品作出学术评价,也无意对他的未来进行预料和估量,但看他的作品,的确给我一种新奇和振奋,一种民族文化的自信,一种关于继承与创新、民族与世界的感悟。吴为山的作品让我再次感受到,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是一片广袤而深厚的土地,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继承发展的母体,也是当代中国艺术开拓创新的源头活水。

  需要说明的是,写意、工笔在国画技法上虽属于大的分类,但一些国画大家的作品中,两者常常交互使用,熔为一炉。我从吴为山的肖像雕塑中,也常看到工笔的精雕细刻,特别是画龙点睛之处,工笔的功力更是清晰可见,比如,李白那傲然翘起的胡须、费孝通那慈祥睿智的微笑、弘一法师那悲欣交集的眼神……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