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丁晓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丁晓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2021年06月21日 20:44 新浪财经综合

  原标题:【杂志微阅读】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丁晓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本文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21年第5期

  作者:丁晓芳  中国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

  导语: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服务乡村振兴的内设机构,完善专业化工作机制,从信贷审批流程、授信权限、产品研发、经济资本配置、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人员配备、考核激励、费用安排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关系国家民族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银行业保险业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着眼全局、服务大局,准确理解和把握新时期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部署要求,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十三五”时期金融服务“三农”成效显著

  过去五年,中国银保监会紧紧围绕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三农”领域短板等工作,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引领推动银行业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入力度,持续提升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切实增强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三农”金融服务水平取得长足进步。

  积极引导金融资源汇聚“三农”。引领推动银行业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入力度,确保涉农贷款连续多年实现持续增长目标。截至2020年末,涉农贷款余额达38.95万亿元,比2015年末增长12.6万亿元,增幅46.91%,已多年实现持续增长。其中,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7.56万亿元,较2020年初增长17.84%,超过各项贷款增速5.11个百分点,且近两年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助力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完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扶贫小额信贷工作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金融支持力度,持续推进保险扶贫工作,扎实做好定点扶贫。截至2020年末,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4.41万亿元,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7100多亿元,备案扶贫专属农业保险产品1099个。

  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大幅改善。在保持县域网点稳定的基础上,鼓励引导银行业机构到空白乡镇设立营业网点,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截至2020年末,银行业机构乡镇覆盖率达97.13%;基础金融服务行政村覆盖率99.97%;保险服务乡镇覆盖率达100%。

  农业保险体系不断健全。大力推进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扩大农业大灾保险和中央财政保费补贴“以奖代补”试点范围,扎实推进三大主粮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试点,推动农业保险保价格、保收入。批准设立中国农业再保险公司,扩大农业保险再保险承保能力。目前,全国共有29家保险公司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农业保险承保农作物品种超过270类,全面覆盖了农林牧渔各个农业生产领域。

  全面把握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要求

  “十四五”时期,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支持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促进人民群众共同富裕。

  立足新发展阶段、筑牢国内“安全底座”,充分发挥金融助力作用。“三农”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压舱石”,是人民切身福祉的“稳定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从金融服务来说,“三农”领域仍然是重要领域和薄弱环节,是金融服务的明显短板。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在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等方面提供可靠的金融支持,牢牢托住经济发展的“三农”底盘。

  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进一步深化普惠金融服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乡村振兴的本源,把普惠金融的重点放在乡村,让更多长尾客户享受到金融服务。加大涉农金融资源投入,加快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积极推动城乡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努力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通过金融资源向农业、农村、农民优先配置,减少城乡发展差距,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

  构建新发展格局、激活乡村大市场,持续提升金融服务“三农”水平。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庞大的国内市场是重要根基,乡村大市场是潜力所在。随着脱贫攻坚战顺利收官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农村消费需求规模明显扩大,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农村市场的巨大增长潜力逐步显现。同时,乡村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滞后,现代农业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服务提升、乡村治理完善等方面,蕴藏着巨大的金融服务需求。要积极开展金融服务乡村消费升级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通过金融力量助推农村地区成为国内市场未来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

  多层次、全方位、综合化做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

  抓好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一是优先支持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围绕种子、耕地两大核心,落实“两藏”战略,持续加大对三大主粮生产和“菜篮子”工程的信贷、保险服务供给,进一步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的信贷支持,做好现代育种、智慧农业、农机装备等农业科技领域的金融服务。

  二是积极服务乡村建设行动,重点服务乡村道路交通、物流通信、供水供电、教育卫生、清洁能源、人居环境改造等农村现代化重点领域,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加大对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防灾减灾和动植物疫病防控等现代农业基础设施领域的金融支持。

  三是大力支持乡村产业发展,重点支持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带动更广大农民参与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四是关注农村普惠金融新着力点,适应农村消费升级趋势,规范发展农村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农民合理消费需求;服务好返乡入乡创业,重点支持返乡入乡创业园区建设,鼓励发展“银保担”合作、供应链金融、设立绿色通道,激发农村创业就业活力;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好农业转移人口购房安居、技能培训、生活消费等方面金融服务。

  续航接力脱贫攻坚的宝贵成果。一方面,稳定延续现有政策。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银行业保险业现有帮扶政策、支持力度、工作力量保持总体稳定,逐项分类优化完善。接续推进定点帮扶工作,对定点帮扶地区扶上马,再送一程,巩固来之不易的帮扶成果。

  另一方面,探索创新接续政策。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脱贫地区县域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鼓励保险机构积极发展完全成本保险、收入保险、价格保险等新型险种,推动开展防止返贫保险。深入扎实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向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发放优惠利率、财政适当贴息的小额信用贷款,支持脱贫人口发展生产增收致富。

  线上线下相结合,加快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一是加快农村数字金融技术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强化科技赋能,切实提高农村地区长尾客户的服务效率和体验。鼓励保险机构探索利用互联网、卫星遥感、远程视频等科技手段,开展线上承保理赔工作。

  二是加快涉农信贷增信方式创新。顺应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步伐,进一步扩大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自然资源产权等抵押融资规模。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开展大型农机具、温室大棚、养殖圈舍、生物活体抵押贷款试点。积极发挥农业保险保单增信功能,依法合规开展农产品仓单、农业知识产权等质押贷款。加强银行保险机构和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合作。

  三是加快农户贷款产品服务创新。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需求特点,合理增加与需求相匹配的中长期信贷供给,适度提高信用贷和“首贷户”占比。鼓励发展“一次授信、随借随还、循环使用”的小额信贷模式。

  搭建功能互补的供给格局,注重优势互补、差异服务。一是构建层次分明的服务体系。开发银行和政策性银行要坚守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定位,加大对“三农”重点领域的中长期信贷支持。大中型商业银行要在城乡要素流动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做好商业化、市场化金融需求服务,进一步提升差异化竞争能力。农村中小银行机构要坚守“支农支小”定位,充分发挥深耕当地的优势。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积极拓展产粮大县农业大灾保险覆盖面,因地制宜发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积极发展面向低收入人群的普惠保险,扩大健康险在县域地区的覆盖范围。

  二是建立健全专业化体制机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服务乡村振兴的内设机构,完善专业化工作机制,从信贷审批流程、授信权限、产品研发、经济资本配置、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人员配备、考核激励、费用安排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

  有的放矢,进一步加强监管引领。一是为乡村振兴提供稳定信贷供给。当前,我国仍以间接融资为主,农村地区更是如此。“三农”要发展,离不开倾斜性的信贷资源供给支撑。要继续通过单列信贷计划、设定明确考核目标、加强督导提示等方式,力争实现涉农贷款持续增长。

  二是提高县域信贷资金适配性。对资金适配性较差县域制定存贷比提升计划,加大对存贷比偏低县域地区的金融投入,支持相对落后地区因地制宜加快发展。鼓励在县域设有分支机构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明确县域存贷比内部考核要求,推动银行机构下沉服务重心,向县域合理下放贷款审批权限,将新增可贷资金优先用于支持县域发展,合理提升县域存贷比。

  三是巩固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基本全覆盖局面。保障广大农村居民享有便利基础金融服务的权利,不定期对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情况开展“回头看”工作,避免出现新的金融机构空白乡镇和金融服务空白行政村。

  四是提升县域综合金融服务水平。适应人民群众生产消费升级需求,推动银行业保险业机构加强综合金融服务,更好满足县域客户融资、理财、保险、养老、财务咨询等金融需求;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更为便利的金融服务。

  加强多方协同推进,凝聚服务乡村振兴的浩瀚合力。一是协同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功能健全、运作良好的农村信用体系,既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化解信息不对称、信用不足问题的有效手段。要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发挥部门合力,建立完善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平台,整合财税、农业农村、市场监管、林业、气象、社保等部门的涉农信用信息和风险信息,不断提高涉农金融服务信息化发展水平,降低金融机构信用收集成本。持续扩大农村信用建档评级范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力量,压实银行业金融机构责任,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建档评级工作,力争到2023年底基本实现全覆盖。要提升农村法治意识和金融素养,开展集中性金融知识普及活动,推动信用乡村建设,加大非法金融活动的打击力度,积极宣传“守信受益、失信受制”的信用理念。

  二是协同打造乡村振兴样板。积极服务乡村治理变革,结合不同地区农业农村发展特点,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等地区选取有代表性的乡镇或县,因地制宜开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打造不同特点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样板,通过示范引领带动更广大地区做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

  三是协同完善风险缓释分担机制。稳妥有序推动政策性担保机构、涉农保险产品等发展完善,加强与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统筹多种涉农资金,指导设立风险分担、补偿基金或机制,聚合银政担险等多方合力,对涉农金融业务风险予以适当风险补偿,鼓励保护涉农金融机构积极性。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陈嘉辉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23 航宇科技 688239 --
  • 06-21 雷尔伟 301016 13.75
  • 06-21 威高骨科 688161 36.22
  • 06-21 漱玉平民 301017 8.86
  • 06-21 利元亨 688499 38.85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