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田勇:银行有当铺化倾向 金融模式应有所创新

郭田勇:银行有当铺化倾向 金融模式应有所创新
2018年11月01日 16:43 新浪财经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

  新浪财经讯 “2018中国金融年度论坛”于11月1日-2日在北京举行。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出席并演讲。

  郭田勇认为,商业银行要在金融模式上进行改进和创新。在他看来,中国银行业有“当铺化”倾向——银行贷款必须有抵押。“这种当铺化倾向容易出现两个问题,有抵押的业务做,没有足够的抵押是否去做?如何继续突破业务天花板?第二,我有那么好的一套房子抵押给商业银行,有了抵押,银行难以在定价中获得优势”。

  郭田勇强调,很多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是没有抵押物的,因而被商业银行拒之门外。“这一块一定要有突破,找到相应的抵押替代物,通过各种方法综合对企业信用进行判断”。

  以下为演讲摘编:

  郭田勇:今天的主题是商业银行,我是从事金融行业研究的,还是围绕商业银行创新发展这个主题讲一个题目“未来银行业的发展应该避重就轻”。

  什么叫避重就轻呢?这些年银行业发展速度非常快,取得的业绩也非常好,但商业银行主要的资产投向重型行业。什么是重型行业呢?像政府的融资平台、房地产,央企、国有企业,这些都是贷款大户,消耗的资金量非常大,银行每个项目都是重磅投入。但是从宏观面现在碰到了很多问题,现在学界一谈宏观经济,存在宽货币,紧信贷的状况。

  央行频繁降低准备金率,采用各种货币政策创新工具,向市场供给货币。整个金融市场特别是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已经比上半年下了一个台阶,得到有效降低。央行说我们现在调控得非常好,非常到位。但是再往下看,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仍然投资困难,这个问题没有得到明显解决。这就是我们讲的宽货币,紧信贷。央行的货币尺度放得很宽,但没有有效传导到那些“嗷嗷待哺”、需要滴灌的小微民营企业。

  问题的根子在哪儿?恐怕跟整个银行业在经济下行期出现的集体性风险偏好程度降低有关。宏观经济形势不太好的时候,更不愿意去冒险。国家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责任由我承担,出了事,有了不良,没法消化,所以变得愈发谨慎。所以经济发展,我们感觉要实现避重就轻,让银行不要总搞大项目,而搞一些小微轻资产的项目,达到避重就轻并不容易。因为这跟体制惯性、商业银行业务创新能力有关。

  我们走老路非常容易、走新路难。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政府直接给4万亿,大家群情激昂,商业银行猛放贷款,要多少钱放多少贷。到了现在,我们的经济又面临这种情况了,外部贸易战压力很大,内部企业界不景气,政府又要做决策。政府说地方财政发债,搞一个项目,银行掏钱一投,又能够重新像08年那样把经济刺激上去。

  所以走老路容易,但为什么不愿意走老路?一方面跟我们讲的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的方向不符合。一方面从历史上看,走老路政府的债务会越来越高,债务缠身,政府的财政缠绕整个金融业,使得财政风险和政府财政的风险绑在一起,雪球越滚越大。老路可以走,但后果很严重。走新路,让银行业放下身段,弯下腰去服务小微民营企业,让他避重就轻,从创新难度和风险偏好来看,是否愿意做,是否愿意踏踏实实做,这块也比较难。

  但是我们强调在当前这种时间节点上,要提出这个问题。我们不希望下行的中国经济拉回来,又像08年那样依靠政府投资,刺激房价上涨,最后经济起来了,我们不希望走这条路。当然如果实在没办法,经济就是不太行,不得不走是另外一回事。从主观上我们并不希望走这条路,还是希望向另外一个方向走。

  但另外一个方向并不容易达到这种避重就轻,我们讲三点比较重要的事。

  一是商业银行积极转型,提高业务和产品的创新能力。线上银行很重要,要有创新能力,创新的维度是比较宽的,经过多种渠道。比如说我们以前讲的投贷联动。我注意到汉口银行的董事长也来了,他们是第一批国内十家商业银行搞投贷联动,不知道现在搞得怎么样了。商业银行为更好地支持高科技企业,银行投资让你成立直投公司,放贷款,形成风险对冲,让银行更乐意去做,未来还是要积极去做。

  二是创新上要高度重视线上业务线下业务的结合。刚刚有嘉宾提到支付宝、财富通在支付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但中国的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这几年发展得这么快,跟体制外机构的鲶鱼效应是有关的。按照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节奏,如果没有体制外的机构搅动,互联网金融肯定不会推进这么快,金融业不可能实现弯道超车。我们在金融科技很多领域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也达到这种成果,跟竞合有关。而且这几年商业银行在线上银行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商业银行无论在场景搭建还是数据分析和利用上,以及AI技术的运用上,还要进一步加大投入,这一块是非常重要的。我前天见了高盛的高管,他说我们要朝科技金融公司发展,搞智能投资,客户经理正逐渐用人工智能对以前的模式进行改造和替代,效率大幅提高。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从创新的角度来讲,这些点一定要做好。

  第二从金融模式上要进行一些改进,或者说也要进行一些创新。我以前多次开会讲,中国银行业有当铺化倾向,银行贷款要抵押。这种当铺化倾向容易出现两个问题,有抵押的业务做,没有足够的抵押是否去做?如何继续突破业务天花板?第二我有那么好的一套房子抵押给商业银行,有了抵押,银行难以在定价中获得优势。现金贷也好、信用贷也好,都是无抵押、无担保的纯信用贷,这种获利才最高,对风险需要更高的补偿,这是很简单的逻辑。

  我为什么把这点单独拿出来讲?很多民营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是没有抵押的,因为没有抵押,商业银行就把它们拒之门外了。这一块一定要有突破,找到相应的抵押替代物,通过各种方法综合对企业信用进行判断。这一点我们要强调,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央行在搭建百行征信新的信用平台,但是我们商业银行自己在这方面要有更多的创新。了刚刚讲的投贷联动,供应链、上下游以及多维度、多渠道对企业的状况进行判断。如果我们可以抛弃掉固有的抵押文化,这样才能够使我们去想办法创新更多的方式。这样行业银行的服务才可以进一步扩大。

  第三给商业银行打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监管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去年开始的主题词就是去杠杆,强监管。理论上讲都没错,但后来出现贸易战,宏观经济出现一些问题以后,有点多重政策叠加。本来去杠杆、强监管就是向严的方向收,结果出现了贸易战,我们开始对一些金融政策进行反思。去年搞了一个理财新规,第一版特别严,商业银行搞理财基本都不能做了,过几天修改一次,最后改得以前的事都能做了。

  有时候监管要考虑宏观环境。站在制高点上讲,站在全局角度,出台什么政策都可以说是对的。紧有紧的道理,松有松的道理,但一定要对长期宏观、微观相契合综合出台政策。比如通道业务,不让搞了,要求商业银行银行表外转表内,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好多企业之所以用银行、信托、基金做通道把钱搞来是因为这些企业根本达不到银行直接放贷的条件。

  很多企业如果可以直接从银行拿到贷款,有必要走信托和券商资管吗?这中间是有差异的。现在把通道停了,这批企业本来从银行贷不了款,表内转表外,政策制定者是想让商业银行从表外转表内,用表内的贷款给企业。而就是因为商业银行不愿意直接贷给企业,才出现了通道,出现了表外,所以民营企业出现了资金困难。政策出发点都是对的,但一定对可能带来的效果和负面影响有前瞻性的判断。为了保证商业银行更好进行经营转型,进行业务创新,给商业银行营造好的外部环境。外部环境、税收环境,也涉及到征信。我刚刚重点提出的是监管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就说这么多。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相关专题: 2018北京金博会专题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1-22 新农股份 002942 14.33
  • 11-15 新疆交建 002941 7.18
  • 11-06 中国人保 601319 --
  • 11-06 贝通信 603220 --
  • 10-31 迈为股份 300751 56.6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