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工网
来到贵州省黔西南州人力资源市场“周周招聘会”现场,在浏览一遍招聘企业和岗位信息后,兴义市民周先生与一家招聘企业进行了深入交流。
“毕业以后一直在外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回家乡工作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在‘黔西南人社’公众号看到这里每周都举办招聘会后,特意过来看看。”周先生说。
今年以来,黔西南州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不断健全完善覆盖全面、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9万人,农村劳动力跨省务工规模保持在50万人左右。
构建“1+2+2”服务体系,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
黔西南州着力构建“1+2+2”服务体系,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助力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1即完善“一个园区”。以升级黔西南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主体,在8个县(市)建设分园,构建州、县联动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促进岗位资源、人力资源供需对接;成立黔西南州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实施产业园入驻企业人力资源服务从业人员培训计划,累计培训235人次,参训率100%。
2即完善“两个市场”。在8个县(市)新建人力资源市场,提供求职招聘、政策咨询等“一体化、一站式”综合服务,累计发布空岗信息38万个,提供求职登记服务9.6万人次;建立县级零工市场11个、乡村两级零工驿站152个,推动零工服务全覆盖,累计发布零工岗位信息15.56万个,促成零工务工7.75万人次。
2即完善“两个站点”。建设200个“人社+”村级标准化服务站,推动人社服务下沉,让群众“家门口”享受公共服务,提供培训、社保、人才等服务5.97万人次;深化跨省区劳务协作,在东部用工集中城市建设劳务协作站15个,促进农村劳动力集中在浙江、广东等四个省份务工45万人。
构建“1+8+N”培训体系,帮助群众高质量增技赋能
黔西南州构建“1+8+N”培训体系,不断促进群众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助力群众就业增收。
1即“一个方案”。结合贵州省推动职业技能高质量发展“1+4”文件,认真落实黔西南州政府《关于做好职业技能培训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围绕贵州技工、黔菜师傅、黔灵家政、黔旅工匠“四项工程”建设,探索开发符合地方产业结构、满足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需要的专项职业工种45个,组织开展多层次、高质量、特色化职业技能培训1.89万人次,开展东西部协作培训1.07万人次。
8即“八个基地”。建设州级公共实训基地和7个县(市)级培训基地,州级实训基地提供旅游酒店、基建、电子商务、现代服务业、机电一体化等5个领域24个工种的实训服务,县级培训基地开展茶艺、评茶、制茶、中式烹调师等40个工种的培训服务,实现州县联动、县县覆盖。
N即“N个渠道”。发展技工教育,推动黔西南技师学院独立办学,支持各类技工学校招生办学,鼓励各类企业建设技能人才培养平台,目前有技能大师工作室国家级1个、省级6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个。
固化“四个机制”,持续打造返岗直通车品牌
从2020年开始,黔西南州开通春节后的“返岗直通车”,通过包车、包机、高铁、火车、发放补贴等多种方式,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安全、便捷、有序返岗。
建立统筹调度机制。“两节”期间返乡返岗监测服务工作早安排、早部署,春节前后15日采取“日调度”方式,其余时段综合采取半月调度、每周调度等方式,强化返乡返岗监测实效。
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在返乡阶段,强化部门数据比对,相关信息自上而下反馈;整合部门服务力量,在机场、车站等设置返乡就业服务点807个;在返岗阶段,强化部门职责分工,优化人员组织、运力调度和交通安保,满足群众集中出行需求。
建立座谈关怀机制。春节前后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用好“人社+”村级标准化服务站、零工市场、零工驿站等公共就业服务阵地,召开返乡务工人员、返乡大学生座谈会421场次,听取意见建议,累计为0.55万名群众进行政策宣讲;以外出务工返乡群众、留岗过节群众家属为主,开展走访慰问1.96万人次。
建立返岗保障机制。通过“五个一批”(专列直送一批、飞机快送一批、包车护送一批、自驾帮送一批、政策惠送一批)方式,帮助群众迅速返岗、外出增收,累计帮助返岗就业23.50万人,新增外出务工0.36万人。
(劳动时报全媒体记者 程瑞林)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