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市房山发现夏代文物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8日 11:09  北京日报

  村民在山顶修建蓄水池,一锹下去却挖出了千年文物。这件奇事几天前就发生在房山区大石窝镇后石门村。这些文物经房山区文物部门鉴定为石斧、陶鬲、陶豆,发现地已停止挖掘实施原址保护,正待市有关部门进一步调查。

  挖蓄水池挖出古代陶片

  昨天,记者来到文物出土现场。这里是后石门村一处正在建设中的乡村旅游庄园。为了灌溉庄园里的菱枣树,庄园负责人请来工人在后山上挖一个蓄水池。文物就是在挖掘蓄水池时发现的。

  目前已发掘出石斧一把,陶鬲的足和陶豆的足各一支。“根据地形及器物,初步判断此地为一处新石器时代夏文化遗址,具体距今的时间,还需要后期近一步研究才能确定。”长期主持房山区发掘工作的区文化委员会文物科陈亚洲介绍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原本不大的蓄水池已被房山区文物工作者挖成了一个3米左右见方的大坑。坑底到坑面,从颜色、手感上判断大致可分为三层:底部呈白灰色,摸起来很滑,像是石质;中部土质发红,土壤较之底层松软;上部则是普通黄土。出土陶片的位置大致是在底部层与中部层中间,距离坑面2米左右。记者站在坑底,还可以清楚看到一些陶片就夹在坑壁中下部的土层中间。

  “原本想挖的蓄水池并不大,又是建在几十米高的山上,所以就没用机械设备,光是找了两名工人来挖。”庄园负责人王学纪向记者道出了破土动工的初衷。“也正是人工挖掘,才使得这些文物幸运地保存下来。要是推土机一来,就什么都留不下了。”一旁的陈亚洲补充道。

  前天一大早,王学纪和工人们来到山上,想趁天气还不太热尽量多挖些。工人们挥锹抡镐之时,常常会碰到石块之类的硬物,从不会在意。这次也不例外,在地下沉睡了几千年的文物碎片,被工人们的铁锹连同土块一齐甩到坑外。幸好,王学纪当时正站在坑边观察坑面与山坡的角度,一个带有独特花纹的“土块”忽然滚落到脚边,引起了他的注意。

  “我想起了前年,在山坡另一面挖鱼池时,好像也挖出了这样的东西。”王学纪回忆说,那时出土的碎片比现在这些还小、还碎,外行人看来纯属垃圾,结果叫区文物部门一鉴定,竟然是夏朝的器皿!这次挖出来的比先前的更大、纹路更清晰,王学纪估摸着事关重大,不敢怠慢,于是赶紧叫工人们收住手中锹锨,自己拨通了房山区文物管理部门的热线。

  花纹、材质确认年代

  引起王学纪注意的这种独特的“花纹”称作“绳纹”,是夏文化时期器物的标志性纹饰。陈亚洲介绍说,接到通知后他们火速赶到现场,经过简单的发掘清理,即找到了石斧一把,陶鬲的足和陶豆的足各一支,其中,陶鬲的足上清晰地刻有“绳纹”。

  陶鬲和陶豆均是夏朝时期用于盛放食物的容器。昨天,记者见到这两件文物。剥开表面上的黄土,可以看见它们呈青灰色,而锋利的断面则是沙质的红灰色。“这是器物的材质——红陶加沙和灰陶加沙——经过长年积累才呈现出的效果。”陈亚洲介绍说,除去器物表面的“绳纹”显露出它的“高龄”之外,由这种红陶加沙和灰陶加沙构成的材质,也可初步断定其为夏朝所有,遗憾的是器物均已残缺不全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