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在方寸之间精雕细刻,把成千上万块钢板“缝合”成航行于远洋的巨轮……这就是船舶电焊技师的日常。林涛,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沪东中华”)最年轻的船舶电焊技师,今年以来,他接连获得2024年“上海工匠”、全国第八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电焊比赛第四名等多项荣誉。接下来,一起走近这位“95后”工匠,看看他的奋斗故事。
林涛
1995年,林涛出生在湖北省恩施市鹤峰县的一个小农村,17岁时进入沪东中华造船(集团)高级技工学校学习船舶制造与维修。期间,他被璀璨花火和神奇的造船过程深深吸引,经过不懈努力,2014年林涛成功进入沪东中华工作。2020年,他来到崇明长兴,在此扎根。10年间,林涛参与建造了各类大型LNG(液化天然气)船、15000吨和24000TEU双燃料集装箱船、38000TEU及49000吨化学品船、滚装船等共计50艘船舶。
痴迷金属与火花碰撞的“交响”
走进沪东中华的工作车间,黑暗的环境中声音嘈杂、火花四溅,林涛正在进行一艘大型LNG船的焊接工作,引弧、预热、灭弧、清理、施焊、盖面,在弧光中,熔池随热源向前移动,冷却后形成连续焊缝,将两个工件连为一体,一套动作衔接有序、丝丝入扣。
林涛所在的制造二部,主要负责各项船舶曲面分段等建造和主要探伤焊缝,这些工作尤以船体钢板的焊接最为常见。
船体焊接是制造船舶的第一步,船体的钢板,如同变形金刚的“甲片”,既有十几米长宽的庞然大物,也有几米见方的精细部件。每一块钢板,通过精准的切割、拼接与焊接,在“电光火石”中形成了一艘艘遨游四海的巨轮。整齐、平滑、美观、似鱼鳞的纹路,精确到毫米的高低差,每一处“缝合”在林涛手中,都展现了高超的技艺。
“这些焊缝每层1-2毫米左右,需要一层一层地焊,要保证每一层光滑平整,就必须格外小心,稍有不慎,就容易不合格。”林涛说,“如果按工作10小时来计算,一天最多能焊30厘米,如果探伤合格率不高,甚至到不了这个长度。”
林涛常说,电焊技师就像外科医生,因为焊接与手术一样需要精准细致的手法,且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诊断”。检验焊接是否合格的过程,被电焊技师称为“拍片”,又叫探伤,和我们日常做的X光检查一样,通过专业的检测仪器,透过层层金属,对焊缝进行细致入微的扫描,探测焊缝内是否存在杂质,以及某些微小的缺陷。一般来说,电焊技师常常要返工重新焊接,而林涛,几乎可以达到一次性探伤合格率100%。
2017年,沪东中华首次使用不锈钢和碳钢对LNG船货仓结构进行焊接,由于焊接热输入等原因会导致材料失衡,进而影响船舶材料力学性能与耐腐蚀性能,怎么施焊成了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林涛多次进行焊接实验,最终确定了适合的工艺参数和最佳的层间控制温度,使不锈钢达到了最佳性能。在焊接过程中,林涛严格控制焊接工艺参数,确保每一层、每一道焊缝都平整无缺陷。他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焊接技术,使定位片焊接效率大大提高。
据统计,一艘大型船舶的焊接工作量往往超过数万米,而林涛和他的班组每年需要完成5艘这样的巨轮。每一个焊缝,每一艘船舶,都是他们匠心独运的见证。
“认真是我最大的绝技”
电焊技师的工作环境异常艰苦,夏季要顶着40多摄氏度的高温,冬季要承受刺骨的严寒,空间狭窄,要长时间蜷缩身体保持一种姿势……艰苦的环境也磨炼了林涛的技艺,镜面焊、左右手同时焊,林涛的技艺在一次次磨炼中稳步提升。
今年8月,全国第八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如期举行,来自全国4个比赛项目的顶尖技能人才齐聚。为了能在比赛中拔得头筹,林涛夜以继日地练习,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车间内,高大的船舶骨架如同钢铁巨兽般矗立,各种焊接设备和材料散落一地。林涛身穿厚重的防护服,手持焊枪,在船体的一旁,全神贯注地练习。每天用掉3盘焊丝,练习时间长达12个小时,确保自己能熟练掌握平、立、横、仰的全方位焊接技艺。
仰焊是各类电焊比赛中的必考项目,林涛告诉记者,一般人在仰焊时会采用直流正接的方式,这种方式焊缝美观,但探伤合格率无法保证,而林涛采用的是直流反接的焊接方式,既能使焊缝表面光亮美观,又能保证探伤合格率,但由于电弧的吹力和熔化金属的表面张力以及自身重力的作用,熔池金属容易下坠,使用这种焊接方式的工人常常会被烫伤。
为了精益求精,林涛反复练习,他每天坚持负重锻炼,增加手臂和心肺力量,焊接中保持身体稳定,确保每一次焊接都能达到最佳效果。林涛告诉记者:“最主要的是精力要高度集中,手、眼、腰、脚都要相当稳定,互相协调一致。有时候,一个不小心的呼吸起伏,都将影响焊接效果。”
看着自己胳膊上的伤疤,林涛的语气中充满了感慨,但眼神流露出的是无比的坚定。当记者问他有什么“绝技”时,林涛说:“认真是我最大的绝技。”
打造绿色船舶推动智能制造
近年来,沪东中华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着力打造绿色船舶,推动智能制造广泛应用。目前,林涛除了一线的电焊工作之外,打造智能焊接机器人,推动电焊制造向智能、绿色转型升级也成为了他工作的一部分。
走进制造工厂,一个挥舞着“白色”手臂,四面方正的黄色“盒子”引了记者的注意。只见它轻轻弯曲“手臂”,上下起降间,焊枪精准地焊接,火花四溅,动作流畅。这就是沪东中华正在应用的智能焊接机器人,它通过智能控制系统、智能识别系统等协调配合,能够一体化完成焊接工作。
“智能焊接机器人的生产效率较人工提升了50%左右。”林涛说,“质量上也更加稳定,不仅提升了探伤合格率,减少了返工次数,还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林涛告诉记者,目前,智能焊接机器人还无法将精密的数据转化成机器人语言,为了能让焊接机器人更加智能,林涛和班组成员正在大量收集分析电焊作业所需的各项参数,如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以及焊接路径等,通过对数据进行优化处理,再输入到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中,通过内置算法,将这些数据转化为一系列精确的动作指令,从而驱动手臂进行更加精细化的电焊作业。
“智能焊接机器人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实现对焊接质量的精准控制,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和安全隐患,未来,船舶制造将向着更加绿色、智能、高效和安全方向迈进。”林涛说。
当被问及对未来的规划时,林涛笑着说:“我特别喜欢崇明这个地方,它滋养了我的心灵,见证了我的成长,承载了我的梦想。以后,我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带着对匠心精神的执着追求,为打造更多‘大国重器’贡献力量。”
记者:杨佳祺
图片由受访对象提供
编辑:焦倩倩
责编:李琳、陈锦源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