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钟菡 简工博
来自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11月27日14时36分,2024年全国电影大盘票房(含预售)突破400亿元。
今年春节档的话题之作《热辣滚烫》成为今年票房冠军几无悬念,而前十名榜单也延续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的特点,前8名均为国产电影,美国电影《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和日本电影《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则分列第九、第十位。
尽管还有一个多月,但今年的电影市场相比2023年全年549.15亿元票房仍有差距。当今年观众文娱消费趋于理性,电影行业又持续面临短视频等线上娱乐竞争的情况下,观众对于电影院的期待究竟是什么?
观众的热情,需要更丰富的电影来填
【观影档案】主角:牛三三年龄:36岁自我标签:博爱观众今年电影消费:376元去年电影消费:1560元
今年看的电影,给我总体感觉是“平淡”。春节档大热的《热辣滚烫》,我是被贾玲瘦身这个点吸引进影院的,以为是“笑中带泪”或者超燃励志片,实际上影片故事性并不强。
后续观影印象深刻的是《异形:夺命舰》,这部电影还原了“异形”系列电影“在太空中,没人能听到你的尖叫”的初衷,是国内大银幕难得一见的惊悚片,我在电影院刷了三遍。与之对照的是国庆档的《749局》,我对陆川的《寻枪》《可可西里》仍有滤镜,也很期待在中国城市的场景中飞出各种怪兽的场面。但影片无论故事、特效还是情感都一言难尽。
查询了我的电影消费才发现,我甚至没有意识到今年少看了不少电影,而去年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去电影院。看电影也是一种习惯,我对电影的期待就是放松和大银幕的奇观,希望院线电影能持续供应不同类型、品质在线的电影,保持观众走进影院的习惯。
观众的观影热情还在吗?今年11月中国电影家协会联合灯塔研究院发布的《2024中国电影观众变化趋势报告》中多项数据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以2024年国庆档为例,淘票票平台起片日开始“想看”数量就逐日大幅上涨至近四年同期的最高水位,直接带动国庆档首日斩获4.94亿元票房。其中《749局》首映当日获得近1.74亿元票房,与去年大热电影《孤注一掷》首日票房1.85亿元相差并不大。然而因影片口碑不佳,票房后继乏力,累计票房仅3.75亿元,甚至不足《孤注一掷》的1/10。而报告也显示,持续推出品质在线的电影,对于观众观影黏性培养非常重要。今年暑期档,《默杀》《云边有个小卖部》等影片上映对引发观众观影起到积极作用,但后续仅有《异形:夺命舰》略微泛起水花,缺少强势新片持续拉新。相比2023年暑期档,《消失的她》打响开门红,《八角笼中》《长安三万里》《封神第一部》等持续带动票房,进入8月《孤注一掷》再次取得票房佳绩,打破了中国影史暑期档票房纪录。
而灯塔研究院今年9月进行的一次线上用户调研发现,2024年观众对喜剧、悬疑、科幻、动作四大类型电影热情高涨,其次是犯罪、奇幻类型电影。然而相较于2023年,各种类型电影中仅有喜剧片供给数量明显提升,对票房的贡献更是一骑绝尘。一些业内人士感叹,品质影片的类型丰富度有所下降,未能满足观众的需求。
故事很重要,走心也很重要
【观影档案】主角:卢迪年龄:40岁自我标签:铁杆影迷今年电影消费:3433元去年电影消费:5205元
我所在的一个电影群里,最近开始讨论起“电影的未来”这样沉重的话题。今年电影市场观影人数和人均观影频次都有所下降,原因是什么?当然很多观众会觉得有些电影不好看,业内也普遍认为优质内容是决定性因素,特别是能不能讲好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但有时我会觉得“片子好不好”是个伪命题,因为路人观众和资深影迷对于“好片”的定义可能完全不同。比如我的观影消费大头,其实是各种类型的艺术影展,这也是上海这样一线城市的文化优势。但这些电影放进电影院里,未必能取得高票房。电影市场是否繁荣,需要有高票房,也需要有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优秀电影。
在中国电影家协会联合灯塔研究院发布的报告中也显示,观众观影动机最大的是“题材/故事吸引我”,超过40%的受访者选择了这一项,其余较明显的动机还包括“视觉特效冲击感强”“感觉精彩刺激/有爽感”“有我喜欢的演员出演”“评分评价高”等。而观众会在观影后分享讨论的内容中,“故事/题材相关内容”同样以46%的占比拔得头筹;而第二名“有共鸣的内容”以39%的占比挤掉观影动机上排第二的“视觉特效震撼的内容”,而该选项在观影动机中仅占26%,位列第8。“共鸣”虽不构成观众进场的第一动力,但影片能否引发话题和情感共鸣,对于电影口碑发酵和持续获得票房十分重要。以今年上映的泰国电影《姥姥的外孙》为例,题材是许多人不愿直面的“遗产继承”,却以细腻动人的亲情引发共鸣和传播,在电影首映仅816.4万元票房的情况下持续走高,最终获得1.27亿元票房。而在阻碍观众进场的原因调查中,“评价评分差”“感觉俗套狗血”“题材/故事不吸引我”“感觉制作粗糙”等原因位列前茅。影片的口碑在吸引观众入场方面虽只排在第五,却成了阻碍观众入场的最大因素。在业内人士看来,观众对内容本身要求越来越高,需要足够吸引眼球的故事、极致的情绪释放和强话题共鸣。
走进电影院,还需更多动力
【观影档案】主角:于鏊
年龄:29岁自我标签:路人甲今年电影消费:176元去年电影消费:750元
上周末在家投屏看电影,发现我很难静下心: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忍不住拿起手机来看。在移动互联网的碎片化时代,我们很难静下来、集中注意力去观看两个小时的观影,全黑的影院环境、掏出手机或者交头接耳会被斥责的“仪式感”对于习惯发弹幕的年轻人来说,似乎成了一种束缚,我们难以接受在两小时时间里与其他人同在一个空间里,只能静态接收而不能输出自己的反馈。
今年我和一些朋友主动走进电影院看《热辣滚烫》,其实是想去看贾玲怎么瘦的。相比被电影内容吸引,我可能是想和周围人在社会热门话题上“对齐颗粒度”。而且如今电影院票价并不便宜,情侣观影或者几个朋友相约,票钱其实可以组团玩一次“剧本杀”或者别的活动。我们需要更多走进电影院的理由。
灯塔研究院今年9月的一次调查显示,观众线上娱乐活动消费较今年1月的调查并无明显变化,但在刷短视频一项上,59%的观众选择“频率变高”。与此相对,线下娱乐消费频率整体降低。电影院正在探索“做加法”:海报展览、电影市集、主创分享等各类活动正在增多。阿里影业首席技术官田径杯介绍,阿里在开展《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电影宣发时,“吉卜力工作室物语”沉浸式艺术展全球首站也在上海国际传媒港举行,展览与观影联动。“对于好的内容来说,一部电影本身已经很难满足观众的需要,在宣发过程中我们希望不光是去运营一个电影,更多的是以电影为核心的一个IP整体的运营。”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戴运说:“经过行业的发展周期,我们发现单纯的影院经营其实已经很难去支撑一个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为此我们布局第二增长曲线IP业务,同时也在线上线下跟不同领域伙伴跨界合作。”
正在上映电影《好东西》不仅在豆瓣创下9.1的高分,票房也已突破2亿元。戴运介绍,《好东西》上映首日在上海的上座率是该片在全国上座率的两倍以上,“在观影之外与电影元素发生互动,会反哺观众的观影兴趣。未来我们会继续创新线下模式,用更多更好玩的活动来吸引年轻人走入影院。”随着电影上映,由市电影局、市文旅局共同指导的“好爱上海——跟着电影去旅游”系列活动启动,电影票根联动打卡地图上的商户也在延伸“电影+”消费链条。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2024年是中国电影积淀与求变之年。他们也透露,即将到来的2025年春节档,不仅头部项目数量多,而且题材类型丰富,值得期待。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