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维
“一路走来,除了我们个人的努力,更得益于这一片创新创业的‘沃土’。”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兴源创”)陈文源在谈及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时,由衷感慨道。
华兴源创是全球较大的平板显示触控检测设备厂商和国内具有竞争力的半导体检测设备提供商之一。华兴源创的成功与国家的创新支持政策息息相关。
例如,国家鼓励产学研深度融合,就给华兴源创带来了不少创新动力。华兴源创和华东师范大学、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苏州大学等合作,研发机器视觉相关技术用以代替人眼检测。此外,如果高校学生研究了该公司认可的成果,可以直接入职该公司。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正在借着国家政策扶持的“东风”,实现创新发展。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王培章在12月23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加大对区域协同发展的支持力度,聚焦中小企业在专利转化运用过程中的需求,强化政策扶持,完善服务体系,汇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为中小企业走好专利产业化成长之路提供有力支撑。
多举措促转化运用
回顾2024年的知识产权领域,知识产权的转化运用,必定是一个关键词。
梳理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培育推广专利密集型产品,加快培育一批有效运用专利技术成长壮大、实现内涵式发展的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专利密集型产业……以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正在产生出积极成效。
国家知识产权局强化部门间协同协作,整合区域优势资源,提升服务支撑效能,积极推动中小企业走好从科技强、专利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的创新发展之路。
今年以来,相关政策制度密集发布。例如,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4部门,印发《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实施方案》,采取“普惠服务+重点培育”相结合方式,促进创新资源要素有序流动和高效配置,助力中小企业加速成长壮大。
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6部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推广转化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支持企业围绕技术升级和产业竞争需求,加大专利技术引进和产业化力度。
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实施工作的通知》,拓展专利转化运用的模式和渠道,通过实施“一对多”许可,便利中小企业获取专利技术。
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5部门印发《建立财政资助科研项目形成专利的声明制度实施方案》,推动财政资助科研项目成果向中小企业加速转化。
知识产权普惠服务得到不断优化。据王培章介绍,国家知识产权局持续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国家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达到474家,地市级综合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覆盖率超过50%,各地公共服务机构累计服务中小企业等经营主体超300万次。
国家知识产权局还大力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组织超过45万家创新型企业进行存量专利评价和对接,实现企业需求与专利供给精准匹配、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今年以来围绕专利转化运用组织各类活动1.6万多场次,其中路演推介活动6000多次,推动2万多件专利实现落地转化或达成合作意向。
推动知产价值实现
企业知识产权价值,正在得到进一步实现。
四川蓉腾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新近刚凭借其技术优势,成功申请到了一笔400万元的“天府科创贷”。“利率低、放款也很快,我们用这笔资金扩大了生产,加速了我们燃气发电机的技术和产品的创新突破。”公司财务总监魏小玲说。
引金融“活水”,促新质产能。“知识产权是科技型企业的核心资产,也是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评价指标,有效发挥其融资功能,对于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副司长余剑说。
据了解,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正全面开展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全流程无纸化办理,简化办理手续。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面向中小企业的普惠性贷款惠及企业2.6万家,占惠企总数的80%,有力支持了创新型中小企业运用知识产权融资发展。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也得以创新丰富。人民银行引导银行机构与担保机构、园区运营管理部门合作,创新“银行+企业知识产权”“银行+保险+企业知识产权”、园区集中授信模式等多样化的服务模式,提升融资服务效率。支持上海、南京等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加强探索创新,建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特色网点。
知识产权数据的融资增信功能得到发挥。人民银行加强宏观信贷政策指导,推动金融机构构建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指标的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作为授信准入和评级的重要参考,促进金融服务覆盖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今年4月设立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实施中,运用企业专利申请、技术合同成交额等知识产权指标,筛选创新能力较强的中小企业,激励金融机构精准支持。截至目前累计支持1492家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首贷151亿元。
此外,人民银行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保障体系,引入融资担保、政府风险补偿基金等外部增信措施,合理分担和分散风险。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金融机构专利商标质押融资登记金额超7900亿元,同比增长60%。截至10月末,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获贷率分别为46.5%和69.6%,连续三年保持稳步增长。
知识产权价值的更好实现,还体现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支持中小企业培育专利密集型产品。拟认定的2024年度专利密集型产品中,76%出自中小企业,年度总产值超过3100亿元,增幅超20%,专利产品化、产业化进一步助力了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加强样板企业培育
专利产业化企业样板的打造也颇具成效。
据王培章介绍,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各部门、各地方,组织近2万家中小企业参与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针对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共性、难点问题,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匹配知识产权、产业、金融等各类支持服务举措600多项,帮助中小企业便捷高效获取政策、技术、资金等扶持,加速专利产业化成长进程。
近日在重庆高新区落下帷幕的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参赛单位科创属性突出,近3万家参赛企业拥有发明专利3.3万件,实用新型专利达7.6万件。这是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观察视角。
在近期工信部发布的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知识产权就占据重要位置。“知识产权能够直接反映企业创新质量,是专精特新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关键核心指标。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评价指标体系在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和成长性等方面设置23个指标,并综合考虑在固基强链中的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商超说。
商超说,我国已涌现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知识产权作为企业创新成果最直接的体现,是考察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和关键依据。”
据介绍,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知识产权产出活跃。目前,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量32.74万项,户均22.3项,占全国企业发明专利总量的11%。二是发明专利密度领先。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每千名研发人员平均拥有发明专利数量364项,每亿元研发费用产生的发明专利数量72.7项。三是产学研合作持续深化。约四分之一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开展了产学研合作专利申请,从高校科研机构受让专利技术成果的占比达到16.5%。四是专利运营与转化能力提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户均专利出让次数达到3次,专利质押获得融资的企业占比达到37.1%。
商超表示,将推进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专利对接,重点加强对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培育,并发挥好全国中小企业服务网的作用。广泛汇聚知识产权服务资源,为企业提供专利技术成果概念验证、中试等服务支撑,促进产融对接合作,助推企业专利技术的产品化产业化。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