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太原市不断涌现出以小店区刘家堡村、清徐县杨房村为代表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以阳曲县录古咀村为代表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以迎泽区森栖小镇、晋源区稻田公园为代表的“农业+N”田园综合体;以杏花岭区窑庄村为代表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先进村,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省会城市特色的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和美乡村建设之路。(来源:11月22日《太原日报》)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近年来,太原市起笔于群众利益、落笔答“四个之问”,不断吸收、丰富“千万工程”经验,绘出了乡村“全面振兴”之景。太原市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做法,是山西省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的一个缩影。我们在赞叹并州大地产业兴旺、环境优美、处处洋溢着现代化气息的同时,更应从中品读出太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经验,在兴产业、美环境、强党建,绘出乡村“全面振兴”之景。
要强党建,让广袤乡村从“一处美”向“处处美”转变。组织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根本保障,组织兴则乡村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强基层党建是关键。太原市全面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对全市1383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实行县委组织部门备案和星级化管理,清徐县东梁村、古交市南头村被中组部确定为“红色试点村”。学习运用“网格化”“积分制”“帮代办”“一支队伍管执法”等先进经验,1326个农村网格全部成立党组织,累计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村6个,省级乡村治理试点县和示范村镇3个。对各地来讲,要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践行“千万工程”的关键,配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发挥好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进而夯实乡村全面振兴的组织根基,实现广袤农村从“一处美”向“处处美”转变。
要兴产业,让广袤乡村从“一村富”向“连片兴”转变。产业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物质基础,产业兴则乡村富。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是重点。太原市坚持“立足太原、加工全省、服务全国”定位,做足“土特产”文章,强龙头、延链条、建集群,推动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农业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56家,国家级的有10家,占全省的五分之一。酿品、乳品、肉制品、主食糕品、预制菜品、果品6个特优产业集群逐渐发展壮大,产值达160亿元。对我们各地来讲,要聚焦产业振兴,大力实施“特”“优”农业战略,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同时要在拓展延伸特色产业发展链,推动区域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实现从“一村富裕”向“连片振兴”转变。
要育新风,让广袤乡村从“外在美”向“内涵美”转变。农民富起来,既要物质财富的富,更要精神财富的富。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构建乡村和美之治是未来。太原市以各县级融媒体为阵地,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载体,以文明乡镇创建为抓手,兴教育、续文脉、立乡约、传家训、修村志、承技艺、除旧弊、办赛事……一项项关乎发展的“内核”强起来了,文明乡镇占比达到91.3%、县级以上文明村占比达到65.14%,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实现全覆盖。对各地来讲,要坚持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乡规民约、家风家教、民俗活动等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结合农村特色传承耕读文化、民间技艺,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村落保护,持续育新风,努力把农村建设成农民身有所栖、心有所依的美好家园,让广袤农村从“外在美”向“内涵美”转变。
执“千万工程”之笔,绘乡村“全面振兴”之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新征程,让我们执“千万工程”之笔,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绘乡村“全面振兴”之景,让乡村振兴的“新画卷”在三晋大地上绚丽绽放。(陈祎 雷艳玲)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