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宇:2045年中国人均GDP将处于8千到12万美元之间

陈玉宇:2045年中国人均GDP将处于8千到12万美元之间
2018年01月16日 10:04 新浪财经
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陈玉宇 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陈玉宇

  新浪财经讯 1月16日,由阿里研究院、中国远见智库论潭共同举办的“第三届新经济智库大会”今日举行,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陈玉宇出席并演讲。

  面对充满了不确定性的世界,陈玉宇指出,中国大学教育会给下一代人提供极大的、宽口径的适应能力,这让他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陈玉宇称,1970年出生的人如果能够上大学叫百里挑二,1980年出生的人叫百里挑五,1990年出生每100个人有25个上大学,按照中国大学招生每年增长2%,00年出生的人将有50%上大学,15年出生的人将会有70%上大学。

  在未来二三十年里,中国还没有变得特别老龄化之前,中国40岁以下的劳动力有4亿,其中有2.2亿受过大学教育。高素质劳动力将会继续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这就是他的信心所在。陈玉宇预测,中国2045年人均GDP将处于8000美元到12万美元之间。

  以下为演讲实录:

  陈玉宇:一直在想第一句话应该讲什么,想来想去,第一句话应该讲,马云先生曾经说过,企业家不应该听经济学家的,而我是个经济学家,谦虚点叫经济学工作者。马云的理由说不能听经济学家的,因为经济学家只知道以前不知道未来,我今天想给大家回答的问题是三十年后中国是什么样的。虽然我的题目叫“世界经济的新转折”,但是我的着重点是想谈中国,三十年后中国经济是什么样呢?大家只能猜测,猜测分两种:一种叫猜测,一种叫参加了今天峰会以后的猜测。

  我怕我讲不完,所以可以把你先带回去的结论记住。技术是个好东西,但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将来,技术创造了赢家和输家;自由贸易也是个好东西,但是在历史上,自由贸易创造了赢家和输家;人类文化的变化、收入的增长会带来需求结构的变化,需求结构的巨大变化也将创造赢家和输家。你在到达最终的时候说技术将造福于人类、自由贸易将造福于人类没有错,但到达那儿之前你要管理好赢家和输家,如果你管理不好你可以回首二十世纪上半叶,如果你管理不好,技术的研究者们虽然可以把它研究出来,这些技术部能在技术上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应用,也不能造福于大家,这就是结论,你可以带回去。

  先看我的第一页PPT。我其实是想有个水晶球,能够告诉你30年后是什么样子的,我今天的眼镜是水晶的,应该多多少少有点洞察力。眼镜的发明,刚才的演讲者谈了那么多,大家不太听得懂,至少我不完全听懂各种各样的技术。眼镜的发明在南宋的时候,在欧洲发明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推广,但是中国很慢、很晚。眼镜对人类的影响是什么?眼镜使一个工匠的工作年限延长一倍,它是前工业革命时代塑造整个世界重要力量之一,这么一个小小的发明。你们现在罗列的那些发明都已经开始使得大家异想天开,三十年后还是四十年后人类可以永生。眼镜发明的这么厉害,你们那些发明就过于厉害了。

  我们先看看今天的世界,横轴是人均GDP,我们把它用当前的美元购买力,实际是国际元购买力,考虑了通货膨胀,考虑了购买价的利率;纵轴是健康、预期寿命。财富是你所欲,健康也是你所欲,世界今天在人均收入和健康上的分布就是这样,最富的十个国家和最穷的的十个国家人均GDP差异是108倍,富裕国家和穷的国家的寿命差30岁,所以我们要想三十年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我们要思考一下今天的世界怎么走到这儿来的。

  这些上面的点代表每个国家,圈的大小代表国家人口的多少,所以你知道你的国家是哪个,中国是最大的红圈。向右走代表他的人均收入在增长,向上走代表着他的健康在改进。

  200年来这段时期被称作大分流时期,看看时代背景,看看世界形势,看看你的祖国。1800年的世界差异很小,都是农业社会,会种地的和不会种地的差异不大,随后西欧国家就在刚才的技术简史所描述的技术力量和发明的推动下造成了今天的差异。在过去的200年,有两件巨大的事情:一件事情是西欧和北美为代表的工业革命,以及由此此后150年所创造的巨大的物质文明和技术进步;第二件和这件具有相同等量齐观的重要性事件,就是在过去三四十年和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国和印度经济的崛起和发展。

  接着看一下1978年的时候,中国人均GDP是那时候美国的3%;1950年的时候美国其实已经进入了后工业时代,我们现在欢呼我们进入了数字经济时代,中国还没有开始进入工业化;1900年的世界是这样子,酝酿着剧变和动荡,来自于前100年巨大的技术进步和巨大的经济发展,然后迎来了两次世界大战,1900年的时候中国是传统社会的平均水平,没有开始它的现代经济增长;1850年,工业革命第一个50年,最富国家和最穷国家的差距是四五倍左右,不是现在的一百倍,1850年英国有22%的人从事农业劳动,我们去年有25%的人从事农业劳动,1850年英国伦敦有200多万人口,英国有3/4的人工作和生活在城市地区;1870年美国修建了15万公里铁路,1850年德国修建了2万公里铁路,1914年美国修建了40万公里铁路、德国修建了6万公里铁路;1898年北京大学成立那年,英国开始运营他的地铁,1898年伦敦是一个600万人口的工业时代最伟大的都市,是需要刚才的技术推动者帮着搞智慧城市的,应该穿越回去。

  这就是简单的历史,马云说了经济学家只懂历史,不懂未来,现在看看历史你就会有新的对自己的定位。

  再简单看看大分流时期各国的增长,美国稳健的从2000国际元增长到今天,其实应该是1000美元,中国是停滞的,一年不如一年,然后有了迅速的上升。

  今天仍然有像赞比亚、埃塞俄比亚的国家挣扎在1000美元以下的贫困的生存线水平,1800年工业革命之前全世界不分种族、国家和群体,大家都处在生存线水平,所以技术带来了这一切。比如说贫困,中国经历了前40年的巨大发展,中国每天2美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只剩下一点点,5000万人、6000万人、7000万人数不清楚,大概是这个数。而看看没有经济发展的国家,我们1978年的时候有6-7亿人处在生存线水平以下,处在每天2美元不到,今天只剩下5000万人。

  驱动过去200年的经济发展,来自于发达国家的经验就是技术进步,两条:我们发现传统时代突然有人摔了跤砸了苹果解决了技术问题,工业时代是今天企业政府有组织的投入、有目的的进行技术的研发和创新;第二点,智力探索的自主和自由。当然中国这点还稍微差点,但是我们可以先从西方多学点,但是终将有一天我们需要有更加自由、更加自主智力探索的自由才能开辟我们的未来。

  经济学家有一个公式,说75%的经济增长都来自于技术,也有经济学家说25%最终也来自于技术,因为只有技术才能建立新的生产设备。所以按照我的看法百分之百都来自于技术。

  中国的追赶,大家刚才看了一下。中国从1978年经济起飞的时候,到现在已经追赶到美国人均GDP的20%。

  好话先不说,过去40年对于整个世界和中国都是独特的40年,虽然200年看完了,过去40年我们从美国人均GDP3-4%上升到今天20%。全球化时代结束了,什么叫全球化呢?三个事情:国与国之间做自由贸易;国与国之间做自由投资;国与国之间的技术交流、人员交流、文化的互相影响日益深入,这就叫全球化。全球化时代表现为贸易增长速度快于全球GDP增长速度,在过去四十年;表现为资本全球的自由流动;表现为中国可以迅速的从西方学到很多的技术。这样一个全球化已经结束了,我们将有一个什么全球化?不知道。我告诉你为什么这个全球化结束了,横轴是代表性的样本代表着从穷到富,5代表着穷,55代表着处在中间的,95代表富人;纵轴代表推进最快的20年不同收入组别的真实增长速度,去掉通货膨胀之后的增长速度,可以看到全球范围内的中产者们。凭心而论,中国是最大受益者之一。所以全球化创造了赢家和输家。

  最后我再花几分钟给你看一下产业结构变化将会创造出来的赢家和输家。产业结构为什么变化?因为技术的颠覆、因为人们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需求结构会变化,市场经济是为了需求结果服务的,原来的生产结构不能满足新的需求结构的需要就必须变化。中国三大产业变化是这样子,农业从百分之二十几、三十几的份额下跌到今天8-9%,服务从从20%上升到了50%多,在过去40年。韩国的农业只占GDP比重2-3%,日本的农业只占GDP1%,什么时候5%呢?七十年代5%。美国今天的农业占1%,服务业占77%,工业占22%,这22%里面还有10个点是建筑业,而不是纯粹的制造业。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结构的变化?是因为人们的需求带动着人们收入水平发生了变化,你们家收入水平翻一番的时候从一个锅增长到了八个,但是收入水平再翻一番的时候,锅不会从八个增长到十六个,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这是发达国家过去200年的农业、工业和服务就随着人均GDP的上升它在GDP当中所占份额的变化,你告诉我这种份额的变化所需要的调整,无论是社会的、劳动市场的、经济、政治上的特征将会多么巨大,创造了多少赢家和输家。如何管理好这些赢家和输家?如果管理不好就像世界领袖级经济体今天正在发生的事情一样。

  这是中国每个年龄组出生的人,看看自己属于哪个年龄组,这一年出生的人。中国现在有一件事情做的能够应对刚才所说的巨大变化,哪件事情呢?上大学的比例。

  1970年出生的人如果能够上大学叫百里挑二,1980年出生的人叫百里挑五,1990年一百个人有二十五个上大学,00年的小朋友将会有50%的人上大学,15年的小朋友按照中国大学招生每年增长2%,他们将会有70%的人上大学,所以30年后我站在这里讲的时候会告诉你,过还没有变得特别老龄化之前,中国40岁以下的劳动力,90后的劳动力有4亿,其中有2.2亿受过大学教育。

  面对刚才技术简史描述的新的技术,这个技术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的大学教育给下一代人提供了极大的、宽口径的适应能力,这就是我对中国未来有信心的地方。

  普惠和包容是必须的选择,因为你不能管控好技术进步带来的赢家和输家、需求结构变化带来的赢家和输家、全球化所带来的赢家和输家,你就想一想二十世纪上半叶是什么样子的。所以中国未来会在哪儿?2010年美元购买力,美元的4万美元,我们会按照8%的增长速度、7%的速度一直不增长,按照8%的增长速度到2045年中国将会是12万美元的国家,如果按照5%增长速度,中国会变成5000万美元的国家,大约那时候是美国GDP的50%,如果不增长还是今天的万二八千美元,所以今天我给中国的预测,中国2045年将处于8000美元到12万美元之间,所以未来如何取决于今天来听演讲人的创造,你们的智慧,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谢长杉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 最近访问
  • 我的自选

7X24小时

沈建光 沈建光 当前应适度放宽资本管制人民币涨势如虹,一年前你想到了吗?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