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首语:
信念如磐,奋楫前行。新浪财经推出《金融新未来》年度策划,包含“财富未来”、“普惠前行”、“数字新局”、“发展之路”四大篇章,回顾奋进路,展望新征途。
历经资管新规、理财净值化、数字化转型等多轮变革风暴,中国财富管理行业进入黄金时代。银行、保险、券商、信托、基金等财富管理服务机构如何抢滩财富管理蓝海?新浪财经年度策划《金融新未来:财富未来》重磅推出《理财会客厅》,深度对话各大财富管理机构高管,共同探索行业新赛道、新图景。
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中国财富管理行业迎来全新发展阶段。作为金融市场中重要的一部分,外资银行在财富管理赛道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对于当下火热的ESG投资,外资银行如何发挥特色优势?《金融新未来:财富未来》本期对话恒生中国副行长兼财富管理及个人银行业务主管秦宜。
“中国的财富管理行业还处于起飞期,业态容量与机构规模依然不大,但市场仍在不断扩张。”秦宜表示,随着居民理财意识觉醒,存款向理财“搬家”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秦宜强调,外资银行的优势在于“跨境”,目前外资银行的零售业务步入了“国际+国内”双视野的时代,既要有国外先进的财富管理方案,也要充分本地化,考虑本地居民的需求,为客户提供丰富多样的投资机遇。特别是,金融科技兴起也让外资银行找到了零售业务发展的新机遇。
谈及银行理财问题,秦宜指出,虽然现在个人客户对投资理财的认知程度有所提升,但还是不排除部分客户仍然认为银行理财保本保收益,“我们要做好投资者教育,让客户理解投资有风险,并能根据自身风险评估承担相应风险,进而做好个人资产分配。”
对于绿色金融的发展,秦宜表示,目前的一大挑战是构建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另一大挑战是数据的可获得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下一步,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切入点在于挖掘更多细分领域的绿色融资需求,并针对不同产业和各类项目的多元化需求,开发相应的绿色金融创新产品与服务”。
中国的财富管理行业处于起飞期,外资银行的优势在于“跨境”
新浪财经: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中国财富管理行业正迎来全新的发展阶段。面对行业的重大改革转型,以及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的经济金融形势,您认为中国的财富管理行业面临着哪些挑战和机遇?外资行在财富管理赛道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秦宜:中国的财富管理行业还处于起飞期,对照全球发达国家和行业龙头,业态容量与机构规模依然不大。另外,全球疫情尚未消退、经济前景不明朗、市场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也让财富管理行业面临着挑战与考验。但财富管理市场仍在不断扩张,资产和财富管理服务的需求也在上升,中国等重要市场的逐步开放,也将为财富管理行业带来更多机遇。
传统财富管理及个人银行业务的扩张依赖于庞大的网络建设,整体的营运成本较高。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早期都是以开拓网点及分支机构、增加零售网点员工数量等举措推进零售业务的。但纵观整个市场态势,网点本身的获客价值是在降低的,银行开始更多地通过线上渠道来完成金融服务。这种情况下,银行整个获客和经营的模式一定要做转变,也需要有进一步的金融科技投入,因此数字化也是我们近两年以及今后的业务发展重点。恒生中国现在的业务网点是40多家,数量适中。目前来看有成本的,但长期来看,会成为我们的优势。线上线下结合,相信我们零售业务的开展在今后几年会更具竞争力。
外资银行的优势,更多的还是在于“跨境”,在跨境资产配置方面。外资行经过海外资管市场的历练,构建了成熟的分析决策逻辑、投资管理流程、产品布局体系,注重风险防控和合规文化。自进入中国内地以来,外资行致力于给投资者提供差异化、个性化、专业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在现今金融开放的背景下,外资行可以将国际上先进的投资理念、经营策略、激励机制和风控体系运用到国内,并依托与母行的天然联动优势,为客户提供成熟专业且具有竞争力的服务。
对于恒生中国来说,我们的财富管理具备“分销加生产”的能力,不仅在内地做分销商,同时也依托恒生香港母行作为基金管理人的优势,提供满足我们客户需求的跨境财富管理产品,提供财富管理方案一条龙服务。这点也是我一直感到比较骄傲的。
新浪财经:2021年,恒生中国财富管理及个人银行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3%,税前利润同比增长166%。请问,您能否介绍下恒生中国的业务战略和产品策略?以及未来侧重点?
秦宜:去年恒生中国财富管理和个人银行业务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税前利润同比增加166%,“优卓理财”高净值客户规模同比增长18%,基金资产保有量也取得了全国百强的名次。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影响下,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是不容易的。一方面,归功于恒生中国在财富端持续深耕高净值客户群体,中间业务收入取得了较大进步;另一方面,我们持续优化表内结构,增加低成本存款,使得恒生中国在整个银行业息差收窄的大环境下,个人业务净利息收入仍然同比净增长。
此外,我们大力推动财富管理和个人业务的电子化转型,现在零售市场的客户习惯已经变迁,所以我们的转型策略定为“移动优先”,希望通过智能手机覆盖所有功能,使得客户交易更方便。我们对手机银行的投入,使得我们营收受疫情的影响最小化,同时客户体验又实现了最大化。目前手机银行已经可以承载我们绝大多数交易,包括转账、结售汇、基金的购买与赎回等,便于客户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实现足不出户管理个人财富。截至2021年11月,我们通过电子化渠道完成的交易(包括网银、手机银行)占比已经达到了88%。
展望未来,我们将持续提升产品能力,驱动高净值客户的财富管理业务,重点拓展价值客群,优化客户结构,通过构建专业化的客户服务体系,提高服务品质。同时,持续改善财富管理及个人银行业务的利润,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收入并积极开拓其他业务创新,缓解息差收入收窄对业务的影响。此外,我们还将继续推进电子银行的发展,推动银行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数字化能力,实施移动终端优先的产品销售布局,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全覆盖模式挖掘客户分层,提高业务效率。
在投资方面,我们要把握好市场波动的关注点,同时切实做好投资者教育和投资者权益保护。在业务方面,我们会关注易受波动的行业,及时防漏补缺,排除系统性风险。同时,我们也加大对相关业务的审慎性管理,建立白名单管理制度。
金融科技让外资银行找到零售新机遇,绿色金融发展面临2大挑战
新浪财经:近年来,恒生中国持续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手机银行 2021 年交易量同比增长 47%。请问,您如何看待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以及对财富管理及个人银行业务的影响?未来将采取哪些措施?
秦宜:金融科技正深刻改变金融发展生态格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赋能银行的产品和服务。金融科技近年来的兴起也让外资银行找到了在内地实现零售业务发展的新机遇。目前,数字化已成为恒生中国近两年以及今后的业务发展重点,我们希望借助新一轮的金融开放,通过数字化产品打通香港与内地之间的财富管理渠道。
2019年,恒生中国推出手机银行客户端,当年4月份又推出手机银行基金业务,为客户提供了无需来行、实时把握交易机会的便利,也实现了银行当年基金交易笔数和收入双增长的业务指标。2020年新冠疫情时,恒生中国加速了数字化进程,汇兑业务、基金业务、结构性理财产品业务的电子银行交易量占比都创新高,交易效率也大幅提升。当年4月,我们推出了“跨域查账转账”服务,为拥有内地及香港两地恒生银行账户的零售客户提供了无缝连接的跨域账户管理方案,开启了一键速达、交易免费的优质服务。紧接着6月份,我们上线了直销银行“YOU理财”,突破线下物理网点的辐射半径,为更多客户提供便捷的线上Ⅱ类账户开立及线上理财服务。之后,我们还将陆续推出线上保险和开放银行等服务,进一步探索数字化转型新方向,将“线上渠道”打造成新的业务增长极。通过一系列数字化努力,目前,恒生中国已经实现让客户足不出户在家就能高效理财,享受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恒生中国的主营业务是为高净值人群提供定制化的财富管理服务。金融科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赋能银行的产品和服务,但并非100%替代物理渠道。现在,我们通过加大数字化投入,线上+线下“组合拳”的全覆盖模式,挖掘客户分层,提高业务效率,逐步实现零售业务的战略转型。具体说来,即线上主要用于拓展年轻化的客户群,而线下主要用于提供一对一的高质量、定制化服务。在线下,内地客户的年龄层主要分布于35岁至55岁之间,他们更多地依赖于恒生中国与母行之间的跨境联动业务;而在线上,客户的年龄层相对更年轻,会倾向于通过手机银行去购买服务。在发展线上业务时,我们也会根据年轻的客户的需求,在其财富积累的起点打造更适合他们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从长期看,线上线下结合将成为恒生中国的一大优势,实现外资行在零售领域的差异化竞争。
新浪财经: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ESG投资已在时代风口上,各大银行机构也在积极探索ESG主题产品。您认为,目前有何发展趋势?有何不足?该如何发力?
秦宜:对于银行业而言,绿色能源、清洁交通、工业节能、清洁生产、可持续农业和固废处理等细分领域都蕴藏着巨大的机遇。在业务上,不仅有绿色贷款、绿色理财等产品,碳排放权等金融衍生品在未来也存在广阔的空间。下一步,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切入点在于挖掘更多细分领域的绿色融资需求,并针对不同产业和各类项目的多元化需求,开发相应的绿色金融创新产品与服务。此外,通过推动绿色金融理念传播,推出更多可持续发展项目,金融机构能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更多金融方案和金融智慧。在理财投资领域,通过推出专注ESG投资理念的理财产品,银行在丰富高净值客户的可持续投资组合的同时,也能促进资金流向ESG投资领域。此外,通过在银行间交易市场参与交易或持有碳中和债产品,银行也能够支持于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项目。
目前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一大挑战是构建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尽管我国的绿色金融业务正稳步推进,而金融机构可能会因信息不对称、认定标准不一致、绿色专业化能力不足等原因未能准确鉴别绿色项目。另一大挑战为数据的可获得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目前我国还存在缺乏统一的披露框架和统计口径、许多企业监测能力不足、行业间难以进行比较等问题。一方面,这将影响绿色项目的有效评估和企业自身对于绿色转型的决策能力。另一方面,数据的缺失和不可比,也会给企业“洗绿”行为提供空间,从而误导投资者决策。
居民理财意识觉醒,外资银行零售业务步入“国际+国内”双视野时代
新浪财经:对于投资者来说,今年的市场行情波动较大,不少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破净”,对后续产品的销售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您认为银行该如何调整经营打法?同时,您对个人投资者有何建议?
秦宜:虽然现在个人客户对投资理财的认知程度有所提升,但还是不排除部分客户仍然认为银行理财保本保收益。我们要做好投资者教育,让客户理解投资有风险,并能根据自身风险评估承担相应风险,进而做好个人资产分配。
近年来,中国内地居民的理财意识正在觉醒。我国自2012年起,存款在资产配置中的比例逐渐下降,被其他理财取代。随着投资经验的积累,我国居民对于更多元化的资产配置需求产生了进一步的提升。
在市场震荡加剧,不确定性增多的情况下,普通投资者需要注意“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应通过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在保证家庭资产在损失风险最小的情况下,追求资产的保值增值。
此外,投资者需要对自己的情况进行了解,包括自己的收入和支出状况、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理财目标等。在开始投资前,投资者需要多了解各种产品,包括股票、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并进行比较,清楚各种产品的风险和收益程度。需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资产配置方式和产品,确定投资方案和投资组合,并定期检视、调整策略。
新浪财经:作为一名外资银行的资深从业者,想请您分享下这些年的从业体会?特别是,从您个人的角度看,中国财富管理行业近年来有哪些变迁,以及正在发生哪些变化?
秦宜:我一直坚信,未来财富管理的发展在亚洲,亚洲的发展在中国。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其实是很大的,虽然竞争也很多,但总体来讲,因为蛋糕大,只要银行的定位清晰、对于自己细分市场的目标清晰的话,还是能够有所作为的。
过去10年间,国内的财富管理市场取得了飞速的发展。随着国内零售客户理财观念的改变以及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存款向理财“搬家”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权益市场的迅速发展也可以证明这一点。银行理财规模在增长,基金公司的基金保有量也在增长,这本质都是零售客户的需求在驱动,我觉得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目前外资银行的零售业务步入了“国际+国内” 双视野的时代,既要有国外先进的财富管理方案,也要充分本地化,考虑本地居民的需求,为客户提供丰富多样的投资机遇。作为较早进入零售行业的外资银行,我们非常关注投资者的需求变化。目前,越来越多的内地居民具有财富管理的能力,理财观念和眼界不断拓展,这对银行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国际国内市场蓬勃的大环境,也为财富管理业务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与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余坤航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