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宝章:情驻西山 史写海淀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9月11日 15:20  《中关村》微博

  —— 写在张宝章学术研讨会之后

  Zhang Baozhang:Feeling in xishan and Writing History of Haidian

  几十年的辛勤努力以及文字上的耕耘,使张宝章先生无可争议地成为了海淀的文化旗帜。

  Decades of hard work and continued writing, make Zhang Baozhang undisputed be a Haidian culture flag.

  文 本刊记者 张越

  张宝章先生今年80岁了。先生曾任北京市海淀区主管教育文化副区长、政协主席,是著名的古典园林和明清史地研究专家。数十年来,先生在中国古典文学、民俗学的领域中孜孜探求,尤以对京西文化、海淀地域文化和史地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学术见解独到,成就斐然。

  先生是西山文化的倡导者、践行者。北京西山的自然风采、宗教气氛和人文风情交织揉合成西山文化所特有的清幽空灵之美。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曾吸引了无数文人雅士流连于此,并留下了数不尽的名流千古的诗文,记载着厚重的历史篇章。地处西山脚下的海淀,是中原和北部民族相互交流的地方,海纳百川就充分体现出了它的包容性,这也是西山文化基本的精神和本质。

  古往今来,对西山文化的研究源源不断,但大多是在民间进行的,直到宝章先生的宣传倡导之下,才成为政府行为。

  西山文化的产生有历史背景和客观的物质基础。先生认为西山文化主要有七大支柱,第一是山水文化,现在也叫旅游文化,是独特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第二是宫廷文化;第三是园林文化;第四是八旗文化;第五是红楼文化;第六是宗教文化,也可以叫寺庙文化;第七是科技文化。

  先生的绝大多数著作也都与西山文化有关。据不完全统计,先生自写与人合写的书籍共13册,由先生编辑和参与编辑的书籍共有46册,近千万字。其中《京西名园记盛》、《建筑世家样式雷》等,皆为填补学术空白之作;他将圆明园的建园时间向前推进了两年;他将湮灭的古代园林在文字上恢复了昔日容貌;他重启了对样式雷、顾太清、陈梦雷等曾居住在海淀名人的研究;他对清乾隆诗词中有关海淀园林的深入研究亦为学界所公认。

  复活海淀古镇历史

  全国的古镇很多,也都各具特色,像浙江乌镇、江苏同里、安徽西递、福建泰宁、湖南芙蓉镇、广东石湾等,它们或为风景奇漪之地,或为商埠码头,唯有海淀古镇是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古镇而存在。海淀古镇中积淀的皇家因素、历史因素、文化因素、宗教因素、教育因素、科技因素等,都是显著有别于其他古镇的,具有独特意义。

  海淀古镇,约起于元,兴于明,盛于清。其起其盛,均与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有关。莽莽西山,涵养了充沛的水源。水往低处流,海淀一带近山,故而形成一派江南水乡秀丽风光──泉水汩汩、禽鸟习习、林繁木茂、田野平畴。自古达官贵胄骚人墨客均钟情于斯,趋之若鹜,修建起不少别墅宅院。到清朝,天下定鼎之后,从康熙开始,历经雍正、乾隆三代,加上后来的慈禧太后,几百年间,持续大兴土木,修建园林。园子修好了,他们就常年住在里面,处理政务,海淀一带遂成为全国实际上的政治中心。在封建社会,政治中心同时也是军事中心、文化中心、商业中心、娱乐中心。皇帝常年驻此,为其服务的各种机构、官员、中军、文人、杂役、百姓、引车卖浆者流,自然向此地云集,也自然兴建宅院屋舍及各种设施,海淀古镇由此兴盛繁荣起来,仅寺庙观堂就有一二十处。清人震钧在《天咫偶闻》中写道:“海淀,大镇也。自康熙以后,御驾岁岁幸园,而此地益富。王公大臣亦均有园,翰林有澄怀园,六部司员各赁寺院。清晨趋朝者,云集西直、德胜二门外,车马络绎。公事毕,或食公厨,或就食肆。其肆多临河,举网得鱼,付之酒家,致足乐也。当是时,百货非上者不往,城市所用,乃其次也。”可见其当年的繁盛。新中国成立后,海淀古镇周边又云集了众多的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成为国内外瞩目的一个独特地区。

  20世纪末,为发展科技园区,海淀古镇拆除,在原址建起高度现代化的中关村西区。海淀也从此开始扮演起北京市科技文化中心的角色,其壮观程度,自非古镇可比。然而这样一来,海淀古镇上千年积淀的古迹、风物、人物、故事,因为失去了依存,势必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淡出历史,随风而散了。

  2007年,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编修《北京古镇丛书》,带有抢救性质,海淀古镇入列。但是工作进展难度颇大,主要是情况不熟,资料不多。但先生得知后,主动接手,玉成其事,写出《海淀古镇图志》一书。其中记述了海淀古镇的历史与风物,读来宛如一幅幅海淀古镇的历史画卷,如御道、军机处、千总官房、老虎洞、灯笼库、双井、泄水湖、仁和酒店、苏州街、娘娘庙、双关帝庙、冰窖胡同、鸡鸭佟、豆汁尹、米万钟勺园、李煦宅园、样式雷祖居、礼王园、德贝子园、李连英宅园,私塾先生张宜泉、廉洁耿介米万钟、康熙亲信李煦、名相文庆、文化名人纳兰性德、著名女词人顾太清、民族英雄燕桂、国际友人斯诺、牧师教育家祁国栋、地下党员任和尚……还有历史事件、传说故事、乡谚俗语等等,十分丰富、生动。

  据不完全统计,先生先后写了50余座园子。其中三分之一是由于原来缺乏资料而鲜为人知或很少人写过的,如《军机值庐七峰别墅》《观颐山墅水塔花园》《萼辉园和交辉园沿革初探》《熙春园》《陈梦雷和他的水村别墅》《养年别墅》等。这些文章的写成,据我所知除很少一部分来自文献记载外,大部分资料是宝章先生从过去文人们的诗词中得来的。如七峰别墅(位于今挂甲屯邮电疗养院处)。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后,早已淡出人们的记忆,但宝章先生却把此园写得活灵活现,似乎还能看到章京们在园子里生活情景。

  在先生的笔下,昔日的海淀古镇跃然纸上,那段已经消失的历史,仿佛也随之复活。

  《海淀区志》及

  《海淀史地丛书》的诞生

  海淀区虽然有着浓厚的历史和人文积淀,但历史上却没有独立的建制。1996年,宝章先生受命挂帅,编修《海淀区志》。在修志伊始,先生就给编辑部同志们制定了一个座右铭:“坚信良志不厌百回改,修志出佳志,修改出精品。”因此,海淀区志从争求意见稿、初审稿、复审稿一直到终审稿,先生都一直以身作则,率领编辑部同志一次又一次地精心修改,其质量也随着一步步提高。

  历经八年的艰苦奋斗和努力拼搏,2004年6月《海淀区志》正式出版,这是第一次详细记录海淀区自有人类活动以来直至1995年这数千年间的历史演化和基本区情,其意义之大,自不待言,并将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地显著起来。我国档案界、方志界知名专家学者,北京史志办的首任主任,《北京志》常务副主编王国华评论:《海淀区志》是一部质量上乘、一流的精品佳作。2004年6月8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段柄仁同志高度评价:这本志书的出版是海淀文化上层次、上台阶的标志。2005年北京市海淀区史志办公室被评为北京市唯一的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单位。

  更为珍贵的是,《海淀区志》的成书过程,还带动了28本《海淀史地丛书》的写作与出版。因为先生和许多编辑部成员在编纂《海淀区志》的过程中发现有许多宝贵的资料不能完全复制,但又有保存的价值。如果不能编辑出版成书,非常可惜。为此,先生毅然决定组建《海淀史地丛书》编委会,并由自己出任主编。在确保完成区志的前提下,同时编辑出版海淀史地系列丛书。

  《海淀史地丛书》的内容涉及山水、园林、香道、地名、兵事、旗营、白石桥、古诗,乾隆、纳兰性德、顾太清、李墨林、建制沿革、经济改革等。相比《海淀区志》,《海淀史地丛书》各书更专门,更丰富。

  其实,对于历史文化的研究而言,先生并不是“专业人士”,但他对北京历史的研究,尤其对海淀区的历史、文化、民俗等诸多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却让“专业人士”望尘莫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先生在撰写和编写书籍的时候,将枯燥、索然无趣、专业性极强的学术研究变成了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通俗文化知识。如他在写国内第一本记述畅春园的《畅春园记盛》前,《日下旧闻考》仅留下数千字的记载。宝章先生博览群书,不仅写出了畅春园的沿革、景观,而且还写出了康熙帝在园子里的工作生活的情景,全书约16万字。更可贵的是他经过踏勘,把盛世畅春园的建筑和当今海淀体育馆等处的建筑,相互对应,指出了昔日畅春园各处景点在今天的位置,使读者通过历史时空,触摸到昔日畅春园的情景,就在今天海淀新技术大厦前,好像看到康熙帝正在大宫前举行千叟宴的情景。

  与之相比,“专业”的“学院派”的研究,自“文化大革命”结束以来,虽然取得不少成绩,尤其从上古到民国期间,北京历史的研究、考证都有研究成果。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些研究成果和论文只强调专业性而忽略了通俗、易懂和普及的意义,甚至没有任何现实作用。这些考据、研究和整理的成果缺少实用和指导价值,自然难以让人们接受,只能在小圈子里自我欣赏。而宝章先生所编辑、著述的有关北京尤其与海淀区有关的历史、文化等著作,由于突出了普及、通俗、易懂,受到了读者的欢迎。使史学和文化真正发挥了对现实生活的启迪、指导作用,使枯燥无味的“学院式”研究有的放矢,有了目的性。同时,也为那些沉浸在象牙塔里搞“学术”的人,树了榜样,使他们认识到“学院式”的研究,可能是“死路一条”。

  把“样式雷”推向世界

  先生求学在海淀,工作在海淀,生活在海淀,加之对海淀多年的研究,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关乎这里的一切,先生都尤为关注。

  2002年初春,天津大学王其亨教授在国家图书馆作了一堂“样式雷”专题讲座,先生的好友张友信先生听了讲座后,与“样式雷”的第十代传人雷章宝先生见了面并将这个情况告诉了宝章先生。过了几天在张友信先生的陪同下年近七旬的宝章先生驱车到了门头沟雷章宝先生家中了解关于“样式雷”的情况,并提议编一本为“样式雷”先祖树碑立传的书,向社会和广大读者介绍几乎被湮没在历史中的几代雷氏哲匠。

  “样式雷”并不是一个人,而是来自江西的一个雷姓家族。这个家族,从清康熙年间始,一代传一代,历7代200余年,专事皇家建筑的设计与施工,其中有续建,像故宫、天坛;有新建,像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清西陵、畅春园、圆明园、万寿山颐和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皇子赐园蔚秀园、承泽园、澄怀园等;还有众多坛庙、王府、衙署、河道建筑等等。可以说,清代的皇家建筑,基本上都是由雷家来做的。

  中国古代建筑,保存下来的,明以前的已寥寥无几,唯明后特别是清代的皇家建筑,布局之壮阔、设计之精美、建造之机巧,保存之完整,堪称美轮美奂,蔚为大观,实为东方建筑之最高成就。

  世界建筑史上,建筑大师很多,建筑奇迹也很多,这是人类的骄傲。然而由一个家族连续几百年实施国家的重要建筑,却只有“样式雷”一例。这是一种罕见的文化现象。然而自清末以来,“样式雷”就被深深地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无人知晓。无数人徜徉在北京一处又一处皇家建筑群中,啧啧称奇不已,然而见物不见人,谁又能知道、谁又能想起“样式雷”?研究者不是没有,但很少,仅清华大学和天津大学的建筑学院以及故宫博物院少数人。且他们的研究,因为没有形成专著,所以似乎不能说是集中的、系统的、深入的。研究尚且这样,传播就更谈不上了。

  2003年6月在宝章先生的辛勤努力下《建筑世家样式雷》一书正式出版了。据雷章宝先生所言,这是目前唯一一本详细记述“样式雷”家族史的学术研究文集(其他关于问世的书籍都是关于“样式雷”家族建筑的研究)。

  先生对“样式雷”的研究不断深入,在国图收藏的“样式雷”两万多件的图档中挖掘出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有许多鲜为人知,甚至遗忘在“样式雷”后人记忆中的家族史料,对于全面研究意义重大。2004年4月宝章先生的学术专著《雷动星流》出版,这本书全面详尽地反映对“样式雷”最新研究成果。

  在先生笔下,“样式雷”由史书上抽象的“劳动人民”幻化成一个个鲜活的具体人物。先生还将各代“样式雷”编进《海淀区志》,又通过香港的一个电视节目把“样式雷”推向了全世界。原中国国家图书馆工程师王铭珍先生说,在“样式雷”通过香港的节目播出后,受到了联合国(微博)的关注,2007年6月20日,样式雷图档所遗存的两万多张图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一代代“样式雷”由此进入现代人们的视线,人们从此知道在精美的圆明园、颐和园等背后,隐藏着一个传承二百多年的建筑世家以及他们对中国古代建筑的杰出贡献。

  宝章先生倾尽多半生经历投入海淀,他对海淀这片土地深深地热爱着。只要谈起海淀,他一下就进入状态,对于海淀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先生都非常关注。他的足迹遍及海淀,有人形容海淀的每一寸土地都有他的印痕。他的著作的主要内容都是和海淀密切相关的,北京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北京志》主编段柄仁先生说,宝章先生是公认的海淀区“首席地情通”。海淀区文联主席卫汉青说,宝章先生是书斋文化和田野文化完美结合的典型,用几十年心血浇灌出了京城独树一帜的西山历史文化。

  几十年的辛勤努力,上千万文字上的耕耘,宝章先生孜孜不倦地涉足于民间文学、海淀史地、清样式雷家族和京西园林等领域,为海淀区文化事业做出卓越贡献,无可争议地成为了海淀的文化旗帜。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日本政府拟今日签订“购钓鱼岛”合同
  • 体育热身赛-国足0-8惨败巴西 内马尔帽子戏法
  • 娱乐张柏芝三点式与谢霆锋度假 复合在望(图)
  • 财经汽柴油价今起每吨上调550元和540元
  • 科技美计划造星际飞船 宇航员有去无回
  • 博客教授:黄金大米是骗局 教你分辨劣质海参
  • 读书日本人对中国的偏见和积怨究竟有多深
  • 教育女孩出国留学盼7年 国外生活7天后回家
  • 育儿失独母亲:支柱没了 你支持丈夫陪产吗
  • 健康产科主任揭秘剖腹产 转基因大米试验内幕
  • 女性时装周上的中国超模 一周女星最差穿衣
  • 尚品真假难辨的大陆米其林餐厅 走近赵薇酒庄
  • 星座测试恋爱潜规则 星座首页改版
  • 收藏拍行春拍成交额减半 龙年纪念币行情跌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