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吴佳琴 通讯员 朱思婷
本报讯 2025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海盐举行招大引强出征仪式,吹响新一年招大引强的冲锋号。1月9日,海盐签下新年首个“大单”——总投资10亿元的高端智造项目,为新一年的招商引资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在浙江省经济版图中,海盐这座滨海城市凭借着非凡的魄力和不懈的努力,在招大引强的舞台上绽放出耀眼光芒,成功吸引了一个个“大好高”项目纷至沓来,为当地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数据显示,2024年海盐集结超常规力量、采取超常规举措,全年新引进“招大引强”项目20个,实到外资3.43亿美元,完成市定年度任务的110.7%,完成率列全市第一。
聚焦龙头项目
产业聚链成群
在海盐,通过厚植产业链思维招商引资,不断延链补链,一个个上下游紧密协同、市场规模宏大的产业链体系正在逐步成型,它们宛如一块超强磁石,源源不断地释放产业集聚能量,聚链成群,为海盐高质量发展注入磅礴的力量。
瑞士诺华集团的落户是海盐产业链招商的生动例证。从首次接触到最终签约,仅仅9个月时间,海盐用行动诠释了高效与担当。在洽谈初期,海盐提前梳理出35个问题及答复汇编成册递交给诺华,面对诺华后续提出的184个问题,海盐全部给予详尽且专业的答复,让诺华看到了满满的诚意与专业能力。
作为全球核药的龙头,诺华是典型的“链主型”企业,它在核药领域的影响力巨大,辐射至产业的方方面面。自诺华中国放射性药品生产项目落地后,海盐持续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助推项目半年内完成注册、到资、拿地、奠基。
招大引强,实质上是引进新变量、提供新可能、培植新优势。自诺华中国放射性药品生产项目在海盐奠基以来,龙头带动的“蜂王”聚集效应不断发酵。为加快产业链的形成,海盐审时度势明确了“核素生产—核药研制—核医疗应用”的产业链发展路径,从政策规划、服务保障、资质证照办理等方面发力,高位谋划占地1900亩的海盐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园区。
从高空俯视该产业园区,昔日的泥泞土地上,如今已是高楼林立、生机勃勃,如火如荼的施工场景随处可见。目前,该产业园区已吸引23个核药相关项目落户,总投资超80亿元,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200亿元。
无独有偶,位于海盐西大门的百步经济开发区,一条智能集成家居产业链正在不断延链扩容,以2024年开工的总投资10亿元的利仁科技项目为例,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智能厨房小家电910万台和智能家居小家电220万台的产业规模,进一步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发展。
放眼海盐,从破土动工的产业园区,到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厂房,处处彰显蓬勃发展的朝气与活力。近年来,每一个落地的重大项目,如同一颗颗种子,催生出一条条完整产业链,带动就业、创新等多领域协同共进,让海盐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阔步前行。
外资加码押注
引力从何而来
在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背景下,招商引资工作愈发凸显其关键意义与挑战性。
记者了解到,海盐实到外资完成率连续两年全市第一,这不禁让人要问,外资如此青睐海盐,其吸引力究竟在哪里?
道默是一家总部在比利时的跨国公司,也是欧洲领先的高端工程塑料生产商,全球市场份额接近20%,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装备、日用消费品等领域。总投资3000万欧元的道默工程材料项目落户海盐经济开发区后,当地政府为其“量身定制”厂房,使项目于2024年7月正式投产,5个多月实现产值1.64亿元。
“把项目投在海盐是正确的选择,周边不仅有我们产品生产所需的玻璃纤维,还有我们的下游客户。”浙江道默工程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孟银梁说,“政府的高效服务给予我们企业十足的信心与动力,让我们果断决策再引入一条生产线,将产能从目前的3.5万吨提升到5万吨。此外,我们还在这里组建欧洲以外全球第二大创新中心。”
营商环境是最好的招商名片。近年来,海盐秉承“基础先行、功能提升、环境优化”的发展理念,持续育肥营商“沃土”,全力做好“筑巢引凤”工作。
总投资3000万美元的蓝地化学(浙江)有限公司年产1200吨特种新材料项目,是新加坡企业与海盐经济开发区“牵手”的一个项目。自2024年4月签约落户后,该项目跑出了“当季接触、当季签约、当季挂牌摘牌且到资”的“海盐速度”,项目计划于2025年3月开工。
在竞争白热化的今天,能不能招来大客商、引进大项目,更多拼的是环境、配套和保障。在海盐,项目接踵落地、外企不断壮大、外资源源而来的背后,折射出这座滨海城市招项目、引产业、促发展的满满诚意和不懈努力。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