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国家文物局
近日,记者跟随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当一天普查员”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基层行主题宣传活动走进重庆湖北,以普查员的方式,用记者的视角去捕捉、去记录文物普查中的那些人和物。
晨曦初露,天色尚早,记者一行人跟着重庆市忠县文物普查队驱车前往有着“江中盆景”之称的石宝寨,开启今天的普查。
石宝寨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穿斗式全木质结构塔楼,历经400多年风雨依然巍然屹立,三峡工程蓄水位达175米后,石宝寨四面环水,在巨型围堤环绕下,石宝寨成为长江一处大型江中“盆景”。
“我选择RTK”“我选数据记录”“我选无人机”,各自选择了感兴趣的项目后,记者一行人被分为两组跟着忠县文物普查队员开始具体普查。
站在石宝寨前围堰上远望,依山而建,飞檐翘角,寨楼层层收缩,仿佛沿着山体向上攀爬,被建筑专家形象地称为“爬崖式建筑”。
“寨楼共12层,我们从寨底逐层向上进行普查。”忠县文物保护中心秦燕莎负责数据记录。跟着她的脚步,我们来到了距山门不远的“必自卑”石牌坊。
“量一下面阔和进深。这种比较高的建筑,我们会采用勾股定理去计算它的高度。”秦燕莎边说边打开了随身携带的本子,抬手落笔,随着线条逐渐铺开,缩小比例的牌坊线图跃然纸上。组员用测距仪和皮尺配合,将数据报给她,她用勾股定理计算出高度后一一标注在对应位置。
秦燕莎说:“现场绘图主要是为了记录具体尺寸,后期结合照片,就可以绘制立面线图,既是对文物资料的完善,也有利于后续保护。”
“字高0.8米,字距0.2米。”每攀爬一层,秦燕莎和队员都对壁上石刻的长宽高及石刻文字的的字高字距进行逐一记录,“普查时记录的数据越仔细,后续作图就能更精确。”秦燕莎解释道。
远山微黛,树影婆娑,在盘山路上行驶了数小时后,记者团一行抵达位于重庆市万州区的文氏宗祠。跟着普查队员的脚步,对宗祠的四至、内部具体点位进行打点绘图记录。
“文氏宗祠先后被用作祠堂、学校、敬老院等,2011年被公布为万州区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万州区文物管理所利用区级文保专项资金对文氏宗祠实施保护修缮,恢复了历史面貌。”万州区文物普查队队长李力介绍,柱山乡把这里作为乡村文化活动基地,开设新时代讲习所,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为啥子要搞文物普查?……看看有好多,都啥样,保护得好不好。”前往下一个文物点时,隐约听到不远处的广播里传出这样的声音。李力介绍,为了动员当地村民保护文物,支持文物普查,万州区编了一套村民所能理解的宣传词,通过应急广播进行播送,收效良好。
问及印象最深的事,万州区文物普查队员田路阳表示,是当地老百姓对文物普查工作的支持。“我们每到一地,都有当地的百姓主动提供帮助,不仅提供新发现文物线索,还会主动给普查队员带路,甚至帮忙打理文物点周边环境,为外业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助力。”
写稿时,脑海里闪过很多细节,看到新遗址的惊喜、上手进行设备操作的新奇、普查队员普查记录里的细节、沿途所见当地群众的质朴……“四普”人、物纷繁如织,寥寥千字难以尽述。
虽跋山涉水,文物普查的步履从未停歇;纵山高水长,保护文物的初心始终不改。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