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心伯:中国、日本、欧洲应该成为下一轮全球化主要驱动力

吴心伯:中国、日本、欧洲应该成为下一轮全球化主要驱动力
2022年06月21日 17:54 市场资讯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

  2022年6月21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八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京举行。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在以“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为主题的全球化30人圆桌论坛上发表观点。

  吴心伯指出,我们现在正在从无限的全球化走向有限的全球化,在过去大部分时间全球化发展呈现无限全球化的态势,世界是平的,所以资本、技术、产品等等都能畅通无阻。全球化在深度、广度和速度上会无限提升,这也是我们曾经熟悉的全球化。但是经过过去的五年,我们认识到全球化已体现出了它的有限性,有些国家根据它的政治和安全利益建立了墙,使得生产要素的流动受到阻隔,在这种情况下有限的全球化有三个特点:

  1,全球化的减速。

  2,逆全球化、去全球化的趋势。比如现在美国和西方国家,对技术,资本和产品的流动施加越来越多的限制,对产业链的调整、去中国化,在深度和广度上往后倒退。

  3,全球化的动力在发生变化。过去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来自三大经济体,美国、欧洲和日本,他们有能力也有意愿,但现在他们的意愿都在下降。特别美国,从特朗普执政以来,对全球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此外他表示,今后全球化的走向取决市场逻辑和政治逻辑的博弈,市场逻辑是推动全球化的因素,政治逻辑是抑制全球化的因素。全球化不是客观的,自然的,市场的行为,它需要有相应的政治意愿支撑。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做?

  1、强调市场的逻辑。全球化是市场逻辑驱动的,对于中国要做好三件事情。(1)确保市场的开放性。(2)确保规则的合理性,以市场为主体,以规则为支撑。(3)确保资本的获利性,让投资能够获得收益。所以我们要强化市场逻辑,市场要开放,规则要合理,而且资本要获利,这才是全球化它的逻辑的根本。

  2,弱化政治逻辑,因为政治逻辑是反全球化的,比如美国现在不仅有国内的民粹主义,在外交上有地缘政治和价值观的考虑,这些东西都是它采取去全球化、逆全球化的原因。吴心伯认为,我们的工作现在主要是推动中日和中欧在全球化问题上的合作,中日主要是在RCEP框架内合作,中欧要继续推动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如果中日和中欧的全球化的合作能够继续向前发展。

  3,在欧亚大陆打造新的全球化动力组合。中国、日本、欧洲应该成为下一轮全球化主要驱动力,因为美国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大可能像过去一样成为全球化主要动力。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蒋晓桐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22 德明利 001309 26.54
  • 06-22 盛帮股份 301233 41.52
  • 06-22 恒进感应 838670 20
  • 06-21 联合精密 001268 19.25
  • 06-21 福元医药 601089 14.62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