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 国家开发银行行长欧阳卫民:关于银行负债业务实践的思考

特稿 | 国家开发银行行长欧阳卫民:关于银行负债业务实践的思考
2020年09月22日 19:25 债券杂志

国家开发银行行长  欧阳卫民

银行作为信用中介,其一切信用活动的开展和货币的创造均依赖于负债业务。面向新发展阶段,我国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既需要银行资产端精准发力,也需要银行负债端强化支撑,以负债业务的高质量发展为资产业务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负债业务是银行生存之本和发展之源

(一)不同类型的银行具有不同的负债模式

负债是银行一切经营活动的先决条件,银行只有先成为“借者的集中”,才可能成为“贷者的集中”。商业银行坚持存款立行,“以存定贷”。政策性、开发性银行是“债券银行”,先确定年度贷款计划,再通过发债等多元化筹资主动负债,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公众利益提供支撑。两类模式虽有不同,但负债业务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并无区别。可以说,负债业务是银行发展的“半边天”,只有高效筹集大额资金,才能为业务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建立稳定可靠、低成本的资金来源渠道是银行开展负债业务的根本任务

从商业银行看,负债主要由对公存款、储蓄存款、同业存放和拆入资金、央行借款、金融债券、大额存单等构成。在各类负债业务中,存款是最为核心的业务。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负债呈现出存款同业化、负债多元化的特点,但存款仍然在负债业务中占据主导地位。

从政策性、开发性银行来看,金融债券和政策性资金在负债来源中占绝对比重。政府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给予国家债信支持是国际上的一种通行做法。比如,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日本政策投资银行(DBJ)、韩国产业银行(KDB)等都有国家明确的债信支持。在国内,国家债信支持也是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开发性银行正常运行的基本制度安排。政策性金融债作为准主权债券,风险权重为零,而且债信政策长期稳定,不设到期日,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政策性、开发性银行的信用支持。这种隐性的国家增信方式,不需要财政拿出“真金白银”,不构成政府直接负债,也不增加财政负担,却能够放大国家信用,提高国家信用转化效率和使用效率。

(三)资产负债联动是银行稳健经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是实现银行经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统筹平衡,通过对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内部定价、资本充足水平的有效管理,持续提升银行的价值创造能力。脱离负债业务谈资产规模,犹如无源之水,寸步难行;脱离资产业务谈负债经营,犹如无头苍蝇,没有方向。资产负债,两端同心,其利断金。以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开行”)为例,开行资产端具有符合政策导向、期限长、额度大、集中度高等特征,因此资产负债管理难度较大。为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开行负债端的政策属性、资金成本和利率变化趋势,需要主动向资产端传导,做好资产负债在总量、期限、价格、币种等方面的统筹匹配。而资产端开展业务,只有坚守初心使命,不忘负债来源的政策属性,不忘资金性质,以对国家高度负责的态度,用好每一笔资金,管好每一笔贷款,才能不辜负国家对开行的信任。

政策性、开发性银行的负债来源

政策性、开发性银行的负债主要由金融债券、政策性资金、存款等构成。

(一)金融债券

金融债券是银行重要的筹资工具,能够有效缓解银行资金来源不足和期限不匹配的难题。不论是国际还是国内,政策性、开发性银行最主要的筹资方式都是发行金融债券,因此也是典型的“债券银行”。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债券有不同的类型。根据发行用途,债券有普通债券、专项债券之分;根据票面利率情况,债券有固定利率债券、浮动利率债券之别;根据发行期限,债券包括短期债券、中期债券、长期债券;根据发行币种,债券包括本币债券、外币债券。标准不同,分类不同,权、责、利也各不相同。债券本身体现的是债权债务关系。到期偿还本息,是债券的生命和信誉。国债信用等级最高,其利息免税;政策性金融债为准主权债券,但由于其利息不免税(公募基金及资产管理等机构除外),发行利率往往高于国债。相较而言,企业债券风险高,那些在信贷市场上失信的企业在债券市场上同样有违约的风险,投资、承销其债券都要谨慎。

银行发行债券是一门学问。滚动发行,可确保资金供给的连续性;发行不同期限的债券,可满足信贷市场对不同期限资金的需求;发行价格,体现银行的信誉和竞争力;认购倍数,反映银行的市场地位。债券发行的关键在于时点选择,而时点选择的关键在于利率走势判断。如果基础利率看涨,发行长期债券更好;反之,发行短期债券更合适。一般来说,经济运行的谷底是债券发行的最好时机。因此,债券银行要有逆周期思维,负债业务职能部门预判宏观经济走势极为重要。在二级市场上,政策性金融债和国债的交易税率相同,但政策性金融债的收益率要高于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的持有人更倾向于交易,国债的持有人更倾向于持有至到期,因此政策性金融债交易的活跃度高于国债。此外,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对于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高效配置意义重大。债券二级市场与一级市场同等重要,如果二级市场上债券的买卖、回购等业务不能充分开展,债券的流动性就会减弱,那么其一级市场发行也会受到影响。

(二)政策性资金

政策性资金是中央银行或财政部门为实现国家战略和政策目标提供给银行的专项资金,是银行特别是政策性、开发性银行的重要负债渠道。政策性资金具有以下显著特点:一是成本适当;二是有特定用途、特定对象,要求专款专用;三是贷款定价要遵循保本微利原则;四是有额度限制;五是可遇不可求。政策性资金具有政策意图,也含有政策红利,必须守住专款专用的原则和底线,防止资金挪用和利益输送,这也是政策性资金管理使用的重点和难点。

(三)存款

马克思曾说过,对于银行来说,最具有重要意义的始终是存款。这里所说的银行主要是指传统意义上的商业银行。政策性、开发性银行的筹资虽然以发债为主,但存款对其同样至关重要。一是存款期限短、成本低,有利于保障流动性安全,实现稳健经营。二是低成本存款有利于增加收益,缓解银行债券、贷款“双向挤压”对财务形成的冲击。三是存款是银行运营管理、模式创新、流程优化、科技应用的集中体现,加强存款产品创新,可为客户资金结算管理提供便利,使客户黏性进一步提高,提升银行服务客户的能力。长期以来,存款市场竞争一直非常激烈,银行吸收对公存款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加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从企业存款来看,企业将闲置资金存放在银行,这是合规的。但如果银行强制要求企业将获得的部分贷款资金转为存款,那么这就是违规行为。这一行为不但会导致银行的信贷规模和作用打折扣,使金融支持经济名不符实,而且变相抬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从同业存款来看,它是银行满足短期资金需求、加强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方式,但同业负债的过度扩张容易助长资金在金融机构内部空转,推高金融业的杠杆率水平,而且同业存放并非绝对可靠,要看具体存放银行的声誉和实力。

从政府存款来看,采取市场化招标方式选取存放银行,有利于增加政府资金收益、压缩暗箱操作空间,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积极支持政府项目建设的银行融资能力,同时抬高了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政府资金不同于市场化资金,选择存放银行应充分考虑对政府重大项目建设的支持情况等因素。

发挥债券银行优势,

服务国家战略、完善金融生态

开行是我国最大的债券银行。自1994年成立以来,开行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筹集和引导社会资金,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在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布局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完善多元化筹资体系,构建有开发性金融特色的负债业务模式

多元化资金来源是保持负债业务稳定、提升银行发展能力和竞争力的关键。多年来,开行积极完善筹资体系,逐步形成金融债券、政策性资金、存款“三位一体”的多元化资金来源格局。一是市场化发债筹资。1998年8月,开行首次通过电子招标系统发行50亿元金融债券,开启了政策性银行市场化发债的先河。截至今年7月末,国开债累计发行量突破20万亿元,债券余额近10万亿元,约占中国债券市场存量的1/10,开行成为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上仅次于财政部的第二大债券发行主体。二是拓展政策性资金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抵押补充贷款(PSL)、防疫再贷款、航空应急再贷款等专项资金,为开行支持棚户区改造、疫情防控等领域项目建设提供了长期稳定、成本适当的资金来源。三是吸收对公存款。逐步建立“分行吸存、总行统筹、内部定价、传导激励”的良性循环机制。存款在成为开行重要资金来源的同时,也丰富了金融服务和风险管理手段,推动了业务发展。

(二)高效筹集资金,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

近年来,我国储蓄率持续保持在45%左右的高位,显著高于发达国家25%左右的水平,高储蓄率是促进我国投资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优势。开行通过发行金融债券,把零散、小额、短期的居民储蓄和社会资金转化为集中、大额、长期的建设资金,投向国家急需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国家“两基一支”、战略性新兴产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保障性住房、区域协调发展、“一带一路”等领域发展。特别是今年以来,开行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发展,筹集长期稳定资金,精准发力支持“六稳”“六保”,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更好地成为政府的银行、重大项目银行、国际战略合作银行、货币政策直接传导银行。今年上半年,开行发行金融债券近1.3万亿元,发放本外币贷款1.87万亿元,境内人民币贷款余额新增6824亿元,金融债券的发行规模和新增贷款余额均创历史新高。

(三)认真贯彻政策要求,合理让利实体经济

面对近年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特别是今年上半年生产经营困难的局面,开行认真贯彻国家关于经济金融工作的大政方针,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实体经济共克时艰、共渡难关。具体来看,持续拓展让利空间,主动优化负债策略与筹资结构,控制筹资成本,保持负债成本总体稳定,引导市场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要求,大力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落地实施,制定多项支持国家战略项目、中小微企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及保民生、稳外贸等利率优惠政策,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管理机制,增加定价灵活性,切实提升资金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实现利率传导机制更加通畅。

(四)创新金融债券发行体系,推进金融市场建设

作为中国最大的债券银行,开行创造了中国债券市场多个“第一”,主导或参与了市场上几乎所有债券品种创新,成为债券市场创新的重要引领者、推动者。在产品方面,先后推出基准债、含权债、浮息债、柜台债、绿色金融债,以及“战疫专题债”“脱贫攻坚专题债”等系列产品。在机制方面,逐步建立滚动续发模式、预发行交易、置换招标、弹性招标、做市支持等机制。在渠道方面,成功实现“银行间+交易所+柜台”“批发+零售”“境内+境外”全渠道发行。作为全市场最活跃的交易品种,国开债2019年的成交量达61万亿元,是国债的2倍;体系完整的国开债收益率曲线成为债券发行、利率掉期、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定价的主要基准,发挥了市场定价“锚”的作用。通过创新多层次发行体系,开行为促进我国金融市场深化、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防范金融市场风险作出了积极贡献。

(五)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促进完善金融生态

良好的金融体系、金融生态,能够有效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债券银行与存款银行在金融体系中是合理分工、共同发展的关系。存款银行将吸收存款作为主要资金来源,主要满足企业和个人对非建设型资金的需求,通过购买债券银行的债券,为债券银行提供长期、大额、稳定的资金来源。债券银行则通过发行金融债券,在为存款银行提供优质债券资产的同时,把短期储蓄转化成长期建设资金,续短为长,化零为整,有效防范中长期投融资中的期限错配风险。

服务新发展格局,

持续提升银行负债业务发展质效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需要加快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经济社会发展看,构建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要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决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补齐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养老健康等公共服务领域的短板,仍有大量工作要做,中长期建设资金匮乏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瓶颈。这就需要更好地发挥开行等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优势,通过发行金融债券引导社会资金,弥补中长期建设资金的缺口。从金融业改革发展看,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一方面要加强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促进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信贷市场等协调联动发展,提升金融市场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要沿着货币信用创造的路径,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特别是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促进金融资源直达实体。这些都为开行更好地发挥债券银行优势创造了空间和条件。开行要进一步强化负债经营,以负债端的高质量发展促进金融市场深化,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直接传导功能,进一步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政策目标的质效。

(一)强化资产负债统筹,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开行作为开发性金融机构,资产端的贷款投放具有政策性特征,而负债端的发债筹资随行就市,必须做好资产负债合理匹配,保持“量、价、期限”的动态平衡。要合理匹配资产负债结构,灵活协调发债与贷款发放进度,应对市场波动,保持合理的流动性储备规模,确保流动性安全。要优化利率定价管理,根据市场情况,动态调整FTP,及时向资产端传导负债成本变化,同时不断完善内外部定价机制,提高贷款利率与负债成本的匹配效率。

(二)做好发债筹资,推进债券市场建设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统筹做好金融债券发行安排,灵活调整发债策略,为业务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继续深耕债券市场,立足银行间市场,推动交易所、柜台市场全渠道常态化发债,全面加强金融债筹资能力建设,探索跨市场发债交易机制,巩固债券银行市场品牌,促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抓住市场发展机遇,积极宣介国开债,立足境内、面向境外,充分挖掘培育潜在投资者,不断拓展机构投资者。

(三)坚持创新引领,完善多元化的筹资体系

改革创新是开发性金融发展的灵魂。开行负债业务要结合政策调整和市场变化,积极探索,加大筹资创新力度。一方面,要注重市场研判与创新工作相结合。市场预测准、行动力强,就是银行的生产力。开行要加强经济金融形势分析,做好货币政策和利率走势研判,深化市场研究,把握市场变化规律,以创新破解难题,为负债业务发展注入动力。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展多元化资金来源。准确把握金融和市场发展规律,从资金来源、负债产品、发行渠道、筹资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入手,努力开发新产品、巩固政策性资金来源,保持资金来源的长期稳定。

(四)强化业务协同,下大气力抓好存款工作

要全力做好客户存款工作,要充分发挥存贷协同、母子公司协同和集团客户带动作用,拓展低成本客户存款来源。要拓展政府资金来源渠道,密切关注各级财政收支制度和资金拨付方式,充分挖掘部门规费、住房公积金、房屋维修基金等政府资金。要加快推进账户体系建设。账户是银行的饭碗,账户管理是存款业务发展的基础保障,要加快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账户体系,扩大客户各层级账户覆盖面,构建客户账户全链条资金管理模式,增强货币信用创造能力。要持续提升金融科技和营运支持水平,加强系统建设,做好支付结算平台搭建工作,更好地服务客户,推动开行存款工作可持续发展。

(五)提升专业能力,强化专家队伍建设

专家队伍不仅是开行负债业务的“软实力”,也是开发性金融行稳致远的“护航员”。开行要建设专家银行,大力培养各领域、各条线专业人才,不仅要有评审专家、信贷专家,还要有了解金融市场、熟悉宏观经济政策、擅长负债业务操作的负债业务专家,为开行负债业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9-24 帅丰电器 605336 --
  • 09-24 中岩大地 003001 30.16
  • 09-24 宏力达 688330 --
  • 09-23 巴比食品 605338 12.72
  • 09-23 上海凯鑫 300899 24.43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