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华:投资研发燃油发动机没有未来 应提升碳生产力

潘家华:投资研发燃油发动机没有未来 应提升碳生产力
2019年08月27日 10:08 新浪财经

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高峰论坛”于8月27日在北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出席并演讲。

 潘家华认为,不论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还是《巴黎协定》的目标,都表明了宜居、低碳、和谐是全社会的发展机遇所在。“很多国家非常明确的提出,在2035年前后禁止燃油汽车的上市。我们海南省也提出来,在2030年禁止燃油汽车在海南省上市。也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工信部问我们燃油汽车退出的时间表。如果是这样,还有哪家企业去投资研发燃油的发动机,这个显然是没有未来的。我们还有哪家企业投资燃油汽车整车的生产线?这个市场导向,这个可持续力给我们的方向就非常明确了,就是要零碳”。

  以下为演讲实录:

  潘家华:80年代,我在英国念书时,企业社会责任叫CSR。刚才金所长讲,有些是社会责任,把环境当做社会的一种需求。但是实际上,可能这个环境跟社会,还不一样,跟social还不一样,因为社会讲劳工权益,劳工权益是由市场经济保障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劳工是可以用脚投票的。

  那么,这个环境可能是在我们生产的全过程,它是目标,是约束,也是我们未来的一个导向。应该说进入到本世纪以后,特别是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现在企业把这样一个CSR证明为叫sustainability,现在有人把它翻译为叫做可持续性,我把它理解和翻译为叫“可持续力”,它不是一个生产属性,它是一个生产力,潜力。

  这样一个可持续力,实际上应该是企业减缓风险,放大机遇的战略取向,不是一种负担。我觉得换一种思维,就增加我们的自觉性,然后我们是为了我们这样一种利益取向。

  因为我们从短期层面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似乎是需要投入,是需要成本的,以至于很多企业认为这是得不偿失的,不会去主动作为,除非是一种刚性的约束。

  但是,如果我们从战略层面看,企业的这样一种可持续力,它不是简单的一个叫社会责任的担当,它应该是企业面临各种风险,减缓风险,这就是我们企业放大收益。然后我们企业发展,将来发展的方向何在,机遇何在?这也是可以从可持续力层面讲,应该说是企业发展的一种前提条件,或者说是这样一个客观的要求。

  因为我们说,现在我们社会是面临着各种风险,这样一些风险有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环境的各种风险。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些风险,对于投资,作为企业家必须要认知这些风险。

  世界经济论坛在最近八年,每年都要发布一个《世界风险报告》,这样一个《世界风险报告》是在全球外商企业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去的。我们可以看一下,从我们所得出的这些最大的风险中间,大家看有多少是环境风险?极端天气事件,显然是环境或者相关的风险。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措施应对的失败,显然应该是环境。自然灾害也是环境风险的一部分。我们说,生物多样性、水资源,这些应该也都是环境相关的风险。

  所以,这十大风险中间,有60%都是环境相关的风险,这些风险应该说它是政治风险,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王朝的兴衰,多数都是环境灾难所助推的,是政治风险,是社会风险,是经济风险,对企业来讲,自然是我们的生产经营风险。

  那么,所有这样一些风险,对于人类活动,企业的生产经营显然是人类活动,落实不当,或者不负责任的活动显然是会引致和加剧自然灾害。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力,这意味着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不应该去破坏自然,加剧自然灾害。

  如果说要认知、尊重、顺应,就必须要认识到企业在我们的生产经营,在选址当中必须要考虑,因为中国的气候跟欧洲不一样,我们是一个季风气候,但是,原来我们以为台风是很大的灾难,现在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海风把太平洋的水气,给我们补充淡水资源,台风就不可怕,而且是我们淡水资源最强劲有效的补给的动力和源泉。

  如果在我们生产经营中间要规避这样一些风险,就必须要考虑这些自然的条件,自然的风险,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得以持续。而且自然确实是必须要尊重和顺应的,自然确实是一种刚性的约束。这样的约束关于刚性,简单的说是环境责任,但是客观的讲,就是我们的生存空间所在,是我们的发展潜力所在。如果在京津冀地区水资源匮乏的衡量下,在西北水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如果我们的生产经营,如果是属于高耗水的,显然我们是不可能有发展空间的,我们不可能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所以,我们要认知资源的约束刚性是我们的发展空间所在。

  我们说这个企业的社会责任、环境责任,实际上要在全球的这样一些行动方案和议程中间都已经有比较充分的体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大家知道千年目标,也就是2000年所制定的千年发展目标,到2015年主要是讲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显然是在一定的环境中间的。所以,2015年的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提出了,不仅仅是人的发展,还必须要有经济的繁荣,经济的繁荣必须要有环境的边界,就是环境的刚性的约束。那么,这个刚性的约束我们又必须要通过这样一种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来实现。所以,一定要有这么一个和谐的环境。要实现人的发展,经济的繁荣,环境的保护和和谐、和平我们只能通过伙伴关系、合作共赢来实现。

  现在企业走向世界,如果对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中间相关的这17个目标领域且不说,所谓的169个具体目标,那个是太多了。如果说17个目标领域也太多了。但是,“5P”的理念,就是人本、繁荣、环境、和平和合作共赢,这“5P”的理念,我们如果没有认知,没有理解,企业的社会和环境责任就无从谈起。

  大家知道,也是在2015年所通过的《巴黎协定》,明确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就是在本世纪末,温度升高的幅度相对于工业革命前要控制在2度以内,力争实现1.5度。这个温度就比较虚无缥渺,也正是因为虚无缥渺,所以大家转换成零碳的进程,也就是实现净零排放,也就是没有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或者化石能源燃烧的二氧化碳,即使有点排放,也可以通过地球埋存的手段和森林碳汇的手段加以吸收,这个手段就比较明确了,尽早的实现峰值。

  这个目标对我们来讲太遥远、太宏观,对我们企业的导向就比较明确了。今后如果是高碳的,显然就是没有未来的。企业说,就生存两年,三年时间,管那么远吗?那就无所谓。如果你想成为百年老店,那么这个零碳就必须是我们的导向,我们的竞争力就必须是以零碳的水平和能力来体现。中国现在在全球排放的这样一种地位,我们是当然的老大。但是,我们在可再生能源零碳,也应该说是属于世界的老大。作为我们企业的未来发展,怎样才能提升我们的可持续力呢?实际上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是一种发展的阶段使然。也就是现在大家在投资钢铁,我们还有空间在投资钢铁吗?我们说投资手机,2018年是18亿部,2017年是超过20亿部手机,再投资这么大这些产能,还有空间吗?这些高耗能的。

  我们看美国,在过去20年里边,真正的制造业架构指数是不断走低的,而我们社会环境这方面,生活品质的服务和产品是在不断提升的。这也表明,环境责任,可持续力是未来发展的战略取向。而且这种战略取向,如果从国际导向和战略格局看,我们也必须要看到今后在未来发展空间是什么?现在中国人口有人说是断崖式的下降,老龄化加速。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的投资,我们的生产,我们的经营,如果不以我们现在这样一种发展的水平、发展的态势发展,我们的社会责任也就是一句空话,我们今后的这样一种发展的空间也应该说就没有未来。

  不论是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还是《巴黎协定》的目标,很显然,我们是需要宜居、低碳、和谐,表面上看起来是责任,实际上它是我们发展的机遇所在。不论是像可再生能源,零碳交通,大家知道《巴黎协定》的目标明确以后,很多国家非常明确的提出,在2035年前后禁止燃油汽车的上市。我们海南省也提出来,在2030年禁止燃油汽车在海南省上市。也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工信部问我们燃油汽车退出的时间表。如果是这样,还有哪家企业去投资研发燃油的发动机,这个显然是没有未来的。我们还有哪家企业投资燃油汽车整车的生产线?这个市场导向,这个可持续力给我们的方向就非常明确了,就是要零碳。

  对于提升可持续力,实际上无非只有这两条路径:一是提升效率,提升碳的生产力,单位碳的排放,产出高,就有生产力。我们说在2050年实现零排放,现在中国人均碳的排放是超过欧盟的水平7.2吨二氧化碳,显然要想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从目前能源结构,我们煤炭现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低于60%,但是如果我们要想把煤炭像英国、德国他们在2038年是禁止,就是终止煤炭的使用,但是我们不可能,乃至2050年我们要想终止煤炭的使用几乎都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需要提升碳生产力。

  另外,需要颠覆性的革命,就是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好像成本很高,实际上现在中国在光伏的潜力只有两个美分,也就是一毛五分钱以内就可以生产一度电力,如果是这样一种导向,我们今后发展的取向和增长的空间显然应该是逐渐迈向低碳的。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9-05 五方光电 002962 --
  • 09-04 科博达 603786 --
  • 08-28 中科软 603927 16.18
  • 08-28 安博通 688168 56.88
  • 08-27 瑞达期货 002961 5.5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