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市场监管报
编者按
建设质量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开展质量强县(区、镇)培育建设,是市场监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推动《质量强国建设纲要》落地落细落小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各地积极响应、踊跃参与质量强县(区、镇)建设,初步形成了合力推进质量强县(区、镇)培育建设的良好局面。
11月21日,全国质量强县(区、镇)培育建设经验交流现场推进会在湖南长沙召开。本报选取部分地区质量强县(区、镇)培育建设的经验做法予以刊发,为进一步推进质量强县(区、镇)工作开展提供借鉴。
天津崔黄口镇:打造“地毯丝路”启航点
天津市武清区崔黄口镇作为世界地毯三大聚集地之一,地毯产品90%销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收入达30亿元。崔黄口镇立足自身传统地毯产业资源,通过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质量变革创新、夯实质量基础支撑力,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形成区域质量发展新优势。
天津市委、市政府对地毯产业长远发展高度重视,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在发展方向上总体筹划,将其列入武清区推动高质量发展亮点项目,全力推动、全程督办、全链条落实,定期评估工作进展和效果。崔黄口镇积极对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等专业团队,针对崔黄口地毯产业开展调查研究,撰写《中国(崔黄口)地毯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打造“地毯丝路”启航点》,为地毯产业发展方向作出战略规划。
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崔黄口地毯地理区域品牌,发挥政府和商会作用,建设崔黄口国际地毯贸易中心,举办崔黄口国际地毯展会,做大做强国际国内地毯展销业务,开拓销售渠道,提升企业在国内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目前,成功推出15个地毯产品系列、1420个品种,形成以康福利达、巷虹等为代表的品牌。
强化产业链发展。加快地毯产业园区建设,强化园区土地供给与服务设施配套,以园聚链、以链集群。加强招商引资,开展项目联动、技术攻关等工作,实施撮合对接,带动核心配套企业落地集聚,补足上下游产业、畅通产业链循环。全镇在地毯材质上除传统的羊毛、腈纶、丙纶外,突破性采用了涤纶、短纤、中国结等新材料,从手工编织转型升级为机织、3D打印,实现了产品迭代升级。
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巩固出口市场,利用天津跨境电商综试区、海关特殊监管政策、国际贸易与物流条件,完善B2B、B2C和O2O三种跨境电商业态,拓展地毯销售渠道。开拓国内市场,引导出口企业实施同线同标同质,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搭建内外贸市场对接渠道。全镇年产地毯达1.5亿平方英尺,天津市占比80%,全国占比40%以上。
建立服务平台。大力实施质量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提升工程,联合国家地毯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充分整合政府公共服务资源,建立地毯产业“一站式”服务工作站,为地毯企业提供质量管理、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知识产权等“一揽子”质量技术服务。为企业解决质量技术难题23个,免费培训400余人次。
强化标准引领。崔黄口镇制定发布了全国首个《热转移印花地毯》团体标准,有效解决了热转移印花地毯没有标准依据、质量参差不齐、制约质量发展问题。积极参与国内地毯标准的制修订,《手工背胶长绒头地毯》标准的起草由崔黄口镇企业负责。加强国际地毯标准交流,多次代表中国地毯行业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铺地物技术委员会标准年会,并负责地毯清洗国际标准的起草,填补了国内地毯行业起草国际标准领域的空白。
内蒙古开鲁:打出“标准、质量、品牌”系列组合拳
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立足资源优势,打出“标准研制迭代引领质量效益提升、创新质量‘一站式’服务助力产业建圈强链、‘蒙’字标认证打响区域公用品牌”组合拳,强力推动产业质量升级,持续增强县域质量竞争优势。
开鲁县地处蒙东产业转移示范区和世界黄金玉米带核心区,是蒙东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近年来该县坚持实施县域标准化战略,探索出一条品牌价值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的质量强县之路。
质量发展、标准先行。开鲁县于2023年9月试点实施全域标准化建设,突出标准化在推动质量强县建设中的基础支撑作用,重点围绕玉米、红干椒、肉牛、林果、文旅五大产业,搭建一套符合开鲁实际、结构科学的标准体系,聚力创新驱动,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开鲁县建立黄玉米、红干椒、鸡心果、羊草、肉牛5个标准体系;打造文化旅游、养老服务、农村公共服务、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4个自治区试点项目;组织制定《农用地膜回收利用技术》《古榆树保护管理规范》等13项团体标准和《开鲁地方菜》《牛肉水饺》等10项开鲁县特色美食标准;制定发布《开鲁辣椒酱》《开鲁辣椒粉》2项“蒙”字标团体标准;围绕玉米、肉牛产业,制定《玉米芯提取麦芽糖技术规范》《牛肉酱加工技术规程》等7项企业标准。在全国“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行动中,开鲁县成功对标达标企业17家,41家企业公示有效使用标准98项,涵盖176种产品。
开鲁县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坚持产量产能一起抓、数量质量一起抓、生产生态一起抓,在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上下功夫,促进农牧业从分散式向集约化转变。建立“数字开鲁”农业信息化平台,贯通县镇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中国农科院钱前院士玉米团队开展“院士科技包县”行动、湖南省农科院邹学校院士红干椒团队创建“院士团队创新工作站”、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鸡心果团队创建“特色苹果试验站”、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科尔沁牛”科技团队开展标准化肉牛养殖示范行动,标志着农牧业发展进入科技创新阶段。
开鲁县夯实品牌竞争力。推进“西辽河畔天工开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该品牌已取得作品登记证书,成功注册商标10大类,创建了“开鲁鸡心果”“草原五福猪”系列子品牌。开鲁红干椒拥有地理标志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多项认证。不断提升品牌市场开发和渠道升级能力,实现从“卖产品”到“卖品牌”。开鲁红干椒公用品牌市场价值19.64亿元,年产红辣椒17.5亿公斤,线上线下年交易量超过1.5亿公斤,并走出国门,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安徽当涂:“联动提升”赋能质量强县建设
安徽省当涂县以质量提升三年倍增行动为抓手,实现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全覆盖;设立“知识产权管家”“质量服务专家库”,精准对接企业质量提升需求,统筹推进企业、行业、产业质量提升。
作为首批获批的“安徽省质量强县”,当涂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主任的“双主任制”县质量发展委员会,县“十四五”规划和每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明确提出质量强县目标任务,纳入全县目标管理考核内容,构建“横向到边、竖向到底”的工作格局。县市场监管局牵头制定《当涂县质量强县建设实施意见》,进一步强化质量供给,夯实质量基础,提升质量治理水平,纵深推进质量强县建设。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当涂县质量提升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2—2024年),明确了质量提升具体目标和工作任务,并实行一月一调度、一季一通报制度,形成质量工作责任落实闭环联动机制。
当涂县在全省率先设立县长质量奖,连续开展11届县长质量奖评选,14家企业获市长、县长质量奖。积极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全县拥有有效注册商标6048件,皖美品牌、省商标品牌示范企业1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1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优势企业4家,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省专利金、银奖7项。引入“知识产权管家”、设立“质量服务专家库”,精准对接企业质量提升需求,并不断加大质量提升奖励力度,累计奖励3000余万元。围绕全县生命健康和智能家电两大主导产业,创新推出“强链贷”金融产品,单个企业授信额度最高5000万元、单个产业链整体授信额度最高2亿元。目前为40家企业办理质量“强链贷”,授信6.3亿元,发放贷款4.2亿元。
该县加强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要素统筹建设与协同服务,实现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全覆盖,精准对接企业质量服务需求。开展各类质量技术帮扶200余次,为300余家企业节约成本近500万元;县市场监督检验所建成社会公用计量标准36项,获评全省首批A级等次县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达标先进单位。
当涂县率先设立首席质量官制度,257家规上企业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积极争创企业标准“领跑者”,全县企事业单位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47项、行业标准46项、团体标准15项、省级地方标准14项,拥有量位居全省前列。全县450家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当涂县2018年被命名为首批“安徽省质量认证示范区”。
辽宁瓦房店:推动轴承产业转型提升
辽宁省瓦房店市是“中国轴承之都”。近年来,该市树立“坚守主产主业,坚持转型提升”的发展思路,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使质量提升“有带头、有方向、有标杆、有支撑、有突破”,推动轴承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该市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统筹部署的质量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分解质量强市各项任务,全市各行政区成立垂直质量工作落实小组,配备质量监督员、特种设备安全员和食品安全协管员等,建立“纵横支撑、纵横结合、纵横推进”的质量工作领导体制。
瓦房店市充分发挥轴承产业的集聚优势,先后出台《关于鼓励轴承工业发展的意见》《瓦房店轴承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支持轴承产业做强做优做大实施意见》《“全国轴承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筹建规划》《辽宁省轴承产业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创建规划》等文件,推动质量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通过做大做强轴承产业带动全市质量提升。
瓦房店市在全国县级市首创“市长轴承质量奖”,累计拨付政府奖励资金600余万元,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连冶金轴承股份有限公司、瓦房店金峰制造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获奖。上述企业发挥标杆示范作用,推广卓越绩效管理,深化品牌建设,引领带动全产业链质量提升。
瓦房店市以国家轴承产品检验中心为载体,打造产业特色鲜明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平台,逐步形成了以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为核心,以知识产权、登记注册、科技创新等为延伸,覆盖轴承全产业链的质量基础设施综合服务体系,已累计为179家轴承企业解决206个质量难题,为企业节约费用650余万元。
瓦房店市推动轴承产业关键技术创新,不断实现从“瓦房店制造”到“瓦房店创造”的转变。建成全国轴承行业唯一的国家大型轴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轴承质量检测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认可的轴承实验室。全市现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辽宁省级6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8家,辽宁省雏鹰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114家、瞪羚企业9家,“揭榜挂帅”联合攻关成为科研新常态。全市授权专利4297件,其中高价值发明专利272件,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1件,瓦房店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
上海安亭镇:以汽车产业为引擎再创加速度
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聚焦一镇一品“汽车安亭”,逐步实现从一家企业到一个园区再到一个产业的整体质量提升,高标准建设汽车“新四化”特色园区,坚持“一园一策”,夯实“质量强镇”工作基础,成为嘉定区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核心承载区、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高地的主战场。
安亭镇是上海的“西大门”,镇域面积8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万,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嘉定区1/3,汽车“新四化”总产出占嘉定区80%以上。安亭镇是嘉定战略的前沿阵地,嘉定“十四五”规划建设的产城深度融合示范区,也是嘉定新城的功能联动区(安亭枢纽)。
在优质企业培育上,安亭镇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各级政府质量奖申报、国家标准制订起草等,组织企业参观政府质量奖获奖单位,现场观摩学习先进项目技术、质量管理方法和科技创新成果。
安亭镇搭建企业与部门、企业与专家、企业与企业的交流平台,通过政策宣讲、质量诊断、经验交流,不断增强企业的质量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对各单位的质量工作优秀个人授予奖项,提升质量工作者的荣誉感和积极性。
在产业园区发展上,安亭镇在全市首创开展首席质量官进园区培训,服务汽车产业园企业开展首席质量官制度建设。在园区开展“智赋园企”系列沙龙、数字赋能·以诊促建·“嘉”速数字化升级等活动,推进园区企业质量管理的数字化赋能。在产业链质量提升上,指导1家企业作为“链主”、1家企业作为赋能机构开展新能源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质量提升项目。3家企业加入苏浙皖赣沪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质量创新联合体。
安亭镇在全市率先推进长三角质量提升示范试点项目建设,第一批顺利通过验收,第二批稳步开展。通过由点到面再到链的推进,逐步实现从一家企业到一个园区再到一个产业的整体质量提升。
安亭镇开展的主题活动以需求为导向,结合中国品牌日、全国“质量月”等节点,举办“诚信伴行‘益’企提质”安亭镇质量提升主题交流活动,开展“安亭镇科技‘益’享+”工作品牌提质行动,服务企业质量提升需求。宣贯培训以群众为根本,开展质量宣传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等系列活动,组织各类质量管理培训,向中小学发放《质量教育读本》。经统计,仅2024年全国“质量月”期间,线上线下参与人次就近3000名,活动场次共10余场,各项主题活动通过“安亭观微”公众号宣传报道,获得了积极的反响,形成了人人参与质量提升的良好氛围。
一方面,安亭镇厚植质量基础设施根基,赋能汽车产业发展能力水平,围绕汽车、氢能等产业,拥有1个市级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单位、2个区级试点单位;另一方面,深挖标杆企业示范作用,引领汽车产业发展提质增效,1家组织获评上海市市长质量奖,32个项目获得上海市重点产品质量攻关成果认定,1家企业入选上海市“质量标杆”。
海南澄迈:推进热带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质量建设
海南省澄迈县凭借自身资源优势融入区域发展,推进热带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质量建设,为企业提供“一对一”梯度培育诊断服务;打造“澄迈福礼”等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多层次质量品牌矩阵,区域质量品牌体系不断优化。
澄迈县定位特色产业,坚持脚踏实地、因地制宜,开展热带农产品精深加工质量强链工作,牵头的热带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质量提升项目入选全国百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引导“链主”企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打造链主引领、链员协同的产业链协同模式。通威(海南)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全力整合产业资源,实现从育种、养殖到加工、再到销售的每一环节的全程品质追溯,提高了整个产业链的协同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澄迈县支撑链上企业引入先进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开展质量管理数字化试点示范。如海蓝厨房推动质量管理数字化升级,实现质量管理精准化、高效化和智能化,文昌鸡年销售额达1.2亿元,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澄迈县研究谋划《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实施方案》,构建从孵化培育、成长扶持到发展壮大的培育体系,为企业提供“一对一”梯度培育诊断服务,帮助企业找出短板弱项,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及措施。全县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8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
澄迈县制定区域品牌发展战略,明确品牌定位和发展方向,树立生态、绿色、环保、健康的区域品牌形象,探索形成独特的区域品牌标识。“澄迈桥头地瓜”“澄迈福橙”入选“海南鲜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录,“澄迈桥头地瓜”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产品名录,“澄迈苦丁茶”入选“一带一路”地理标志品牌推广清单。同时,挖掘地理标志产品的文化内涵,举办首届咖啡生豆大赛和海南福山咖啡师挑战赛,通过“以赛营品”提高品牌知名度。
澄迈县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强化标准引领,主导编制产业链质量图谱绘制规范地方标准,为质量工作提供指导。大力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制修订工作,为产业发展增添新动力,《T/ HAPPMA 02-2023海南罗非鱼》等4项团体标准的发布,填补了相关领域的标准空白。澄迈县与海南省检验检测研究院等机构开展战略合作,聚焦热带农产品和特色食品产业发展,建设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
澄迈县建立健全质量监管机制,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监管,开展专项行动打击侵权违法行为。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创新项目直通车模式,推出“企业办事一本通”服务,解决企业“办事难”问题。健全企业服务机制,持续开展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大调研大服务专项行动,为800家企业配备286名服务专员。
加强人才配套,建立质量人才培养基地、产学共建基地,发展职业技能教育,建立产学联合培养机制。
西藏当雄:建设“净土牧场” 实现载畜平衡可持续发展
西藏自治区当雄县始终坚持“两个转化”,建设“净土牧场”,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推广“极净当雄”系列品牌产品,实现牧业富民、旅游富民、共享富裕新局面。
实现牧业产业的提质增效。通过着力推进净土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畜牧业改革,建设“净土牧场”,保障牦牛肉稳定货源的同时实现载畜平衡可持续发展。
文化赋能产业升级。利用当地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继续打造了如阿热湿地、康玛温泉、姆蓝雪山等一批具备当雄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纳木措和圣象天门跨区域的全域旅游发展呈现积极向上态势。同时,举办2024年拉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雪域古城圣地拉萨”纳木措开湖日活动和“当吉仁”赛马会,纳木措扎西半岛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品牌提升产品价值显效果。《天湖·四季牧歌》在北京、南京等地演出,5000余人观看,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群众广泛交流交融,把当雄的文化旅游和北京支援帮扶当雄的援藏精神带到全国各地。今年是对口援藏30周年,当雄净土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紧紧抓住北京援藏的红利,加大“当雄牦牛”地理标志产品的开发力度,大力开展7100天然饮用水系列建设。北京市发改委举办的“京选好物,一县一品”产品宣传推介中,推选7100天然饮用水进驻,现处于公示期。纳措琼姆和7100天然饮用水自主品牌继续与江苏省泰州市合作,打造“泰有引力”冰川水城市品牌,以深化援藏工作为契机,以水文化为纽带,共同灌溉民族团结之花。
2023年,当雄县布局全产业链现代化畜牧产业,建成全区先进的自动化屠宰生产线,建立牦牛餐饮供应链中央厨房,开发牦牛系列产品20种,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不断提升,当雄县被授予全区首批全国有机农产品(牛乳)基地。2023年,当雄县与浙江大学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保护中心和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共同探讨推进牦牛繁育研究工作,双方达成2024年实现全球第一头标准化良种创新繁殖牦牛在当雄诞生的协议,有效促进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当雄县深化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县建设工作,该县有身份证的“牦牛肉”持续发力。在自治区、拉萨市市场监管局指导支持下,当雄牦牛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于2023年10月20日获批筹建,2024年5月获“当雄牦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筹)”荣誉。当雄净土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和西藏纳木措实业有限公司与人保财险西藏分公司签订了全区首批“海外知识产权保险和地理标志商标保险”。
全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当雄路径、当雄模式和当雄经验,全天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成功创建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再获“国字号”生态文明荣誉,纳木措入选国家第二批美丽河湖案例名单。
(本版稿件来源: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