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郑小梅 通讯员 沈一帆
仓储是制造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在一些半导体产品制造企业,生产线与仓储的面积配比高达1:1。同时,仓储又直接与生产效率紧密相关,仓储效率的提升能够直接为企业提质增效。
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机遇,智能仓储行业渐盛。在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记者走进专业的智能仓储设备及系统解决方案的源头服务商——浙江中扬立库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扬立库”),探索如何从仓储中“提取”生产力。
让物流跑得又快又准
近日,中扬立库凭借其自主研发的高速高精度重载型双轨环形穿梭车,顺利入选2024年度嘉兴市制造业首台(套)装备公示名单。
这款穿梭车不仅拥有高速运行的能力,还具备高精度定位的特点,能够轻松应对各种复杂、重载的物流场景,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物流管理水平。
“这个产品的直线行驶速度能达到400米每分钟,而一般我们同行的常规产品每分钟在200至240米之间。”公司技术负责人陈新安表示,“目前,国际领先水平与我们差不多,每分钟在360至380米之间。”
光快还不够,还要定位精准。立体仓库设计中,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和加工中间件编码后存放在立体货架上,或者通过工艺流程流转到下一道工序。如何确保又快又准地取料、送料,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
“我们自研了一套智能化的运动控制系统,很好地解决了定位精准问题。”陈新安告诉记者,此前,运动控制这类基础型研究产生的关键技术长期被国外设备供应商垄断,形成了“设备+软件”的捆绑销售模式。“我们从设备应用研究上溯到设备关键技术研究,从而实现了技术突破。”
在中扬立库的产品车间,记者看到在7米多高的厂房里,智能立库“顶天立地”地铺设延展,形成了一面面钢铁长墙。而在车间另外一端,AGV机器人在轨道上快速运行,模拟如何精准定位、拿取或者存放货物。此时此刻,记者看到的是设备在高效运转,看不到的是同样高效运转的大数据。在这样的生产线,生产对人工的依赖越来越少。
打造一座“灯塔工厂”
今年10月18日,中扬立库所属的中扬集团总部数字化智能工厂项目开工。项目总投资不低于5亿元,达产后年产值将超20亿元。
这是一个“没有货梯的智能工厂”。多楼层之间的货物流转全部是通过智能仓储物流系统来智能化调节,缩短了各个车间的物流路径,大大提高了工厂的物流效率,也节省了土地。在同样面积的土地上,可以产出单层厂房5倍以上产值。
“这个新基地生产的产品,我们把它定义为智能仓储2.0,克服了原来智能仓储投资大、门槛高、周期长、定制型非标化等弊端,具备标准化、柔性化特征,能够快速实施、低成本部署等优势。”中扬集团董事长王开胜信心满满地说,“通过运用数字孪生、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机器人技术,我们计划将其打造成一个立体化的智慧‘灯塔工厂’。”
这样的信心来自于企业的快速发展。中扬集团成立于2009年,当年营收为180万元;15年间,中扬集团营收翻了300多倍。企业加速扩张的信心同样源于对未来的信心。王开胜坚信,智能立库系统能够满足“未来制造”需求。
以中扬立库与“煜星体育”联手打造的跑道塑胶颗粒行业的智能工厂为例。改造前,原工厂产能为每年3.5万吨,约需250名员工;改造后,智能工厂产能提高到40万吨,用工不足50人。原来十几个松散的工序通过智能物流设备全部联通,头道供给原材料,尾道直接出成品,让整个工厂变得像一台大机器,全程实现生产数字化、无人化。智能物流设备总投资只需5000多万元,每年光人员工资就节省了1亿元,降低了用工风险和管理难度。
技术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中扬立库已与浙江大学成立智能物流联合实验室,计划将其打造成为国家级智能物流研发中心。就在总部项目开工前,企业申报的智能仓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被纳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项目》储备库。这是由企业主导,并与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大学等院校开展联合技术攻关,有助于企业乃至行业进一步掌握智能仓储所有核心技术,为“智能制造”提速增效。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