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案例剖析 > 正文
 

谁革了科利华的命 成败皆在炒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5日 17:51 财富时报

  文/一 刀

  2005年的最后一天,上海证券交易所做出科利华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这也就意味着科利华由主板市场“降级”三板市场,曾被《福布斯》评为中国IT首富的宋朝弟彻底走出光环。遥想前些年,科利华宛如一个武林上的无名小派,在宋朝弟这位身负奇技的旷世高手率领下,迅速崛起为江湖上的一大豪门。如今却山雨迭来、面临灭门之劫!原因在哪里?

  陷入决策混乱的泥潭

  一次失败是偶然或者经营不善,但多次失败就要从指导思想上找根源,而指导思想直接影响的,就是企业的战略思路。纵览科利华的企业发展过程,犹如天马行空,根本谈不上企业战略。公司自1991年成立伊始,宋朝弟凭借一种对市场的敏锐判断而选择了教育软件市场。在取得先发优势之后,经过1994、1995、1996年市场的成功运作,企业发展由初创阶段进入成长阶段。这时就需要对企业的未来做一个总体设计,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战略方针。但是,轻率的处理让科利华出现了一个又一个重大失误,为自己埋下了一颗颗定时炸弹。

  为了实施多元化战略,1996年底,科利华收购了名噪一时的晓军公司,同时投入2000多万元,开发餐饮管理软件系统,踏入管理软件行业。由于受到产品质量、销售政策、管理水平等的限制,科利华在耗费两年时间进行开发和销售运作之后,不仅一无所获,而且产生了巨大的坏账损失和费用。于是乎,科利华公司差不多将此前的收益消耗得一干二净,大伤元气,当时科利华的财务状况一度陷入危机之中。

  1998年,科利华曾有5个月没给员工发工资……当年底,为了扭转被动局面,公司试图通过炒作《学习的革命》这本书,来找到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于是开展了名闻遐尔的“学习的革命”全国市场推广活动,这使得原本默默无名的科利华几乎在一夜之间声名鹊起。但从企业的经济效益上,却又形成了巨额亏损,至今此项目产生的费用还没有完全付清。

  两次战略运作失败后,科利华完全掏空家底,并欠下银行2000万元的债务。为了尽快运功疗毒,虽说连对方的资产真实状况都不了解,科利华还是闪电般与阿城钢铁进行了资产重组,创造了当年我国资产运作的一大经典案例。后来人们才发现,这次重组的真正赢家是阿钢集团,他们成功地金蝉脱壳,摆脱了债务负担、证券监管和对股东的义务,在将一切过去的事情一一抹平后,溜之大吉。而科利华公司却被套上了沉重的壳。

  更要命的是,由于对教育软件行业的发展前景判断失误,科利华付出了更为惨重的代价。

  当初之所以杀入管理软件市场,是因为公司认为教育软件市场上资金较匮乏,赚不到钱,市场容量有限,从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的经营期限较长,不利于企业在短时期的迅速壮大。但实际情况是,科利华只依托部分产品,取得了教育软件市场领先的地位,还有相当多的教育软件产品等待开发,市场中还有相当多的空白需要填补。

  然而,科利华非但不对已成功的教育软件产品从广度和深度上进行推进,还在没有形成强有力的企业发展后劲和稳定的利润来源之际,贸然进入管理软件市场,实在是以己之短克人之长,项目失败也就在所难免。科利华对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认识不清。业界人士公认,对中国教育体制、教育产业市场的领悟和强大的教师队伍、研发能力以及对学生心理把握的独到之处,是科利华的优势。但它不仅没有在此基础上强化自身核心能力,反而只顾抓时代热点,投资管理软件和网络经济,完全忽略自身核心能力的真正所在。正是由于这方面的失误,使公司的发展越来越背离企业的真正发展方向。

  战略思路的错误必然会导致经营策略的错误。一位长期关注科利华的企业界人士说,做企业讲究“守正”、“出奇”。纵观科利华10年来的经营思路,科利华的确是一个另类,因为它“守正不足”、“出奇太多”,这不仅表现在经营思路上,也表现在行业的专注程度上。当宋朝弟回过头来想从自己擅长的教育软件上挽回颓势已为时已晚。

  成也炒作 败也炒作

  回顾科利华的兴衰史,可谓成亦炒作,败亦炒作。从耗资1亿元炒作《学习的革命》,到收购阿城钢铁借壳上市,从万人测试“电脑家庭教师”,到一个点子三千万倒卖餐券,无不透出科利华骨子里的投机本性。

  在科利华大红大紫的时候,宋朝弟被誉为“冒险知本家”,尽管有人对科利华的策略屡屡说“不”,而没穿衣服的皇帝在街上行走,依然有“聪明的人”赞美,宋朝弟的冒险自然也有“聪明的人”喝彩。市场人士很不看好宋朝弟的所作所为,但鼓吹者坚信,他的市场认识论和方法论与众不同,在别人看不出市场的地方,科利华却能打捞起一桶桶黄金。

  事实胜于雄辩。科利华的惨败已经证明,那些指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并不是“愚蠢的人”,真正愚蠢的,是那些盲目跟风炒作的“聪明的人”。

  投机钻营,也许能一夜暴富,但不一定能站得长久。

  曾经有人说过,全球经济已经进入资本致富时代,意思是说,只要善于在资本市场上运作,就能迅速富起来。科利华买壳上市,一夜暴富,创造了一个惊天的奇迹。1999年,宋朝弟收购阿城钢铁,借壳上市,股价从5元飙升到近39元,令业界惊叹不已。然而,不到半年时间,阿城钢铁高达7亿元的“财务黑洞”便吞噬了科利华的业绩,股价一路暴跌,从39元直落至1.23元。科利华遭受到致命性的一击,元气大伤,一蹶不振,钻进了无可挽回的败局。

  作为科利华公司的董事长,宋朝弟的名字曾经跟他一手策划的经典图书《学习的革命》一起蜚声国内。科利华作为一家以教育软件为主业的企业,也因此在被誉为极善于炒作的宋朝弟的带领下,一举成为国内教育软件行业的龙头企业。然而,就是这个“极善于炒作”的宋朝弟在这之后的“买科利华软件,考大学送奖学金”以及“落榜赔款”的几次炒作中却“意外”地败下阵来,甚至科利华一度因为涉嫌“欺诈”和“虚假宣传”而被部分人起诉。也正是从这个时候,“科利华神话”开始破灭了。

  悲情宋朝弟

  作为中国IT业界内的风云人物,宋朝弟一向以纵横开合的大营销手笔为人称道,如今却难以救科利华于四面楚歌之中。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上在于生性孤傲的宋朝弟,其经营套路、营销招数在某种意义上显得太“毒”,一再地剑走偏锋。这种极端的经营方式带来过科利华在证券市场上充当“高科技板块领头羊"的辉煌,也注定了短短几年被停上市的悲剧。

  作为我国民营企业的一个代表,科利华可谓集中了民营企业所有的优点和缺点,其经营理念、经营手段、内部管理等都与其他民营企业有极其相似之处。

  在公司,宋朝弟把内部管理制度看得很淡。

  “早在1997年,宋也认识到公司太热衷于炒作并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当时他整天挂在嘴上的是要务实,每次开会他都要反复强调。可惜,每回制定规矩的是他,第一个打破的也是他。变得太快,让人无所适从。”老员工回忆到。

  当年花了很大力气,与销售人员签订了销售任务状,但实际上却没有制定任何考核措施,也没有谁负责评估、考核、监督,结果不了了之。

  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宋经常说IT企业不能谈管理”,理由居然是IT企业变化太快,没有这个必要,所以公司只是宋一个人说了算。另外,宋常挂在口上的另一句话是,“昙花一现也很潇洒”,让人感觉,他就不像在做企业,而是个大玩家。

  另外,科利华决策的非理性和随意性也到了一个极致。

  长江商学院项兵教授指出,在中国做企业,首先企业家必须大气。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没有精神的企业家是做不成大企业的。其次,需要企业健全决策支持系统,不能只靠一两人说了算。在公司员工眼中,宋朝弟是整个科利华之魂。作为曾被《福布斯》杂志推崇的2000年中国十

大富翁之一,宋朝弟的营销才能公司上下没几个人能学得到,这也许正像欧阳锋的功夫,本身就毒辣得令一般修为的人难以操练,极易走火入魔。整个公司的发展寄希望于宋朝弟一个人身上,正如武侠门派的兴衰往往寄托在身怀绝技的掌门人身上,宋又如此极端,因此,科利华今天的结局也就在所难免了。

  倒了一个科利华,充其量不过是在业内激起一圈微波,中国IT业依旧沿着它的自身规律继续发展。值得思考的是,目前,还有IT企业仍在重复科利华的错误。科利华的失败,能给他们什么样的警示呢?怎样才能避免重蹈科利华的覆辙?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