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如何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金融界专家给出系列对策

科技金融如何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金融界专家给出系列对策
2025年06月20日 10:57 滚动播报

转自:科创中国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和全局的重大议题。而构建适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金融模式,推动政府与市场协同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尤为关键。在6月19日举行的2025陆家嘴论坛“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全体大会上,金融各界专业人士提出了一系列积极对策。

2025陆家嘴论坛聚焦金融开放。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摄2025陆家嘴论坛聚焦金融开放。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摄

科技企业早期风险高、不确定性大,保险资金投早、投小存在天然障碍,对科技金融的综合服务需求越来越迫切。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董事长蔡希良强调,中国人寿正积极构建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国寿综合金融服务生态;着力探索保险资金与政府基金的接力投资模式。

目前,中国人寿创新的S基金接力投资模式,已实现投早投小的突破。2023年中国人寿出资118亿元以S份额的方式受让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投资基金的股权,完成行业首单S基金的投资,成功探索了保险资金与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接力投资的模式;2024年再次出资50亿元以同一模式投资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

从实验室技术到产品化,再到商业化,最后到产业化,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跨越三道鸿沟,传统融资方式难以满足全链条需求。政策性金融具有发现市场、撬动杠杆、弥补失灵的功能,始终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战略资本、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王春英强调:“中国进出口银行刚好处于深度连接国家政策和市场之间的位置,进出口银行在其中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

此外,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面临更加严峻的外部环境与现实挑战,也呼唤着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中国进出口银行紧紧围绕“外贸”“国际经济合作”“先进制造业”领域特色优势,持续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金融支撑,科技贷款余额达到1.4万亿元,占全行比重超四分之一。她表示,未来,中国进出口银行将进一步释放科技动能,开辟外贸增长新路径;拓展全球合作网络,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深化与多双边机构合作,促进知识共享创新。

科创产业化需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支持,面对传统金融服务较为单一的现状,中国银行副董事长、行长张辉提出,应建立系统化、全链条、集成式科技金融生态体系。

科技金融和数字金融的相互赋能,有助于提升金融业支持科技创新企业、人工智能发展的能力。张辉介绍,下一步,中国银行将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把握关键,深化服务国家重大的科技创新,深入对接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完善金融支持人工智能的重大专项机制,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二是抓住全链条,为人工智能全链条生态提供有效的支撑。支持科技创新高地建设,针对算力基础设施、模型研发、基础应用等积极开发新产品。三是找准结合点,深化数智赋能创新服务的模式。(王春)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7 屹唐股份 688729 --
  • 06-20 信通电子 001388 16.42
  • 06-17 广信科技 920037 10
  • 06-11 新恒汇 301678 12.8
  • 06-10 华之杰 603400 19.8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