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锻造新时代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随着高速运转的机器嗡嗡作响,技术人员穿梭其中进行精细调校,一张张电路板新鲜出炉,整装待发……成都市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后的第一天,四川成都新津经开区处处传递出浓厚的创业氛围与创新活力。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拉开全市园区建设序幕以来,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园区先后设立并快速发展,展现出成都产业发展生机勃勃的态势。这蓬勃生机的背后,离不开一支技艺精湛、精益求精的产业工人队伍。
日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发布,增收入、畅通道、提技能……一系列利好政策为进一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指明了方向。
如何让产业工人“有为又有位”?近年来,成都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决策部署,着力强化典型领军、生态优化、岗位建功、服务保障四大支撑,持续建设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与城市规模能级相匹配、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目标相协调的高素质产业工人大军。
搭好建功平台
产业工人领军方队不断壮大
一场技能比赛,让“00后”铆工李大江在离毕业还有两年时间就拿到工作,作为竞赛奖励,他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的称号,如今工作期间又被评为“成都工匠”。
李大江的成长进阶之路,是成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之路的一个缩影。
一直以来,成都市总工会围绕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细分领域筹办劳动竞赛,2023年度“百万职工技能大赛”三级赛事共吸引1.3万余家企业、116.2万人次职工参与。5年时间,大赛累计培养出成都市级技术能手1700名,为近7100人提供了技能等级直接晋级的机会。
得益于各项赛事的举办,成都涌现了一大批工匠人才。近年来,成都推动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命名3060名,截至目前,市县两级工匠总数突破10000名大关,形成了一支扎根现代产业体系一线岗位、具备优秀技能实操和技术创新能力、引领带动职工实干攻坚的“领军方队”。
近日,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完善“成都工匠培育认定机制”,成都工匠再次成为本次全会的讨论热点。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成都工匠’将培育范围扩展到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数字技能型人才,遴选出培育对象600名左右,到2029年实现新增成都工匠1500名。”
随着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如何组织发动工匠扎根产业创新一线再建新功?成都创新打造工匠作用发挥服务体系,全国首家实行平台化、体系化、项目化运转的“成都工匠学院”应运而生,该学院已建成功能性平台4个、产业(地方)分院7个,并建立了“工会搭台牵线,工匠揭榜挂帅”机制。
通过这一机制,成都培育形成了“以匠育工”“滴灌援企”“进校助教”等多元服务场景,有效发挥了工匠的引领带动作用。
畅通培育发展路径
开辟成长成才“快车道”
“自从‘求学圆梦’计划进入园区,帮助了不少一线职工提高学历、提升素质、增强技能,实现全面发展。”11月4日,“成‘工’女职慧+”系列活动走进新都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微网优联未来工厂,“香城工匠”武露平现场分享了职工“入学”后的变化。
为提升产业工人技能水平,成都依托成都市职工大学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以持续服务园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形成长效机制。同时,分类实施“行业重点班”“企业定制班”“区县品牌班”等职业技能培训项目。2023年,全市各级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覆盖超21.19万人次,总计拨付补贴资金2.45亿元。
“现在我们实行了‘新八级工’制度,不仅享受规定的人才奖励津贴,产业工人的发展路径也更畅通了。”成都建工集团第七建筑有限公司王海兵表示,从业18年,从“新手小白”到高级技师的成长之路仍记忆犹新。
在公司的支持下,王海兵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为不断增强工作室的内生活力,公司推出了“实训+实践”与“师带徒”互补的人才培养模式,王海兵为每位“徒弟”量身定制专属的培训方案,截至目前,他共带徒22名,为公司培养了一批创新人才、技术技能人才。
目前,成都已建成市级及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首席技师工作室、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职业技能竞赛集训基地超780个。截至2023年末,全市技能人才总量增至292.16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增至92.13万人。这其中,大多数是产业工人,活跃在生产制造领域最前沿。
更多和王海兵一样的技能大师有了自己的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越来越多高技能产业工人不仅“高”在职称,“高”在地位,还“高”在工资条上。
建设高品质“服务圈”
加快打造暖心关爱“项目群”
“你好女士,你使用的是‘成都工匠’的蓉城人才绿卡,请跟我来……”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成都工匠”曾思敏享受到了挂号、缴费、看诊等一体化的便捷服务。“简直太方便了!”该卡便是成都礼遇工匠人才的系列举措之一。
近年来,成都出台了全国首个专门针对工匠人才的集成性礼遇政策,该政策包括子女入学优待、免费乘坐公交地铁、就医绿色通道等10条礼遇措施。截至目前,该礼遇政策已惠及“成都工匠”超16万人次。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福利政策也吸引着更多专业技能强劲、政治素养过硬的工匠人才安居成都。
“非常感谢鹭洲里职工驿站的工作人员,帮助我拿到保险理赔款。”美团外卖配送员邓权钊说道。前不久,自己在外卖配送途中不小心撞上马路护栏,意外摔倒造成右小腿裂伤。
在“美团职工服务群”发出求助后,石羊街道鹭洲里职工驿站工作人员唐璇全程陪同他办理理赔手续。在石羊街道总工会的帮助下,邓权钊最终通过工会互助保险拿到了相应的理赔金。他告诉记者,“鹭洲里职工驿站还给我带来了清凉用品和慰问金,他们的服务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作为现代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成都依托“职工之家”App,通过“成都工会服务阵地一张图”及“普惠活动”子系统应用场景落地,分三期为全市15万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赠送职工互助保障,让广大职工群众特别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户外劳动者群体感受感知工会阵地和工会服务随时就在身边,温暖可及。
聚焦职工诉求期盼,加快打造暖心关爱“项目群”。以产业工人为重点对象,成都深入打造“成工暖心——服务职工‘10+X’实事”项目集群,实施“四季送”、健康体检、求学圆梦、职工互助保障等服务项目。其中,已建成投用“工会驿站”超2000家。加速聚点成网的“工会驿站”正通过提供“歇歇脚”“充充电”“喝杯热水”“吃口热饭”等“小服务”彰显“大情怀”。
随着一系列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的政策措施和服务平台在成都陆续推出,锻造新时代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的步伐正稳步向前。成都正以实际行动为广大产业工人“铺路搭台”,为产业工人队伍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和多样的学习机会,更为城市的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展望未来,成都将努力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技能精湛、素质优良的新时代产业工人大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成都的产业工人队伍必将肩负起新的使命与担当,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成都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文 陈秋妤 成都市总工会供图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