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021银行金融科技最新布局:战略走向纵深 科技实力大分化

重磅!2021银行金融科技最新布局:战略走向纵深 科技实力大分化
2021年06月21日 20:08 轻金融

  原标题:重磅!2021银行金融科技最新布局   

  来源:轻金融

  作者:李静瑕

  一年一度的银行金融科技重磅又来了!轻金融万字长文+图表,深度剖析“银行金融科技最新布局”

  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而在决定未来银行变革的因素中,毫无疑问金融科技的力量最强大,也最受银行家们重视。

  “有一件事是肯定的:今天某个业务要强,后台的金融科技也一定要强。”某股份行高管如是表示。这也意味着,在银行的预判中,金融科技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银行具体业务潜力的强弱。

  科技投入力度空前、数字化转型全面深入、金融科技赋能到全业务······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究竟会走向怎样的未来?轻金融独家梳理了18家全国性金融科技最新详细布局,或能找到“未来银行”的蛛丝马迹。

  01

  战略走向纵深

  仅仅5年的时间,金融科技的市场地位就发生了逆天转变。

  5年前,银行被裹挟进入互联网金融的潮流中,大有被互联网公司们蚕食之势;而在2020年,银行金融科技从战略制定到科技投入,再到对新兴技术的把控与应用,都在朝着掌握金融科技市场主动权转变。

  战略常新。轻金融连续三年深度剖析“银行金融科技最新布局”,各家银行每年的战略布局都有更新。而从2020年开始,银行金融科技战略正在走向纵深。

  先来看宇宙行,工行在“数字工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科技强行战略。完成三年规划之后,2021年站在新的“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工行把“科技创新放到了更加重要的地位”,从安全、数字、生态、智慧、敏捷五大方面来打造科技强行。

  农行在“推进数字化转型,再造一个农业银行”的战略之下,提出信息科技“iABC”战略;建行在金融科技作为三大战略之一的基础上,提出“科技自立自强”来实施金融科技战略;中行推动数字化银行建设,提出实施实施“数字中银+”科技创新战略。

  2020年,招行提出“努力实现金融科技银行的质变突破”,推进金融科技本体质变。从量变到追求质变,招行的金融科技战略已更深一层。

  还有一些银行则根据自身优势提出金融科技战略方向,例如邮储银行则在2020年提出“全力打造服务乡村振兴数字金融银行”;平安银行向“数字银行、生态银行、平台银行”转型;中信银行提出建设“一流的科技型银行”;浙商银行打造平台化服务银行等。

  此外,数字银行、智慧银行、敏捷银行、开放银行等,已经是中小银行金融科技战略的高频关键词。

  无论是大型银行金融科技走向纵深还是中小银行全面拥抱金融科技,都可以看出,在金融科技战略上银行都在积极掌握金融科技发展的全局性以及主动性,并且在根据自身的优势制定差异化的金融科技战略。这足以说明,金融科技浪潮之下,银行正在理清自身的发展方向,不再盲目跟风制定战略。

  这背后也有一定的原因和逻辑。无论是银行有意推进还是无意被迫加入战局,银行金融科技已经全面融入到业务之中,融入到用户的需求习惯之中,金融科技已经成为银行当下的“生存之道”。

  银行不再只是喊喊口号,而是要实实在在的推进金融科技与业务的融合,这就需要银行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地把控金融科技的发展。因此银行金融科技战略走向纵深,从被动到主动已是必然。

  02

  科技实力大分化

  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前期一个的重要指标是金融科技的投入,根据银保监会的数据,2020年银行信息科技投入的规模已经达到2078亿元,同比增速超过25%。

  轻金融统计全国性银行金融科技投入情况,呈现以下特点:

  1、大型银行科技投入狂飙。2020年,17家全国性银行科技投入为1451亿元,六大行达到956.86亿元。若按照银监会总体统计口径,六大行科技投入已经占银行业半壁江山,占比超过46%。

  从增速来看,六大行中,工行、农行、中行的科技投入增速超过了40%,分别为46.13%、43.08%、43.36%;建行、邮储银行和交行的科技投入增速则分别为25.38%、10.35%和13.45%。

  大型银行到科技投入有如此快速到增长,对金融科技应用和新技术的研发以及金融科技的市场走向带来实质性的冲击。更多的投入意味着更大的期待。

  2、科技投入占营收比重普遍在2%~4%区间。招行在2020年科技投入占比最高,为4.45%;大行除了邮储银行占比为3.15%,其他均未超过3%;占比最低的是渤海银行,仅1.72%。

  3、科技投入大分化。银行金融科技投入占营收的比重看起来都在一个比较均衡的区间内,然而,大型银行与中小银行的实际投入却相差甚远。从投入规模上来看,分化已经非常明显。

  2020年有5家银行科技投入超过100亿元,2家银行超过200亿元。其中工行投入规模最高为238.19亿元,建行次之为221.09亿元,此外农行、中行、招行投入规模分别为183亿元、167.07亿元、119.12亿元。

  科技投入在50~100亿元的银行有5家银行,邮储银行投入90.27亿元,中信银行投入70亿元,而交行投入仅57.24亿元,此外浦发银行光大银行的科技投入也在迎头赶上。有6家银行科技投入在20~50亿元,其中兴业银行和平安银行超过40亿元,分别为48.62亿元和46.82。

  “大型银行投入200亿元,中小银行投入10亿、甚至2亿元,未来要怎么比?没法比。”一位银行业人表示,科技投入的分化就注定了业务的差距。

  金融科技投入的分化会带来怎样的发展趋势?强者恒强将是必然定律。

  尽管金融科技投入大并不必然带来银行业务强,然而在如此的投入差距之下,中小银行想要去占领强者地位并不容易。然而在一开始就“注定输”的比赛中,中小银行并非没有机会,借助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的力量,亦能做到金融科技高性价比带动业务的“精而美”。因此,中小银行应该需要更早、更快地抓住金融科技快速发展中的机会。

  科技投入的另外一方面是人才。2020年,银行都在加码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2020年末,拥有科技人才过万的银行仅有工行和建行两家,工行拥有绝对高量的金融科技人才,达到3.54万,占比8.1%。建行科技人才有1.31万人,占比3.51%。总体来看,银行科技人才占比大部分在3%~10%,而对比互联网巨头的研发人员占比,几乎都超过了50%,银行的金融科技人才占比仍然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去年,银行加速科技人才引进。特别是招行和建行,科技人才分别增加5600多人和2900多人,此外浦发银行和中信银行也加快科技人才引进,分别新增1900多人和1000人。

  银行的金融科技之战的核心是人才之战,这是行业共识。

  工行副行长把科技人才称为行内“最宝贵的资源”,要打造打造“懂业务、通技术”的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队伍。招行认为,“人+数字化”一定是金融的未来。当科技的力量与人的温度发生化学反应,才能催生最佳的客户体验。

  在人才到引入、培养等方面,越来越成为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的关键,各家银行也是各出奇招。

  中行全面重塑业务流程,推进技术架构转型,锤炼队伍,不断激发科技人才队伍活力,全面推进科技体制深化改革,为科技创新引入源头活水;邮储银行则通过完善信息科技通用序列,形成架构、需求、研发、技术测试、运行维护、数据分析、科技风险等7个信息科技子序列,以优化科技人员发展通道。

  交行在人才方面有金融科技万人计划、FinTech 管培生、存量人才赋能转型三大工程,还制定了《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规划(2020-2024 年)》;平安银行人力资源规划对标领先互联网科技企业,加快多元化的“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团队建设,并通过创新委员会、“创新车库”等机制,激发包括科技人员在内的全员创新活力。

  尽管银行对金融科技人才“求贤若渴”,也进行诸多创新的改善来激励人才,不过仍要面对的现实是,不彻底市场化的体制机制仍然会限制“高精尖”金融科技人才的引进以及留任。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各家银行在体制机制的变革中去突破。

  03

  数字新基建:剑指核心系统革命

  银行加大科技投入,加速人才引进的关键,是把钱和人用在了什么地方。

  2020年,对于银行数字新基建而言是一个绝对的大年。无接触金融需求的大增,要求银行基础系统能够为之提供更加强大的支撑;在线下业务停摆之中,银行有更多的精力投入数字新基建建设。

  据轻金融观察,去年银行数字新基建呈现出新的趋势:银行全面加速银行核心系统转型,同时在数据中台等新基建领域也大迈步。

  1、银行核心系统加速转型

  银行核心系统转型,是近年来银行纷纷布局等重点项目之一。在2020年银行全面布局核心系统转型趋势已经十分明显。

  大型银行中,工行成功打造了第五代新系统,首家建成“核心业务系统+开放式生态系统”的新型IT架构,实现了超过95%的系统功能在开放平台上运行。

  农行加快核心系统向分布式架构转型,完成分布式核心工程总控、运营和电子银行客户信息等关键基础应用下移至开放平台。在核心系统交易峰值日,分布式核心系统承接了 61%的交易量。

  交行通过自主研发新核心应用架构推进分布式技术架构转型,分布式平台分流借记卡类和账务类交易占主机日常交易量的 70%,保障极端情况下的业务连续性。

  股份制银行中,中信银行投产国内大中型银行首个自主分布式核心系统(“凌云工程”;民生银行完成全行分布式技术架构转型,上线“分布式银行核心系统”;华夏银行完成底层核心系统重构,支持柔性扩容;恒丰银行推进“恒心工程”建设,整体引入建行“新一代”核心系统。

  此外还有银行推进业务条线核心系统转型。邮储银行为支持零售银行战略落地,推进新一代个人业务核心系统建设,采用企业级建模和分布式架构微服务架构,实现了核心技术的自主掌控;平安银行的信用卡新核心系统成功切换投产,是业界首个将关键核心业务系统由大型机集中式架构迁移到PC服务器分布式架构的成功案例。

  银行核心系统转型并不是一件简单更换系统的工作,而是从组织架构体制机制服务模式等全方位系统性的革命。银行为什么要核心系统革命?能够给银行业务带来怎样的变化?

  一方面,金融科技国产化趋势之下,银行纷纷加速自主技术研发速度;另一方面,随着金融需求市场的变化,银行置身于各类场景中,业务增长面临峰值爆发的不确定性常态,就要求核心系统能快速响应、无限扩容等。这些需求,传统银行核心系统已经难以满足,银行核心系统转型可谓势在必行。

  核心系统转型也切实能够给银行带来新局面。敏捷性、稳定性以及能够支撑爆发式业务增长,也得到了银行的验证。

  工行同业首家建成完整覆盖分布式技术主要领域的分布式技术平台,日均服务调用量近 60 亿次。在产品供给上,通过积木拼接式创新,去年发布可复用、可拼接的服务2万多个,灵活创新1000多款产品,能够有效响应了市场需求。

  邮储银行新一代个人业务核心系统通过技术攻关,创新性设计标准化分布式服务单元,实现技术平台和业务应用的充分解耦,投产后预计可实现每秒5.5万笔、日均20亿笔的交易处理能力。

  可以看到,核心系统全面转型,对全面数字化经济发展中的银行而言,是一个复杂工程,也是未来趋势。

  2、大数据深度发展

  银行新基建主要围绕5G+ABCDI搭建一系列新技术平台。其中,中台建设,特别是数据中台建设已经有了重大进展。

  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银行加速数据要素市场的探索,数据治理、数据中台建设明显加速。

  银行天然是大数据公司,如何挖掘数据价值关乎未来。近几年数据中台创新探索成为了行业的一大方向,银行也在全面推进数据治理,打通底层数据为业务赋能。

  2020年建行在业务、数据、技术三大中台建设全面破题,聚焦共享复用能力标准化、产品化;农行推进数据中台建设,着力破解系统竖井,数据孤岛难题,强化数据的标准化、资产化、服务化;交行启动企业级数据中台建设,搭建全行统一的大数据底座,持续提升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

  在数据中台方面,招行搭建全行统一数据门户“招数”,提升全行数据分析及用数能力,推出了可以为全行提供可视化数据产品的商业智能平台,以及可以让取数人员对数据进行自助分析的人工智能平台,同时进一步净化数据资产,数据使用更加便捷高效。

  平安银行建立数据资产化管理体系,打造了数据知识层、技术中台层、业务中台层、场景应用层的结构化AI Banker体系。2020年末,该行完成超2000万黑名单数据的整合,黑名单风控服务覆盖300多种业务场景,累计拦截交易达18万笔。

  大数据发展金融科技的重点工程。工行在2020年成立数据智能中心,充分发挥大数据领域技术优势,对接数据产业发展。在智慧托管银行建设中,完成智慧数据中台框架搭建。

  推动数据资产价值挖掘是一项长期而成体系的工作,对于银行而言,数据治理是尤为重要的一步。银行在积极构建自己的数据治理体系,如中行开展数据治理工作,完善大数据平台和数据治理体系建设。

  此外,光大银行也搭建新一代智能化数据资产管理平台,大数据平台数据总量 3.63 PB,比上年末增长105%;

  民生银行深化数据治理,创新数据应用,打造实时化的数据中台,创新研发“灵犀意愿分、新竹信用分、百川信用分”等大数据风控和营销模型,提升数据风控和营销能力,释放数据的生产要素价值;

  华夏银行健全按照“全面摸盘、统筹推进”的思路,健全数据治理、应用、安全管理等服务体系,完善大数据基础融合平台,构建多元化数据分析环境,推动企业级客户信息系统建设。

  在数据要素市场化探索中,大型银行正在深度参与。工行表示,要深度参与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适应数字中国、数字经济的需求。在政务端,工行已经通过深化与省级大数据中心的合作,作为唯一一家银行参与了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的首批试点;与北京市合作推出了基于社保、纳税等政务数据的普惠大数据信用贷款;积极推动智慧政务发展,与宁夏、河北雄安等政府机构合作打造了工银e政务门户。

  银行拥有数据金矿,如何深度挖掘,当前的数据中台、大数据管理体系等都是银行打好基础的前期探索。在技术飞跃发展的今天,银行的新基建加速是必然的趋势。这也是银行最好的时机,利用日益精进的技术,重构银行架构与业务生态。

  04

  更加重视科技治理

  科技推动银行系统架构变化,也在推动银行的组织架构变革。轻金融发现,2020年银行更加注重科技治理,科技治理的基础支撑来源于组织架构的变化。

  科技治理是一个系统性的词汇,其背后包含了组织管理、人才管理与科技管理。在战略规划的指引之下,银行金融科技架构转型变革早已开始,2020年部分银行金融科技组织架构初步成型。

  工行金融科技组织架构“一部三中心一公司一研究院”在2019年就已初成。2020年,工行再成立数据智能中心、信息安全运营中心,打造“懂业务、通技术”的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队伍。

  邮储银行在2020年增设西安研发分中心,形成1个总行研发中心 、4个分中心、N个分行研发中心的“1+4+N”自主研发体系;交行随着交银金融科技子公司成立,全新金融科技组织架构搭建成型,包括“两部、三中心、一公司、一研究院、一办”。

  中小银行也在加速推进金融科技顶层架构。华夏银行成立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办公室;宁波银行成立金融科技管理委员会,统筹推进战略实施,打造“十中心”的组织架构和“三位一体”的新研发中心体系;北京银行加强顶层设计,正式形成“一部两中心”的组织架构。

  金融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各家银行探索频频。

  一方面是创新内部机制。

  例如招行构建以“燃梦计划”为主的常态化小团队创新模式,通过融合型项目制团队开展创新探索,激发全行创新活力;

  中信银行从敏捷组织、数字人才、数字文化、资源配置四个方面,构建高效、协同、扁平、总行对分支行强赋能的组织;

  光大银行建立金融科技创新专项经费机制,设立金融科技创新工作小组,负责统筹创新经费配置等职能;

  广发银行建立科技业务合作伙伴机制,科技业务融合团队与业务部门合署办公,将科技服务、数据治理融合至日常工作中。

  另一方面是推进对外合作“产学研”体系构建。

  近两年,银行金融科技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加快脚步。工行提升“产、学、研、用”的一体化产出能力;

  中行在新加坡设立了创新研发基地,在国内的上海、北京、雄安、苏州等地,设立了创新研发基地,设立新技术实验室,开展“产、学、研、创”的模式探索;

  交行与复旦大学、中国移动共同成立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光大银行成立光大数字金融学院;

  浙商银行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成立浙江大学-浙商银行联合研究中心等。

  针对科技管理流程上,也有银行不断探索。中行优化资源配置机制流程、国内分行特色应用管理机制等,并推动科技与业务深度融合;平安银行通过科技与业务的双轮驱动,科技队伍逐步从技术服务提供者、向与业务深度融合的伙伴关系转变。

  银行金融发展从战略纵深到体制机制到加速变革,再到科技治理的系统化推进,给银行带来占领市场高地的优势和底气。

  05

  利刃出鞘: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征战

  金融科技子公司是银行的新战场,被寄予厚望。

  2020年,农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农银金科,交行金融科技子公司交银金融科技相继成立、开业,金融科技行业再闯入两家有力的竞争对手。目前六大行中,仅邮储银行还未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去年3月,工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工银金科在北京西城区设立分公司,至此,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的主战场集中到了北京、上海、深圳三地。

  五大行金融科技子公司集齐了!

  金融科技子公司设立之初,是为快速发展中的银行金融科技探索市场化机制的创新模式。金融科技子公司出生即带着使命:一是为银行集团内部科技赋能;二是探索金融科技能力走向外部赋能,探索市场化运营机制。

  从2020年各家金融科技子公司公开的信息来看,对银行集团内部赋能是本质工作,市场竞争的焦点在于两大方面,一是科技实力等提升,二是对外赋能。对外赋能则包括了同业输出科技能力和面向政务、教育、医疗、企业等场景的赋能。

  对于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而言,科技实力比拼是“硬实力”的比拼。工银科技打造基础技术平台包括移动开发平台(工银神笔)、分布式技术框架(工银磐石)、区块链平台(工银玺链)等“高精尖”产品。

  建信金科自成立以来,已自主搭建“北斗七星”7大基础技术平台,并在2020年成立了量子金融应用实验室,据了解实验室已经在金融安全产品、金融行业应用标准、全国密码大赛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

  兴业数金在财司云、灾备云、RPA 等科技产品输出取得新突破,并推进RPA 流程机器人向智能化进化。

  同业赋能方面,兴业数金升级推广“兴业云”,中小金融机构累计签约395家,累计上线实施241家;工银科技向同业积极推广工行风险大数据智能服务产品——融安e信,助力防范金融诈骗,已累计服务同业机构364家,服务企业客户超过5.6万家。

  面向政务、教育、医疗、企业等场景赋能,是金融科技子公司的一大重要战场。这一战场上,各家金融科技公司长袖善舞,各显其能。

  工银科技在教育、医疗、企业服务等方面为社会推出18款金融云生态产品,为社会多个领域赋能;完善征迁安置资金管理区块链平台、智慧社保公共服务平台等,推动雄安合作经验向江苏、北京等省市推广。工银科技主要服务于政府机构和能源、交通、建筑、医疗等各行业,以及银行、证券等金融行业,已服务客户100家以上。

  建信金科已助力建行与31个省,130多个城市签订了智慧政务合作协议,由其研发的政务平台注册用户已达1.32亿,办件量超过16.8亿笔,支持各类百姓办事数量近300万项。

  中银金科也积极布局政务服务,支持重点区域服务,以科技力量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业务协同,全力支持智慧海南、数字雄安建设,实现金融科技技术能力对外输出。

  兴业数金“福建金服云”解决融资需求超 400 亿元,并成功落地“宁夏金服云”。总分联动拓展教育云、医疗云等 23 个场景生态圈项目。

  2020年,也有金融科技子公司积极调整战略。招银云创称,在招行全新的战略定位和转型升级要求下,招银云创启动管理与业务革新,聚焦企业数字化服务能力打造,全力奔赴产业互联网新赛道。

  目前招银云创已形成财资管理-CBS/TMS、场景化费控-SCO、融合分析-MAP三大产品体系,在国内面向企业数字化服务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

  从第一家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兴业数金成立已经有6年多的时间,市场对金融科技子公司对盈利能力也较为关注。2020年末,仅中银金科公布了其盈利情况,全年实现净利润0.14 亿元,成立一年半即实现盈利。同期,中银金科资产总额7.64亿元,净资产6.15亿元。

  建信金科业绩曝光:增资后估值将超100亿

  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要探索市场化机制,及时反馈市场需求是一项重要对能力,这需要加大地区覆盖。建信金科事业群从总部上海扩张至北京、厦门、广州、成都、武汉、深圳等地;总部位于深圳的招银云创,也在武汉、上海、杭州、广州等多个城市设立分公司,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三环相扣等全国性交付服务网络布局。

  物竞天择。金融科技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科技实力、市场化产品打造能力、对市场需求对反应速度等,都将成为谁会在竞争中胜出的关键。

  06

  结语:重构能否带来新生?

  “重构”一词来源于软件代码世界,指不改变外部行为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程序代码改善软件的质量和性能。

  如今,在金融科技的世界里,重构一词被频繁应用,更赋予新的内涵:打破原有的运行模式,重新构建新的模式,并不断迭代以适应新的需求。

  金融科技究竟如何重构了银行?从近几年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中,我们可窥见一二。

  移动互联网带来了用户对金融服务颠覆式的转变,随之而来的是银行在用户习惯大变革之下,金融服务的模式深度转变,而不仅仅是把服务从线下服务平移到线上这样的技术转变,而是服务模式的重构。

  金融服务模式的重构包括了银行从“产品为中心”转向“客户为中心”,从提升客户体验价值中,重新获得客户的信任,从而获得流量获得客户粘性;银行从金融服务延伸到非金融服务,金融成了真正的服务,隐藏在场景之后;银行从排他的同质化服务,变革为开放的生态体系构建,囊括同业、异业、科技和市场。

  银行运营模式的重构背后支撑,是内部IT系统的重构。无论是核心系统还是大数据系统,抑或是新型的业务系统,重构的核心是:自主安全、敏捷快速响应市场需求、重复可用性、无线扩容、持续稳定等。数据成为银行运营的核心资产,大数据技术加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正在让银行的数据变成银行高价值资产。

  银行内部IT系统的变革,也在快速推动银行组织架构的重构。银行刚开始进入互联网金融时代,网络金融部门设置是常态,在金融科技时代,顶层的金融科技组织架构设计则成为常态。科技部门不再独立,而是融入到业务中去,这都是银行组织架构革命带来的新银行时代。

  当然,市场需求在变、技术在变、银行组织架构在变,企业文化、人才的组织形式以及体制机制都在发生变化。招行的“清风公约”、“蛋壳文化”一时之间掀起了银行企业文化变轻,变开放,银行小团队内部创新的机制也在给金融科技人才带来激励。

  金融科技的重构理想型是一个循环结构:市场需求推动银行运营模式重构,服务模式变革引发银行IT革命,IT变革推进组织架构转型,银行组织架构转型则推动企业文化、体制机制的革命,而银行的文化、体制机制的革命则催生银行金融服务创新。

  如此彻底的“重构”或能带来银行的新生。而银行的“新生”又是什么呢?

  过去,银行业务同质化严重。近年来,不少银行迈出了差异化服务的步伐,才有了后来的“零售之王”、“同业之王”、“小微之王”的风生水起。当然,有创新成就者也有失意者。如今银行提到“第二曲线”的新生,正是建立在金融科技之上的。

  放弃对规模增长的依赖,而仰仗客户价值的增加,这是金融科技时代下银行的“新生”。银行探索客户价值的增加,来获得新的增长动力,新的增长有可能是“指数级”的。很多专家对未来银行做出了各种各样的描述及畅想,金融服务将无处不在,银行将隐藏在客户背后,银行将消失。

  银行的新生,将是“无银行”。Bank从拉丁文演化为英文最初,是指储物的柜子,存钱的柜子;未来的银行,或将延续这一含义,成为存储数据资产的柜子,存储客户价值的场所。

  如今,银行的重心还在业务和技术重构上,而其他的方面也在一步步随之起舞。善舞者,必舞之,我们也期待银行在金融科技新世界中能出现真正的起舞者。

  说明:本文图表内容均由轻金融整理自公开资料,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任何排名与评价依据。敬请关注轻金融后续城商行·农商行金融科技布局系列文章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陈嘉辉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23 航宇科技 688239 --
  • 06-21 雷尔伟 301016 13.75
  • 06-21 威高骨科 688161 36.22
  • 06-21 漱玉平民 301017 8.86
  • 06-21 利元亨 688499 38.85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