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中国新时代》2005 > 正文
 

强龙不压地头蛇 国际化快车不要盲目跨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09日 13:33 中国新时代

  急于国际化的中国企业也许有必要认真考虑刘伯温在朱元璋决战中原前的献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而不要盲目跨上国际化的快车

  文/本刊专栏作家 曾鸣

  国际化可能是目前最时髦的话题。看了不少案例,也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峰会,发现很
有必要介绍一下国际化的两个基本概念。

  强龙不压地头蛇。这句俗语实际上概括了国际化的两个重要的制约条件:

  liability of foreignness(陌生的负担):一个企业进入一个陌生的国家,对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各方面的了解肯定远远比不上比土生土长的企业,这些都会带来额外的成本,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水土不服”。

  Standardization versus localization (标准化和当地化)。可是即使了解当地的差异,跨国公司也常常无法在产品和管理两方面适应当地情况。为了获得全球规模效应,降低成本,跨国公司必须尽可能地向全球提供标准化的产品。

  例如,当折叠手机早在2000年就开始在中国大流行后,诺基一直到2004年初才推出其第一款折叠手机,原因就是为了维持直板手机的全球统一生产和销售的最低规模要求。同样的道理,在内部管理如薪酬机制方面,跨国公司也往往要维持足够的全球标准化,而不能充分照顾到各个国家的差异化需求。

  这两个因素从根本上制约了企业的跨国经营,想一想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就能清楚地理解这点。中国企业发展的第一阶段就是在本土市场和跨国公司的竞争。成功的中国企业都是善斗的地头蛇,而最重要的法宝之一就是了解本土环境和本土客户的独特需求。可是中国企业跨出国门后能不能斗得过当地的地头蛇,同样得打个大大的问号。在他们雄心勃勃的海外扩张计划中,往往并没有把这些成本考虑进去。可是,宝洁、西门子等如此有经验的跨国企业都在中国犯了不少的错误,缺乏经验的中国企业在海外能避免这样的错误吗?大部分的企业最初的计划未免过于乐观。

  不是猛龙不过江。既然面临这些成本,那么国际化的成功靠什么呢?一个企业必须在技术、产品、品牌、管理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ownership advantage)来弥补国际化的额外成本。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早期,如果不是在产品、品牌等方面的强势,根本无法承受这么多的错误和额外成本。

  所以,任何企业国际化的时候,都必须考虑到这两方面因素的平衡来分析海外扩张的可能性。经常听到的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理由是:“呆在国内等死,国际化找死,等死不如找死。”可是,这两句话都未必经得起推敲。沿用原有的思路和竞争套路,在国内市场竞争态势正在发生重大转变的时候,的确很难有前途;下一步国内市场的发展需要很不一样的战略思维;另一方面,国际化也有完全不同的选择,未必非要走高风险的道路。联盟、合资、聘用高端人才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当中国企业一方面在本土面临跨国公司新一轮攻势,另一方面海外扩张又缺乏强有力的核心能力时,也许有必要认真考虑刘伯温在朱元璋决战中原前的献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而不要盲目跨上国际化的快车。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国际化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夏日风情
夏日风情精彩图铃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