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艾滋病被发现,最初因无药可医,被称为“超级癌症”。艾滋病是人类感染艾滋病病毒后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导致一系列感染或肿瘤的一组综合征。
在抗“艾”防“艾”的道路上,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一代又一代的医护人员始终把终结艾滋病公共卫生危害的使命扛在肩上,他们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增强公众的风险意识;与艾滋歧视做抗争,让百姓不再谈“艾”色变;不断提高临床治疗和科研能力,让艾滋病患者的生活更有质量。他们把守护百姓健康放在心头,获评“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
知“艾”防“艾” 无畏向前
1990年,市四医院开始收治艾滋病患者。2005年6月,医院成立艾滋病科(感染病科)。2010年,随着科室业务逐步规范完善,该科正式分为两个病区,一病区收治一般艾滋病患者,二病区收治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
艾滋病如同一个隐形的刽子手,悄无声息地侵入人体,破坏人类的免疫系统。在这个过程中,它会引发一系列的机会性感染和相关性肿瘤,时刻威胁着艾滋病患者的生命,成为他们死亡的主要原因。该院艾滋病科主任、感染病科二病区主任(兼)谢志满表示:“在大家对艾滋病还心存逃避和恐惧的时候,我们就投入到治病救人的行动中。科室多次外派医护人员到国内外著名医院进修感染性疾病专业,如今,我们在艾滋病诊断、抗病毒治疗、机会性感染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诊治了一例AIDS合并原发性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
2022年4月初,张先生发现自己右下牙龈肿胀,并伴随阵发性胀痛和牙龈出血,直至右下颌也出现肿物,严重影响进食,他才意识到情况不对劲而前往当地医院治疗。辗转多家医院后,最终被诊断为艾滋病。同年6月下旬,他来到市四医院,当时他的右脸已严重肿胀变形,进食与说话都极为困难。经检查及多方专家联合会诊,初步诊断为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
谢志满介绍,原发性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类高度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低、预后极差。张先生的黑色素瘤长在口腔内,且巨大,已无法进行手术切除。
为应对这一挑战,该院感染病科二病区医疗专家团队综合外院各方专家意见,给予一线化疗方案、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但是效果欠佳,后经过多学科团队反复讨论,制定二线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方案治疗,治疗效果非常明显。二线化疗方案治疗周期结束后,张先生达到出院条件。
艾滋病是一种复杂的疾病,病程漫长,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使患者容易合并多种疾病。市四医院在艾滋病诊疗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与艾滋病展开了惊心动魄的较量,成功攻克了一个个涉及不同学科领域的难题,满足了艾滋病患者各种就诊需求,为无数艾滋病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绝大部分艾滋病病人经过规范治疗可以正常生活。
辛勤耕耘 硕果累累
由于艾滋病存在较长的无症状期,过去许多患者常因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或肿瘤才被发现。这些晚发现的患者即使进行了抗病毒治疗,免疫功能也严重受到抑制,迟迟无法重建,治疗难度大,病死率相对较高。如何降低此类患者的病死率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之一。
自2017年获批设立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王福生院士团队(重大感染性疾病免疫机制和细胞治疗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以来,医院通过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主任王福生及其团队探索开展“同种异体过继免疫细胞治疗联合抗病毒治疗难治性艾滋病的临床研究”,帮助严重免疫抑制的艾滋病患者进行免疫重建,改善了机体免疫、有效控制机会性感染,促进了患者病情改善。“我们已为20多例患者开展这一免疫治疗技术,治疗效果良好。”谢志满说。多年来,市四医院与王福生院士团队保持密切合作,有效推动了广西地区艾滋病防治及规范诊疗高质量发展。今年9月,由王福生院士领衔的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协同创新中心成立,通过在艾滋病防治领域开展相关合作,进一步为提高广西乃至全国艾滋病防治水平贡献力量。
此外,在抗病毒治疗中,耐药性是影响治疗的关键因素。市四医院从2019年开始在全区率先开展艾滋病耐药基因检测项目,通过定期监测患者病毒载量,并适时进行耐药性检测,提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降低耐药风险,有效管理感染者病情,有助于降低艾滋病感染者的死亡风险。
近年来,市四医院在艾滋病防治方面硕果累累,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厅局级科研项目46项,参与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获得省部级成果奖2项、市厅级成果奖29项,发表SCI论文30多篇。值得一提的是,“广西艾滋病综合防治和诊断治疗的基础与临床治疗系列研究”荣获2019年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是当时广西艾滋病临床治疗领域获得的最高科研技术奖项。今年9月12日,广西感染性疾病(艾滋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市四医院揭牌,填补了广西艾滋病防治科研平台的空白,为医院艾滋病防治提供了更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助力广西艾滋病防治事业发展。
被爱包围 重拾希望
在治疗艾滋病患者的过程中,市四医院注重对艾滋病患者的人文关怀,努力营造一个无歧视、有爱心的环境。
对于艾滋病患者,人们往往“敬”而远之。但曾获“白求恩”奖章、广西首枚南丁格尔奖章等多项荣誉的市四医院艾滋病科护士长杜丽群,却将拯救艾滋病患者当成自己的使命与责任。在她看来,艾滋病患者与普通患者一样,甚至比普通患者更需要精心照护,她始终用心护理每一位患者,守护着患者的尊严与希望。
“他们不仅要迎接生与死的挑战,还要应对世俗的偏见,我们发自内心的关爱与尊重比药物治疗更能让他们感到踏实。”杜丽群说。在医院的支持下,她在院内设立“温馨病房”和“红丝带之家”,把单调冰冷的办公室和病区布置得温馨而舒适,并为艾滋病患者及其亲友提供全面的艾滋病护理和防治知识普及、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等多元化的服务,全力协助艾滋病患者获得家人的支持与理解,让众多患者实现从恐惧、彷徨、无助到有信心,再到坚持服药的转变,重拾生活的信心。
在杜丽群的示范引领下,全院医务人员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感染病科长期组织开展“爱与艾,心连心”和“杜丽群爱心家园”等医患互动活动,为艾滋病患者筑起了温馨的避风港。
每逢过年,对于艾滋病患者而言,难免会感到孤独和郁闷,医院护理团队贴心地为他们准备大礼包。有一次,医护人员和艾滋病患者聚餐,医患同吃一盘菜、共享一锅饭,这样的场景让患者家属深受触动,他含着泪说:“看到你们和他同桌吃饭,作为子女我们非常感动。”
如此善举,既给患者带来心灵上的安慰和鼓舞,也让患者家属看到了爱的力量。
有外科手术治疗需求的艾滋病患者日益增多,市四医院成立艾滋病外科(感染病科三病区),由全国第二届“白求恩式好医生”邓建宁作为科室带头人,带领团队开展普通外科、骨伤科、普胸科、泌尿科等外科疾病范畴的治疗服务;当艾滋病患者有生育需求时,该院通过实施母婴阻断,成功助力逾1100名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实现安全生育。
市四医院将人文关怀和艾滋病的反歧视斗争融入日常护理工作,在每一次与病人交流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疏导患者的情绪,让艾滋病患者倍感温暖。这里没有歧视,为特殊人群奉献特别的爱,就像绝地里的一缕阳光,为病人及家属点亮生命的希望。该院感染病科一病区也因此获国家级青年文明号集体称号。
逐梦启新程,奋斗创未来。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将始终铭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医者使命,坚持“为生命站岗”的医院核心价值观,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忘从医初心,努力促进医学进步,为百姓的健康护航。本报记者吴青华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