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放机动车、自行车的胡同里,供人通行的地方有多宽;胡同居民从家走多远,才能到达最近的公园……最近4年,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熊文带领学生,走遍了首都功能核心区90余平方公里内每一条街道和胡同,完成《首都功能核心区慢行指数评估与治理建议》,为改善城市慢行系统出谋划策。
实测
早高峰寻找胡同慢行堵点
位于西城区大栅栏街道的“人本街道实验室”,是北工大师生们研究慢行交通的基地。赶在工作日的早高峰,师生们从“实验室”分头出发,体验胡同出行——有的推着经过技术改造的婴儿车,用脚步丈量;有的戴上具有监测功能的头盔,骑着自行车体验……熊文说,希望从行人和骑行人的视角,更好地找到慢行“堵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方案。
北京的胡同大多宽度有限。一些窄的地方原本可以通行一辆机动车,可如果迎面遇到两辆电动车,再有行人经过,那就必须该捏闸的捏闸、该踩刹车的踩刹车、该插空的插空,三方各自小心翼翼地才能错身而过。
熊文说:“有时候遇到人多车多,需要错车的时候,那些推着婴儿车的母亲就会比较狼狈,不得不抱起婴儿,再将婴儿车收起来。有时候遇到坑坑洼洼的人行道,婴儿车还会颠簸。种种不便,只有体会了才能有所了解。”
有一次,熊文带着女儿在胡同散步,小姑娘希望拍张照片。镜头里,她穿着蓬蓬裙,踮着脚尖,手举过头顶。“正好有车经过,她下意识地躲车,我正好抓拍到那一刻。其实,在胡同里走,因为没有完整的步行道和机动车道界限,遇到汽车经过,行人一般都会下意识地侧身让行。”
首都功能核心区的街道、交通设施也是师生们的研究对象。他们发现,共享单车停放无序、天桥和地下通道的无障碍设施不方便、人行道乱入电动自行车或者沦为汽车“停车场”等问题,在一些区域也比较突出。
探源
20年参与研究城市慢行系统
其实,熊文关于城市慢行系统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年前。2004年,他在上海读博士期间,曾经租用一辆摩的,走街串巷,拍摄调查了整个中心城主要道路,完成了第一篇有关慢行交通规划的博士论文。此后,在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式街道的人本观测与治理研究》等课题支持下,熊文又调查了深圳、武汉、天津、三亚等国内大量城市,以及东京、巴黎、伦敦、哥本哈根等国外多个城市,持续开展慢行系统方面的研究。
体验
推着改装婴儿车串胡同
和很多国际大城市一样,北京的交通发展理念也经历了从“以车为本”到“以人为本”的变化。作为曾经的“自行车之城”,北京的自行车一度为小汽车让行。但是,随着绿色出行理念的推广,城市慢行系统也开始不仅追求“有”,还要达到“优”。
熊文说,传统交通拥堵指数只能反映机动车通行效率,无法评价步行骑行群体的出行环境,传统街景地图也多采用车载相机,沿机动车道拍摄采集数据,但这些指标与全景地图都不能真正反映行人和骑车人的感受。
为了采集到最真实的胡同出行数据,师生们开始自己设计、制作工具。比如,在骑行时头戴360度全景摄像机,实时检测收集数据。
师生们用得最顺手的是一辆被改装的手推婴儿车——约一人宽,学名“步行检测推车”,这是熊文亲自上手改造的。
“通过前期调研,我们发现胡同里推着婴儿车的人挺多,但出行很不方便。想要真实地还原他们的感受,记录下可能遇到的各种突发状况,我们必须自己推着婴儿车去感受。”熊文说,有了这个想法后,立马回家跟妻子借来女儿的婴儿车。
经过团队反复设计,熊文在婴儿车上加装了全景摄像机,可以自动识别途经道路的宽度等数据;还有激光探测仪,能对路面平整度进行测量。熊文笑着说,从此,女儿的婴儿车就一直被团队征用了。
收获
沿途收集上万条反馈
推着改良版婴儿车到胡同溜达一圈,“有效宽度”“平整度”“无车扰度”等数据便能清晰地被后台捕获,成为师生研究慢行系统的基础数据。
“这几年,我们沿途收集梳理了上万条行人的反馈。连婴儿车的轮子都走掉了好几个。”熊文说。
成果
20个指标评估慢行体验
如今,师生们完成了《首都功能核心区慢行指数评估与治理建议》,围绕慢行网络完整度、慢行设施易达度、步行环境合格度、骑行环境合格度4个维度,提出了公交易达度、通学易达度、人行道宽度、平整度、无车扰度等20个指标。
“最初,也有朋友劝我放弃这个课题。理由是话题听上去不够高大上,耗时且费力,很少有人愿意‘浪费’大把时间轧马路,推着婴儿车在胡同里走来走去。”熊文笑着说,但我们坚信,这些看上去的“笨办法”,才能研究出真成果。
翻看这份报告,数据翔实、内容丰富。以“平整度”方面为例,师生们通过足迹精确标注出了核心区范围内,人行步道上无障碍坡道缺失、铺装破损或沉降、不平整的井盖、易崴脚或裸露的树池等问题和数量,逐一提出开展人行步道净化与美化行动的方案,旨在消除出行隐患。
报告还用所收集的数据与北京市测绘院提供的1950年的测绘图做了对比。因为一些自建房屋、加建公厕等情况,胡同房基线平均宽度变窄了;因堆物及各类车辆停放,胡同通行宽度缩窄了近2米。师生们建议,随着老城街区更新等工作的推进,应同步推进胡同净化行动,即推进胡同占道停车、设施杂物清理等问题的解决,首先满足胡同居民的慢行通过与安全疏散需求,尽量净化路障,让出行更顺畅。
这份报告还针对一些人流车流重点区域,进行重点监测和分析。比如,北京站站前广场的人行步道上,人流最密集,几乎聚集了这一区域超半数的行人。而一路之隔的人行步道,人流量骤减。“同为枢纽地区的人行步道,在做规划设计的时候也不能一刀切。而是要根据通行安全性和需求等,作出细致的局部调整。”熊文说。
目标
拓宽城市规划设计新思路
《首都功能核心区慢行指数评估与治理建议》获评2024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目前,团队仍在持续开展中国城市慢行交通指数监测和慢行友好街区更新等方面研究。他们的足迹也会走出北京,拓展至国内外更多城市,以人为本,以数为据,从慢行角度为城市规划设计带来另一种思路。 本报记者 何蕊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