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四清:发挥业务优势助力外汇体制改革

陈四清:发挥业务优势助力外汇体制改革
2019年01月17日 16:25 中国金融杂志

  编者按

  1979年3月13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正式成立。4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外汇管理部门不断增强市场在外汇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转变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了经常项目可兑换,大幅提升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建立起产品丰富、主体多元、功能齐全的外汇市场体系,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区域开放创新与特殊区域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经受住了一系列高强度、区域性、全球性外部冲击的严峻考验,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本刊特推出一组专题文章,庆贺国家外汇管理局成立40周年。

  作者|陈四清‘中国银行董事长’

  来源|《中国金融》2019年第2期

  改革开放40年激发了巨大活力,中国经济地位得到提升,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40年来,中国外汇体制经历了深刻变革,外汇业务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已成为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是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银行发挥外汇业务优势,全力支持国家外汇体制改革,同时实现了自身的平稳发展。

  开拓创新,外汇业务扬帆起航

  创新外汇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国家外汇管理机构。197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设出来,同时成立国家外汇管理总局(一个机构,两个牌子),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负责集中管理和统一经营全国的外汇业务。1982年8月,国家外汇管理总局更名国家外汇管理局,并与中国银行分离,中国银行成为国家外汇专业银行。

  外汇市场初步建立。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统收统支的外汇管理体制,外汇收入全部结汇,外汇业务由中国人民银行独家经营,不存在外汇市场。改革开放后,外汇业务先是由中国银行经营,后来由外汇指定银行经营。1979年8月,中国实行了外汇留成制度,创汇单位可自行使用留成外汇,从而产生了调剂外汇余缺的需求。1980年10月,中国银行率先开办了外汇调剂业务。此时官方汇率占绝对主导地位,市场汇率影响很小,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外贸的发展,截至1993年,全国18个城市陆续出现了多家公开外汇调剂市场,人民币汇率实行官方定价和市场定价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市场力量占了主导地位。

  恢复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席位。中国改革开放迫切需要国际资金和技术,加入国际金融组织对中国经济建设会有极大帮助。为此,外管局(中国银行)承担了恢复中国在IMF和世界银行席位的谈判工作,并取得圆满成功。1980年IMF和世界银行先后宣布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中国银行成为外汇业务主力军

  改革开放初期,国内资金严重短缺,国家积极支持引入外资,支持经济建设。期间,中国银行发挥了对外筹资主渠道的作用。1979~1992年,中国银行通过外汇贷款和发行国际债券共筹措资金168.4亿美元,这些外汇资金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的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建设。1979年5月,中国银行与日本输出入银行签订了4200亿日元的能源和交通贷款协议,这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银行业的第一笔外汇贷款。1984年,中国银行在日本发行金额为200亿日元、期限为10年的债券,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银行业第一次在海外发债。

  1980年3月19日,国务院授权中国银行作为唯一的机构发行“外汇兑换券”,规定短期入境的外国人在指定范围内购买物品必须使用外汇券。外汇券方便了外国旅客,增加了中国外汇收入。随着经济的发展,外汇券于1995年停止使用。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中国银行成为唯一一家可接受客户委托、代理买卖即期和远期外汇的银行,开启了中国银行对客外汇买卖业务的序幕,建立了国内第一家专业的标准化交易室。

  外汇管理制度的创新为1994年的汇改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资金来源,中国金融业开始走向世界舞台。

  启动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外汇市场初具规模

  启动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4年1月,中国取消外双重汇率制度,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994年以前外汇调剂市场占主导力量,使得1994年汇改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并轨于调剂价格8.72∶1。

  建立统一规范的银行间外汇市场。1994年4月4日,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正式联网运营,在全球范围内较早建立了大规模的电子化交易平台,为市场参与者享受高效率、低成本的交易环境提供了技术红利。14家外汇指定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成为外汇买卖主体,形成市场汇率,中国人民银行以此为基础公布汇率;银行在规定的上下幅度内决定挂牌汇率;对企业和个人买卖外汇。

  实行结售汇制度。改革开放初期,外汇短缺严重制约着国家发展,因此对企业实行强制结售汇制度,要求境内中资机构除国家规定可保留的额度外,所有外汇收入要卖给银行,银行把外汇卖给中国人民银行,由外管局统一管理。随着外汇储备的增加,2008年取消了强制结售汇制度,改为意愿结售汇制度,企业账户和个人购汇额度扩大,银行体系结售汇头寸总限额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稳步推进人民币可兑换。1996年,人民币实现了经常项目可兑换。2001年,中国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步伐加快,推出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允许境外投资者投资于中国资本市场。随后,相继允许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以自有资本或代客从事境外证券投资业务。到目前为止,中国资本项目已经实现了大部分可兑换,人民币可兑换的步伐正在加快。这些都有助于增加外汇市场的交易主体、放宽交易限制、丰富交易产品等。

  中国银行引领外汇业务发展

  在1994年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中,中国银行是唯一一家参与国家外汇市场设计的银行,提出了许多当时先进的建设性方案,比如建议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电子交易模式。中国银行也是外汇市场交易中的主要做市商。在日常业务中,中国银行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结售汇制度和人民币可兑换等政策,保证了汇改顺利进行。

  这一阶段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外汇领域的稳定发展,同时经受住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稳定了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局势,体现了大国的担当和智慧。

  深化外汇管理体制市场化改革,推动外汇业务蓬勃发展

  外汇管理体制市场化改革进入深化阶段

  实行更富弹性的浮动汇率机制。2005年7月,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元,从而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2015年“8•11”汇改,进一步完善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机制。2017年1月,人民币的货币篮子从13种增加到24种。同年5月,引入了“逆周期因子”,以对冲外汇市场的顺周期性和更好地反映国内经济基本面的变化。

  外汇市场改革稳步推进。多年来,我国一直坚持改进汇率调控方式,完善外汇市场交易机制,增加交易主体,放宽交易限制,丰富交易产品。作为市场核心的银行间外汇市场,逐步改变了初始阶段单一银行的参与者结构,引进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入市交易,各类境外机构进入境内市场,形成多元化的分层结构。目前,中国外汇市场已具备即期、远期、外汇掉期、货币掉期和期权等基础产品体系,可交易货币超过30种,基本满足了各类市场主体的汇率风险管理需求。2018年1~11月,国内外汇市场人民币对外汇交易量26.02万亿美元。

  成立外汇市场自律体系。为促进外汇市场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指导下,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2016年6月牵头成立了外汇市场自律机制,并在2017年4月成立了中国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CFXC)。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是由外汇及相关市场参与者组成的市场自律和协调机制。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则借鉴国际经验,由人民银行、外管局、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的代表和外汇市场专家等以个人名义共同组成,负责从外汇市场改革、发展和规范等宏观视角对自律机制业务统筹指导。这种双层架构既赋予了市场参与者自律的权利,又为管理部门和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沟通协调的平台,这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充足的外汇储备为外汇市场平稳发展保驾护航。1979年中国外汇储备只有8.4亿美元,1994年汇改后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开始加速增长。2006年2月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国。截至2018年12月,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0727亿美元。充足的外汇储备是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形成的,对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发展都有深远意义。它极大地增强了中国抵抗外部冲击的能力,帮助中国成功应对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并在2015年美元加息和人民币贬值期间经受住了高强度跨境资本流动的冲击,起到了平抑外汇市场波动的重要作用,为中国经济金融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人民币国际化助力外汇业务新发展。2015年11月,人民币被纳入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权重为10.92%,居于五大货币第三位。这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对健全中国外汇市场、扩大对外开放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2016年4月的数据(三年一次),人民币在全球交易最活跃货币中排名第八,在新兴市场国家货币中排名第一,交易量占全球外汇市场的份额从2%上升至4%。自2009年7月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启动以来,中国银行业将人民币国际化作为发展重点,积极促进人民币跨境及境外业务从清算和结算货币向交易、投资、储备货币转换,清算网络覆盖五大洲。离岸人民币市场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主战场”。目前离岸人民币市场已形成以中国香港为主,伦敦、新加坡、欧洲及东南亚地区多点并行的格局。越来越多的境外央行、主权基金、多边金融机构、境外机构投资者等加入进来,人民币产品更趋多元化。

  为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和推进自贸区战略探索外汇管理创新。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自贸区战略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为此,外管局推出《“一带一路”国家外汇管理政策概览》和《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建设外汇管理实施细则》等一系列管理细则,深化外汇管理改革,扩大外汇市场开放,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切实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几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一带一路”沿线涉及65个国家和地区,人口占全球的43%左右,有很大的经济体量和发展前景,为中国银行业提供了新的重大历史机遇。因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中资银行区域布局的重点。截至2018年11月,已有11家中资银行在2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有71家一级机构,参与项目2600多个,累积发放贷款2000多亿美元。13个自贸区是实现“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两者具有深度的协同性,可通过金融开放创新深度对接。例如,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市场的深度合作、互联互通;加强与境外人民币离岸市场战略合作,推进境外机构和企业发行人民币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产品,支持优质境外企业利用自贸区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吸引沿线国家央行、主权财富基金和投资者投资境内人民币资产,为“一带一路”重大项目提供融资服务等。

  中国银行依托外汇业务优势,在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中国银行在全球25家授权人民币清算行中占有12席,保持同业第一;跨境人民币清算量、结算量全球第一;中国大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中约四分之一通过中国银行渠道办理,市场份额居首位。自2017年7月债券通开通以来,中国银行作为34家债券通指定做市商之一,成交量居市场第一,熊猫债承销排名居市场首位,离岸人民币债券承销排名居中资银行首位。在人民币汇率场内合约最大交易量的新加坡交易所,中国银行的美元兑离岸人民币(USD/CNH)合约做市交易量位居银行同业第一。

  中国银行推动了业务创新。2015年6月,中国银行以“一带一路”沿线的中国香港、中国台北、新加坡、阿布扎比、匈牙利5家海外分行为发行主体,在境外成功发行40亿美元“一带一路”债券。这是国际金融市场首笔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债券,也是截至当时中国银行业最大规模的境外债券发行。这一债券新品种吸引了全球近千家主要投资者积极参与,点燃了国际资本对“一带一路”的热情。

  经过四十年的发展,我国外汇体制发生了巨大变革,推动了外汇业务蓬勃发展,外汇市场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扩展,为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和支持市场主体适应汇率双向波动提供了有力保障。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全球化出现逆流、国内外局势日趋复杂多变和全球监管调整的严峻挑战,中国正在通过一系列重大举措展示“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决心和力度。未来,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进一步完善、资本账户的稳步开放、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倡议和自贸区战略持续推进,中国外汇市场发展将迎来更多的机遇。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银行将更加坚定地贯彻落实各项对外开放新举措,为实现新时代全球一流银行的宏伟目标砥砺前行。

 

责任编辑:陈鑫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2-13 七彩化学 300758 22.09
  • 01-23 西安银行 600928 --
  • 01-23 恒铭达 002947 --
  • 01-17 华致酒行 300755 16.79
  • 01-16 新乳业 002946 5.45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