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家乡特产开辟“空中通道”

为家乡特产开辟“空中通道”
2025年06月11日 02:52 华西都市报

峨边职中学生操控无人机越过大山

  在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职业高级中学校(简称峨边职中)的操场上,学生阿卢小明操控无人机,吊装着几十斤重的轮胎缓缓升空,跨过大渡河,最终越过远处的大山,飞向密林深处。

  “无人机在峨边的用处很大,可以在原始森林上方定位,吊运物资,解决农产品运输难题。”无人机实操教师谢磊介绍,该课程的设立,源于当地产业的实际需求。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6月9日,由省民族宗教委组织的“石榴花开天府情·中央主流媒体四川行”活动走进峨边,其中一站走进了峨边职中。

“互嵌式”育人

从竹笋之乡到技能高地

  位于小凉山深处的峨边,素有“竹笋之乡”的美誉,但山区交通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发展。近年来,这所民族地区的职校将无人机技术引入课堂,教授定位、巡航和吊运技能,为“峨边梦笋”出山开辟空中通道。

  在机电专业教学中,教师结合民族地区水电资源丰富的特点开展实践教学;在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彝族传统美食制作工艺被纳入现代食品加工流程……这种“互嵌式”教育,也给学生们传授了实实在在的本领和技能。

  23岁的女孩海来石里如今在成都一家酒店任部门主管,她的人生转折正是始于峨边职中。当年中考落榜后,偶然听闻峨边职中免费招生的消息,她来到这所学校,选择了“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后来,她通过学校“东西协作”项目到浙江交流学习,在绍兴咸亨酒店实习并留任。

  “第一次拿到6000元工资时,终于让父亲松了口气。”海来石里回忆道。如今她已回到成都工作,7000余元月薪可以支持帮助弟妹的学业,她也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谈及在峨边职中的求学经历,她动情地说:“这条路,从凉山深处蜿蜒而出,通向无限可能。”

创新模式

助力民族地区教育腾飞

  目前,峨边职中有汉族、彝族等各族学生970余人,其中彝族学生占比91%。数据显示,目前学生就业率达98.5%,高考升学率超95%。近十年来,学校已为当地培养各类技术人才8000余名,1000余人在长三角、珠三角、成都、重庆等地就业创业,更有不少人将东部沿海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技术带回家乡,反哺家乡经济建设。

  “这得益于创新的‘院校合作+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东西协作’的‘互嵌式’培养模式。”该校校长夏云华介绍,学校与东部职业院校结对帮扶,引进先进教育理念;与本地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依托非遗资源,设立彝绣工作室、月琴培训室等特色教学空间。

  夏云华说,学校还开发了《彝族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校本课程,“既传承民族技艺,又让学生深刻理解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省民族宗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四川推动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十五年免费教育、“9+3”免费职业教育、对口支教等系列教育工程,民族地区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罗田怡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职中 无人机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1 新恒汇 301678 12.8
  • 06-10 华之杰 603400 19.88
  • 06-03 海阳科技 603382 11.5
  • 05-30 影石创新 688775 47.27
  • 05-27 交大铁发 920027 8.81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