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国际:今年农商行信用评级下调风险或更大

大公国际:今年农商行信用评级下调风险或更大
2019年02月14日 17:05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来源:大公

  资产质量下行压力依旧  流动性与资本有望提升

  监管政策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由“一行三会”变为“一行两会”,同时对资产管理业务和同业业务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引导商业银行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预计2019年金融强监管的基调将不会改变。资产质量预计2019年,宏观经济仍然面临一定不确定性,商业银行特别是部分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仍存在下行压力。盈利能力预计2019年商业银行净息差存在收窄可能性,同时不良贷款核销压力仍然很大,盈利能力将承压。流动性预计2019年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仍为监管重点治理领域,部分商业银行或面临资产负债结构调整或主动降低资产负债规模。资本充足性随着资本补充渠道的进一步拓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水平有望得到小幅提升。债务融资预计2019年商业银行发债规模将继续增长,商业银行有望扩大以无固定期限资本补充债、二级资本债、可转债为主的债券融资规模。信用质量预计2019年银行业整体信用水平将总体保持稳定,部分农村商业银行因资产质量下降或面临评级下调风险。

  概要

  2018年,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由“一行三会”变为“一行两会”,同时对资产管理业务和同业业务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引导商业银行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规模保持扩张态势,但增速均显著放缓;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水平整体有所上升,同时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出现分化。

  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提升,但贷款减值准备计提力度的加大使得银行净利润增速有所放缓,资产利润率与资本利润率均有所下降;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监管继续加强,同时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扩展也受到一定抑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水平整体小幅上升,但随着商业银行业务拓展,表外资产回表以及不良贷款水平增长,商业银行仍面临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

  预计2019年金融强监管的基调将不会改变,银行业一系列推动商业银行回归本源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政策文件将有望继续出台和实施;商业银行小微贷款规模增速将较近年平均水平有所提升,但吸储能力面临一定挑战;宏观经济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银行业资产质量压力仍在,同时向中小微企业融资倾斜的政策在客观上也对银行贷款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商业银行净息差存在收窄可能性,同时不良贷款核销压力仍很大,盈利能力继续承压。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仍为监管重点治理领域,同业业务从期限、规模、集中度等多维度将继续受到约束,部分商业银行或面临资产负债结构调整或主动降低资产负债规模;随着资本补充渠道的进一步多元化,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水平将略有提升;银行业整体信用水平将保持稳定,少数农村商业银行因资产质量下降或将面临评级下调风险。

  2018年,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由“一行三会”变为“一行两会”,同时对资产管理业务和同业业务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引导商业银行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预计2019年金融强监管的基调将不会改变,银行业一系列推动商业银行回归本源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政策文件将有望继续出台和实施。

  为应对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2018年,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出现重大调整,原银监会和保监会职能进行合并,“一行三会”的监管体制正式变为“一行两会”,同时将拟定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能划入中国人民银行。整体来看,金融监管体系的调整有利于不同金融行业之间的协同监管,可对监管套利形成有效防范。

  2018年4月27日,为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统一资产管理产品的监管标准,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管理局联合下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明确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不得在表内开展,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不得刚性兑付,禁止资金池,不得多层嵌套,不能提供规避监管要求的通道业务等。

  作为资管新规的配套实施细则,2018年9月26日,银保监会正式发布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对银行理财业务做出了明确规定,进一步完善了银行理财业务监管体系,有助于商业银行风险隔离以及理财业务规范化运行。目前,有意设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数量已达22家,已披露的拟注册资本合计达1,230亿元。

  在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2018年5月,中国银保监会正式出台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为鼓励商业银行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并加强对同业业务、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管理,该办法相较之前的试行管理办法新引入了三个量化指标,分别为净稳定资金比例、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流动性匹配率,并对过渡期相关指标的达标标准所有放松,给予商业银行一定的缓冲的时间,旨在引导商业银行配置长期负债,降低对同业资金依赖程度。

  为加强商业银行有效控制客户集中度风险,2018年4月,中国银保监会正式出台了《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该办法要求商业银行计量的风险敞口涉及各项贷款、同业业务、债券投资、资管产品、资产证券化产品、场外衍生品以及担保承诺等,同时要求商业银行应将大额风险暴露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该办法的出台旨在指导和监管商业银行对大额信用风险的计量和管理,降低系统性风险。

  预计2019年,金融强监管的基调将不会改变,银行业一系列推动商业银行回归本源和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的相关政策文件将有望继续出台和实施。

  2018年以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规模保持扩张态势,但增速均显著放缓;预计2019年,商业银行小微贷款规模增速将较近年平均水平有所提升,但吸收存款仍然存在压力。

  2018年以来,商业银行总资产和总负债规模均保持扩张态势,但受宏观经济放缓及降杠杆影响,其增速均显著放缓。截至2018年9月末,商业银行总资产增速为6.95%,总负债增速为6.54%,均处于近年来的较低水平。

  存贷款业务始终是商业银行业务最主要构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2018年以来,我国银行业存贷款规模整体保持增长,截至2018年9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38.9万亿元,同比增长12.8%,本外币存款余额为181.24亿元,同比增长8.3%。

  另一方面,2018年以来,受宏观经济下行及外部因素冲击影响,企业整体盈利承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整体放缓,企业对银行信贷需求减弱;同时,经济下行通过企业贷款传导至银行资产质量之上,银行贷款意愿更为谨慎,银行更偏好于低风险的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使得以中长期为主的贷款增长呈现放缓趋势。

  另一方面,受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整影响,居民贷款需求也在减弱,银行对企业和居民的信贷增长面临一定压力。此外,2018年以来新增贷款继续表现出很强的季节性,其中2季度以来票据融资的规模持续上升。

  在存款方面,2018年以来,各项存款余额月度同比增速整体呈现放缓趋势,商业银行吸收存款面临的压力有所增大。一方面各种公募资管业务的持续发展对银行存款增长构成挑战,而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争夺存款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吸收存款压力加大,资金成本也在上升。

  另一方面,在防范金融风险、去杠杆和加强非标监管的政策指引下,社会融资增速放缓,表外融资大幅减少,以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主的经营主体出现融资困难,使得其取得贷款而转入银行存款账户的资金也在减少。

  预计2019年,将有多项政策出台并将继续引导商业银行在市场化法制化的前提下加大对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商业银行小微贷款规模增速会有所提升,但吸收存款仍然存在压力。

  2018年,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水平整体有所上升,同时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出现分化;预计2019年,宏观经济仍然面临较大不确定性,银行业资产质量仍存在下行压力,同时向中小微企业融资倾斜的政策在客观上也对银行贷款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8年,我国经济同比增长6.6%,增速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8%,二季度同比增长6.7%,三季度同比增长6.5%,四季度同比增长6.4%,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经济发展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一方面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产业升级仍需时间,投资增速已经放缓,同时持续推进的基建投资使得政府债务规模庞大,债务风险上升,房地产市场多年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居民部门杠杆率快速提升,制约着其消费能力,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构成挑战。

  另一方面,我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中美贸易战仍存在不确定性,出口贸易未来仍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对我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预计2019年,我国经济仍将面临下行压力,同时在政策方面会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去杠杆力度会减缓,实体经济的融资环境有望改善。

  银行业为顺周期行业,宏观经济的发展对银行业信贷投放及资产质量均构成重要影响。2018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企业经营困难加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2018年前3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75%、1.86%和1.87%,环比持续上升,其中二季度上升幅度很大,主要是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计入不良贷款政策实施所致,其中对地区型商业银行尤其是农村商业银行影响较大,并推升了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

  同期,受不良贷款率上升影响,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出现波动,分别为191.28%、178.70%和180.73%,其中3季度末随着拨备计提力度的加大已有所回升。

  2018年以来,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出现分化。截至2018年9月末,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47%、1.70%、1.67%和4.23%,其中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较年初有所下降,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保持稳定,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较年初有所上升,而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较年初则出现大幅上升现象。

  一方面,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业务面向全国,能够分散风险,且客户中大型企业和国营企业占比较高,客户整体质量较好,同时风控体系较为严格,处置不良手段较为多样化,能够有效控制不良贷款率的上升。

  另一方面,地方商业银行尤其是农村商业银行业务范围较为集中,集中度风险更高,且客户多以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为主,抗风险能力较差,在经济下行时更容易出现贷款逾期,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

  此外,商业银行应收款项类投资中包含大量非标准化债权投资,其相关资产质量也将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从而增大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压力。

  预计2019年,宏观经济仍然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可能会继续加大,并将会传导至银行资产质量之上,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仍存在一定下行压力,同时向中小微企业融资倾斜的政策在客观上也对银行贷款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预计2019年,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资产质量将总体保持稳定,地区型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将面临下行压力。

  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提升,但贷款减值准备计提力度的加大使得银行净利润增速有所放缓,资产利润率与资本利润率均有所下降;预计2019年,商业银行净息差存在收窄可能性,同时不良贷款核销压力仍很大,盈利能力继续承压。

  2018年以来,商业银行净息差有所提升,但随着不良贷款的上升,贷款减值准备计提力度的加大,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有所放缓,盈利能力整体有所下降。在净息差方面,2018年3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2.15%,同比提升0.08个百分点,整体保持上升趋势,主要是2018年3季度以来货币市场流动性整体保持合理充裕状态,有利于商业银行降低负债端的融资成本,同时资产端生息资产期限较长,受短期利息波动影响较小。

  在总体盈利能力方面,近年来持续较快增长的资产减值损失是净息差和资产利润率趋势分化的主要原因,2018年以来,商业银行减值损失随不良资产规模的扩大继续增长,继续挤压商业银行盈利空间。

  2018年1~9月,商业银行累计净利润同比增长5.91%,增速同比下降1.49个百分点,同时商业银行的资产利润率与资本利润率总体有所下降,2018年3季度,商业银行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分别为1.00%和13.15%,同比分别下降0.02个百分点和0.79个百分点,盈利能力有所削弱。

  预计2019年,在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影响下,实体经济对贷款的需求短期难以扩大,非标投资业务也可能继续收缩,同时在宽松的货币环境下,受支持实体经济政策影响,贷款利息可能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另一方面负债端吸收存款仍将面临较大竞争,资金成本将有所上升,商业银行净息差存在收窄可能性,同时不良贷款核销压力可能会加大,盈利能力将承压。

  2018年以来,监管继续加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扩展也受到一定抑制;预计2019年,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仍为监管重点治理领域,同时商业银行同业业务从期限、规模、集中度等多维度将继续受到约束,部分商业银行或面临资产负债结构调整。

  在流动性管理方面,2018年5月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旨在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包括建立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治理结构,强化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能力等,进一步完善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治理体系。其中,在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方面,《办法》引入了新的量化指标,同时规定资产规模在2,000亿元及以上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为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例,资产规模低于2,000亿元的商业银行适用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指标,流动性匹配率和流动性比例对所有商业银行均适用。

  另一方面,《办法》要求商业银行应当将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全部纳入内部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并定期向监管报告。此外,为缓解商业银行流动性监管指标达标压力,《办法》规定,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应当在2018年底前达到100%;流动性匹配率在2020年前只为监测指标;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应当在2019年6月底前达到100%,并在2018年底前达到80%。

  在同业业务方面,自“三三四十”专项整治以来,监管部门加强了对包括同业存单在内的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监管,遏制资金在银行体系内的空转,鼓励商业银行回归本源。2017年8月,同业存单纳入MPA对资产负债情况的考核中,对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扩张产生一定的约束力。

  在《办法》中,流动性匹配率要求加权资金来源与加权资金运用的比值大于1,其中加权资金来源中3个月以内的同业资金折算率均为0%,3~12月的折算率也不超过50%,只有期限大于1年的折算率为100%,旨在抑制商业银行短期同业资金规模,加强资金的期限管理。

  在同业集中度方面,《办法》要求监管应当监测商业银行融资来源多元化程度,监测指标包括核心负债比例、同业融入比例、最大十家同业融入比例等,同时商业银行出现对短期同业批发融资依赖程度较高、同业批发融资增长较快、发行同业存单增长较快等情况时,或商业银行在上述方面明显高于同质同类银行或全部商业银行平均水平时,监管应当进行风险提升或采取必要措施。

  截至2018年9月末,商业银行流动性比例为52.94%,同比上升3.77个百分点,流动性水平整体有所提升。

  预计2019年,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仍为监管重点治理领域,同时商业银行同业业务从期限、规模、集中度等多维度将继续受到约束,部分商业银行或面临资产负债结构调整。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水平整体小幅上升,但随着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表外资产回表压力增加以及不良贷款水平增长,商业银行仍面临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预计2019年,随着资本补充渠道的进一步多元化,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水平将略有提升。

  2018年以来,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水平整体小幅上升。截至2018年9月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以及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81%、11.33%和10.80%,较2017年末分别小幅上升0.16个百分点、下降0.03个百分点和上升0.05个百分点,其中资本充足率的上升幅度更大,主要是得益于商业银行发行二级资本补充债券以补充资本。

  另一方面,从资本的作用来看,作为二级资本补充工具的二级资本债券期限较长且具有次级性质,但其吸收损失的能力只有在银行破产清算时才能体现,银行正常经营均需还本付息,而一级资本尤其是核心一级资本则能够在任何条件下最大限度吸收损失,因此随着业务的进一步拓展,商业银行风险加权资产不断加大,对一级资本特别是核心一级资本的需求仍较为迫切,资本结构仍有待优化。

  分银行类型来看,截至2018年9月末,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5.04%、12.48%、12.70%和13.01%,较2017年末分别上升0.39个百分点、上升0.22个百分点、下降0.05个百分点和下降0.29个百分点,其中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实力有所增强,城市商业银行出现了小幅下降,而农村商业银行则由于不良贷款率上升较快,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增加,导致资本消耗并使资本充足率下降幅度较大。

  随着商业银行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同时也面临表外资产回表压力,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压力较大。为增强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2018年3月,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意见》,旨在鼓励商业银行拓宽资本发行渠道以补充资本;同时为减轻银行资本压力,7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明确支持符合条件的表外资产回表,以及支持有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回表需求的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补充资本,有利于缓解商业银行表外资产回表压力。2018年12月25日,金融委办公室召开专题会议,计划尽快推动银行永续债发行,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工具有望进一步丰富。

  目前,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主要方式包括发行二级资本债券、发行可转债、优先股、增资、上市融资和再融资等。其中上市融资、发行优先股和可转债等已逐渐成为商业银行补充一级资本的重要手段。2018年,共有3家商业银行上市融资,募集资金合计为80.13亿元;共有6家银行发行可转债,发行规模合计230.00亿元;共有6家银行发行优先股,发行规模合计1,325.00亿元,1家银行非公开发行A股,募集资金1,000亿元。

  此外,为应对资本补充压力,多家银行也披露了其再融资计划。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上市银行累计拟再融资规模已达6,000亿元。

  其中,贵阳银行公告披露拟定向发行5,000万股,再融资不超过50亿元;宁波银行拟定增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80亿元;兴业银行拟通过非公开发行不超过3亿股的境内优先股,募集不超过300亿元;华夏银行拟通过定向增发方式非公开发行不超25.65亿股,募资不超292.36亿元;平安银行拟公开发行不超260亿元的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交通银行则拟公开发行不超600亿元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

  预计2019年,随着融资渠道的进一步放宽,上市融资、发行优先股、可转债、永续债等多种补充资本方式将得到更为广泛运用,银行业整体资本充足水平将略有提升。

  我国商业银行新发债规模保持增长,同时随着业务拓展、资本消耗,预计2019年商业银行发债规模将有所增长;2018年,共有81家发债商业银行的主体级别发生变动,级别变动主要集中在AA-至AA区间。

  2018年,商业银行共发行债券173支,发行金额为9,177.40亿元,较2017年小幅增长5.35%,发行主体信用等级处于A及以上级别。从发债数量来看,二级资本债券、普通金融债和绿色金融债发债数量分列前三,“三农”专项债和小微专项债数量均较小。

  未来随着业务的继续拓展,资本的进一步消耗,商业银行的发债需求特别是二级资本债券和资本补充债券的需求或有望回升,预计2019年商业银行发债规模将有所增长。

  截至2018年末,商业银行存量债券共706只,债券余额合计为38,086.02亿元,其中金融债券共274只,债券余额合计为13,851.2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共432只,债券余额合计为24,234.82亿元。从期限结构来看,若不考虑债券提前赎回的条款,一年以内到期债券余额占比为6.06%,1~2年到期的债券余额占比为11.61%;2~5年到期的债券余额占比为18.62%;5年以上的债券余额占比为63.72%,商业银行债券整体久期较长。

  2018年,级别发生变动的发债商业银行有81家。其中,主体级别上调的商业银行共有68家,级别由AA-上调至AA的商业银行最多,达到19家;同期,共有13家商业银行级别出现下调,其中4家商业银行主体级别没有发生变动但评级展望被调至负面;此外,级别由AA-下调至A+的商业银行最多,达到6家。整体来看,主体级别在AA-至AA区间的商业银行级别变动最为频繁。

  从级别调整原因来看,商业银行被下调主体级别的主要原因集中在逾期贷款规模增加,不良贷款率升高,资本不足,盈利能力下降等主要几个方面。

  2018年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持续“双升”,资产质量将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随着部分地区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持续暴露,逾期贷款进一步增加,预计2019年信用评级下调风险或更大。

  随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加剧,原先被业务快速扩张暂时掩盖的资产质量以及风险控制领域的潜在问题开始逐步显现,相比于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经营区域经济状况和客户资质都不占优势,同时农村商业银行的定位往往是服务三农和服务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加剧是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也是不良贷款的重灾区,因此在宏观经济下行的过程中,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

  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持续双升,截至2018年9月末,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5,534亿元,同比增长70.91%;不良贷款率为4.23%,同比上升1.28个百分点,分别高于我国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2.76个百分点、2.53个百分点和2.56个百分点。农村商业银行资产不良的持续暴露,势必会侵蚀农村商业银行的利润,对其经营稳定性构成一定挑战,削弱其偿债能力。

  2018年,12家农村商业银行主体信用评级或展望被下调。受经济下行和区域经济结构影响,部分地区农村商业银行逾期贷款大幅增加,出现资产质量明显下滑,相比其他类型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明显上升,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仍会有部分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级别和展望下调的风险。

  文/大公资信金融部  崔  炜  丁芯怡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李铁民

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 银行业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2-21 永冠新材 603681 --
  • 02-20 青农商行 002958 --
  • 02-19 西安银行 600928 4.68
  • 02-13 华阳国际 002949 10.51
  • 02-13 七彩化学 300758 22.09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