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在京举办 专家热议全球金融治理机遇与挑战

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在京举办 专家热议全球金融治理机遇与挑战
2020年11月24日 22:00 新浪财经综合

  原标题:专家热议全球金融治理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二届)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

  11月21日,由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中心协办的第二届研讨会在北京举办。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全球金融治理:机遇与挑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福林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夏文斌分别致辞。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就“双循环与中国国际收支头寸”作主旨演讲。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世经政所所长、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理事长张宇燕、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高坚、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执行理事、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乔依德、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检测分析中心主任苟文均、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蓓、国家外汇管理局研究中心副主任马昀、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院长刘勇、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副院长唐永胜、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中心主任张礼卿、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钱军、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肖耿、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特聘教授郑路、中国建设银行战略与政策协调部资深经理王志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吴卫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邹亚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王茂斌、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长张明、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高海红、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刘东民、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秘书长、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玉荣等,就“全球金融格局变化与全球金融治理”“多边主义和多元储备体系的前景和途径”“中国金融开放的意义和风险”等议题作了重要发言。来自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学校、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的30位专家学者作了专题发言。

  尚福林在致辞中指出,金融开放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以来,金融业对外开放提速,先后出台了多项放宽外资机构准入、降低和取消外资持股比例等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在负面清单已经基本清零。但同时也要认清本轮金融开放的特征和挑战:一是从商品要素的开放到制度型开放;二是从被动开放到主动开放;三是从单向引资到双向开放;四是从制造业开放到进一步扩大金融业、服务业开放。在这过程中,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外部环境,风险和挑战明显增多,部分国家无限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外溢效应在持续显现,而且非经济因素的扰动在增加,外资呈现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迹象。应对这些风险和挑战,我们一是要加快形成系统化、制度化的开放格局,形成透明规范、预期稳定的市场环境;二是缩小境内中资金融机构在国际化运作方面与国际一流机构存在的差距;三是提升监管能力。这其中,制度环境、国内大市场、国际合作、人民币国际化,都将扮演重要角色。

  余永定分析了“双循环”战略的提出背景:一是国际市场容纳能力有限;二是既往模式难以进一步提高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三是自主创新动力不足;四是资源的跨境、跨时错配;五是地缘政治环境恶化;六是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有广阔的国内市场,只要以国内市场为依托,进一步深化改革,通过正确的经济政策组合,改善和加强国内循环,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中国就能在困难的外部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全球金融格局变化与全球金融治理

  与会专家们认为,近年来,全球金融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第一,各个国家中央银行的作用前所未有增大。第二,发达国家非常规货币政策呈现长期化的趋势,溢出效应越来越显著也复杂化。第三,各国金融监管加严,但加强监管与鼓励创新如何平衡面临挑战。第四,全球债务杠杆率上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五,跨境资本流动总量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六,新兴发展中经济体在全球金融体系当中的地位前所未有的上升。第七,金融科技对国内和国际金融生态的影响前所未有。

  与会专家们表示,这些重大变化加剧了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矛盾,对全球金融稳定带来深远影响。第一,增加了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第二,发达经济体长期实施量化宽松政策造成资产泡沫。第三,全球债务堆积可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第四,加快对美元本位的侵蚀,推动国际金融机构领导结构的变化。第五,中国作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也必然受全球经济金融变化的重大影响,需要做好相关风险预警和防控。

  与会专家们指出,当前,各国共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不断增长,迫切要求协调各国研究解决国际金融治理架构、国际货币体系、数字货币、数字税、金融安全网、普惠金融、主权债务重组、反恐怖融资等全球性金融问题。中国应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新理念,积极推动和引领全球金融治理议程设置,认真总结中国改革开放和国家金融治理的最佳实践,对全球金融治理改革和国际金融规则与标准制定提出具有建设性的“中国方案”。

  多边主义和多元储备体系的前景和途径

  在会专家们看来,当前,国际金融体系最突出的问题是单一主权货币主导国际货币体系与各国经济结构和不同发展阶段差异较大之间的矛盾。第一,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仍然存在内在不稳定性。第二,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元国际地位不降反升。第三,疫情后美元国际地位可能受冲击,但其它货币难以对美元霸权地位形成挑战。第四,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第五,数字货币带来一些新变化,但如果美国采取数字货币的方法推进美元的使用,可能获得更加优势的地位,需要特别注意。

  谈及多元储备体系的前景,与会专家们表示,未来可能形成美元、欧元和亚洲货币“三足鼎立”的格局,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占比可能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国际化必然要求深化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专家们建议:第一,考虑到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国内经济增长动能依然较弱、国内系统性金融风险仍在上行,应加快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稳步推进资本账户开放;第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与资本账户开放之间存在一个权衡,顺序应该是“先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再推进资本账户开放”;第三,加快境内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建设,增加人民币资产的流动性;第四,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自贸港为突破口;第五,完善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设施,包括清算基础设施,以及货币合作等;第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防范跨境资本流动的风险;第七,从一些“闭环”的重大项目和贸易中率先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金融开放的意义和风险

  谈及中国金融开放意义和风险。与会专家们认为,金融开放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第一,金融开放适应全球化的主潮流,服务于投资贸易便利化和生产要素充分流动。第二,可以更好借助外部金融机构进入中国本土参加竞争,产生鲶鱼效应,催化和倒逼中国金融改革,促进金融深化。第三,可以更好借鉴国外产品开发、经营、管理和服务的经验及创新,提升国内金融服务水平。第四,可以合乎逻辑地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这是打造人民币国际化非常关键的“惊险一跃”。

  此外,与会专家们也提醒,要清醒地看到,随着金融双向开放的深度广度增加和步伐加快,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在增加。一是国内金融机构可能不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二是跨境资本流动特别是投机性资本的冲击;三是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对此,要深化各项改革,强健国内市场,提高金融机构竞争力,增强抵御各类风险冲击的能力。张宇燕在总结发言中指出,“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很重要同时也很慎重的战略。在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十四五”规划的政策建议里,把“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改为了“稳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这一字之改,不代表我们退一步变得保守,而是要更加慎重。越是慎重,我们的步伐相反可能迈得更快更扎实。张宇燕还指出,小国金融开放和大国金融开放是有很大区别的,中国是一个大国,金融开放面临着更复杂的局面,有更多问题等着大家一起去研究解决。

  记者 马玲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潘翘楚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1-25 兆龙互连 300913 13.21
  • 11-25 新致软件 688590 10.73
  • 11-24 凯龙高科 300912 17.62
  • 11-24 兆威机电 003021 75.12
  • 11-24 友发集团 601686 12.86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