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荣:积极有序推进城商行数字化转型

李东荣:积极有序推进城商行数字化转型
2019年05月21日 17:41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金融315,我们帮你维权】近年来,银行卡盗刷、信用卡纠纷、暴力催债、保险理赔难等问题层出不穷,金融消费者维权举步维艰,新浪金融曝光台将履行媒体监督职责,帮助消费者解决金融纠纷。黑猫投诉

  数字银行 | 李东荣:积极有序推进城商行数字化转型 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金融科技研究

  【导读】回顾由城市信用合作社改制以来的20多年,我国城商行历经化解风险、引资重组、转机建制、特色发展,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风险机构到城市名片的历史性转变。

李东荣 /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 /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

  截至2018年末,城商行总资产规模为34.35万亿元,占银行业总资产规模比重为12.80%,不良贷款率为1.79%,资本充足率为12.80%,拨备覆盖率为187.16%,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同时我们也看到,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经济社会数字化进入快车道,现代金融体系呈现出“无科技、不金融”的重要特征,推进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国金融业提升服务水平和竞争能力的共同选择。围绕如何积极有序推进城商行数字化转型、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谈三点思考意见。

  充分认识城商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

  多年来,城商行扎根地方经济,深耕普惠金融,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多层次金融体系中最具活力和成长性的机构类型之一。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有序推进城商行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数字化转型是城商行顺应全球数字化时代浪潮的必然要求

  所谓“智者顺时而谋”。在去年11月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新的工业革命将深刻重塑人类社会。随着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时期,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数字技术正在加速突破应用,金融与科技融合程度更加紧密,互动态势更加明显,这为城商行数字化转型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提供了更加优异的技术条件。

  2.数字化转型是城商行应对复杂经营发展环境的有益举措

  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经济贸易虽有望延续增势,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加剧全球经贸紧张局势,主要发达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持续显现,部分新兴经济体脆弱性上升,需要高度重视中长期全球经济再次陷入衰退的风险。从国内形势看,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短期问题与中长期问题叠加,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并存,实体经济面临的困难明显增多,企业盈利能力提升受限,一些地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亏损面有所扩大,市场主体观望情绪较重,金融风险仍处在易发高发期,城商行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难度加大。面对纷繁复杂的经营发展环境,推进城商行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有助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变被动为主动,化挑战为机遇。

  3.数字化转型是城商行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有效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增加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比重,改进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推进城商行数字化转型,依托先进的金融科技手段,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优化业务流程、加强风险管理。

  推进城商行数字化转型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但也面临诸多挑战

  长期以来,包括城商行在内的我国各类金融机构在科技创新应用方面既是积极推动者,也是直接受益者,我国金融业总体科技水平和应用创新能力已居国际先进行列。我们也高兴地看到,当前一些城商行在推进数字化转型、应用金融科技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据我了解,有的城商行出台数字化银行战略和金融科技战略,通过跨部门创新委员会、独立事业部等组织载体,积极推进全行数字化转型战略实施。部分城商行勤练内功,通过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等方式,开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持。有些城商行善借外力,在智能信贷、大数据风控、精准营销、智能客服等方面,与金融科技公司积极开展深度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一些城商行通过改造传统网点,布放智能机具、应用生物识别技术等模式,提升客户办理业务的效率,实现网点智能化、轻型化。有的城商行尝试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有效整合小微企业资金结算、交易流水、工资发放、存款投资等各类经营和交易数据,提供全流程线上融资产品,满足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资金需求。这些扎扎实实推进城商行数字化转型的努力值得支持和鼓励。

  但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推进城商行数字化转型客观上还面临着很多挑战。一是理念挑战。有的城商行既有盈利模式惯性较大,数字化转型的主动性不足;有的城商行数字化思维欠缺,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尚未完全形成。二是机制挑战。一些城商行的产品研发延续传统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环节多、流程长、耗时久、创新容错不足等问题,难以适应数字化时代市场快速变化带来的敏捷创新要求;部分城商行业绩考核关注短期成本收益,对一些落地时间长、先期投入大、见效慢的创新,存在激励不相容的情况。三是数据挑战。有的城商行数据治理意识,数据挖掘能力和标准化管理能力不足,“数据孤岛”和“数据烟囱”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四是人才挑战。既懂金融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总体供给不足,不同区域城商行之间人才素质和结构差异较大,数字化转型的智力支撑有待进一步加强。

  积极有序推进城商行数字化转型

  面对数字化时代的新机遇新挑战,城商行在战略上应积极拥抱,在行动上应稳妥有序。我认为,推进城商行数字化转型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坚守城商行数字化转型的初心本源

  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业务逐步回归本源。20多年来城商行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创立初心符合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符合现代银行体系发展方向、符合城商行经营发展规律。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城商行应继续坚持本土银行、特色银行、精品银行的定位,充分利用“本乡本土”和“地缘人缘”优势,将有限的资源专注在擅长的领域,配置在当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部位,实现自身经营发展与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

  2.做好城商行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规划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化,传统银行业利差收益减少,大型银行的机构和业务下沉明显,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冲击不断增强,城商行原有的网点优势、地缘优势逐渐弱化。推进城商行数字化转型,要深刻洞察城商行经营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市场定位和技术条件,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更加清晰的差异化、特色化的数字化转型战略。

  3.加强城商行数字化转型的配套支撑

  在机制方面,应通过项目组、实验室、事业部、金融科技子公司等创新管理平台,打破部门条块分割,完善试错容错机制,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创新容错不足、考核激励不相容等机制问题。在人才方面,应完善人才交流和轮岗机制,注重人才在业务、技术等不同岗位上的适度流动,培养复合型金融科技专业人才,逐步弥补金融科技人才缺口。在数据方面,应从单纯的“数据囤积者”转变为“数据挖掘者”,在依法合规并做好消费者保护的前提下,激活内部存量数据,盘活外部合作数据,切实提升数据挖掘能力和治理水平。在标准方面,应以增强安全性、合规性和互操作性为重点,提高数字化转型在服务要素、产品定价、信息安全、隐私保护、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4.注重城商行数字化转型的风险防范

  由于数字化时代的开放性和互动性,推进城商行数字化转型不可避免会面临许多新的挑战,特别是更容易伴随产生业务、技术、网络、数据等多重风险的叠加效应,金融风险发生的隐蔽性、突发性和扩散性将更为突出。因此,城商行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将防范金融风险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风险管控安排与产品服务创新同步规划、同步部署,有效完善合规管理、应急处置、内部控制等业务管理制度,切实筑牢数据保护、运行监控、灾难恢复等安全保障防线,使数字化转型和金融科技创新可能带来的各类风险处于可管、可控、可承受范围内。同时,通过信息披露、风险提示、合同规范等方式,避免转型的风险和成本向金融消费者不合理转嫁。

  城商行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我们期盼金融监管部门、从业机构、行业自律组织以及学术研究机构的同仁,加强沟通,共同努力,有序推进城商行数字化转型,在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本文系根据李东荣会长在第十二届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信息化发展创新座谈会上的演讲整理)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贾振飞 2031864307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24 红塔证券 601236 --
  • 06-11 松炀资源 603863 9.95
  • 06-11 元利科技 603217 54.96
  • 06-04 卓胜微 300782 --
  • 06-04 国茂股份 603915 --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