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南京晨报
天气一冷,身边的“咳嗽声”是不是变多了?但要是出现反复咳嗽,活动后气短(喘不上气),甚至感到呼吸困难,就需警惕是不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作祟。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徐瑾提醒,慢阻肺早期发病不明显,很容易被误认为成普通咳嗽,一旦出现气促等症状,肺功能往往已经损伤50%以上。
慢阻肺老患者住院了,中西医结合打出治疗“组合拳”
小雪节气,天气变冷。日前,85岁的李爷爷开始频繁气喘咳嗽、吐黄痰,有20年慢阻肺病史的他凭借“经验”,在家自行服用消炎药后,症状非但没有缓解,甚至还出现了呼吸困难、意识模糊,被家人发现后拨打“120”紧急送医。这也不是李爷爷第一次被“120”急救车送往医院了,以往他因慢阻肺急性加重多次被“120”急救车送往医院治疗。
动脉血气分析提示老爷子Ⅱ型呼吸衰竭,确诊为慢阻肺急性加重,并伴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电解质紊乱。徐瑾介绍,确诊慢阻肺患者的气道和肺泡结构会发生改变,肺功能会出现进行性、不可逆性的下降,且进程不完全可逆,因此他们容易反复胸闷气喘、咳嗽、咳痰。在予以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配合抗感染、化痰、扩张气道、纠正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对症治疗后,李爷爷意识恢复清醒,呼吸逐渐平缓。为缩短病程,加快康复,徐医生在规范治疗的基础上,指导其正确的生活方式,并联合科室特色中药健脾益肺、化痰平喘,一周后老人顺利出院。
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这些人群上榜建议筛查名单
据统计,慢阻肺已经成为我国第三大致死疾病,患病人数近1亿人。作为一种高致残性疾病,不及时治疗,情况严重者还将导致呼吸衰竭、肺心病等。正确预防和治疗是减少慢阻肺急性发作的关键。作为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肺功能检查不仅能评估肺部功能和气流受限程度,还可以帮助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徐医生建议,年龄超过40岁,已经出现胸闷、气促、咳嗽、呼吸困难,长期吸烟或接触粉尘、油烟,营养不良,直系亲属患有慢阻肺、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纤维化等人群,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肺功能检查评估。
中医认为,慢阻肺属于“肺胀”“喘证”范畴,初因外邪犯肺,日久则累及脾、肾、心。科主任、主任医师张业清介绍,科室常用的特色中药汤剂、膏方、针刺、艾灸、穴位贴敷、中医传统功法锻炼等治疗方式,临床效果显著。“如急性慢阻肺患者使用的三子养亲汤、苏子降气汤、桑白皮汤,稳定期常用的玉屏风散、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肺汤等。”
寒潮来袭,请收好这份冬季防护指南
徐医生提醒,慢阻肺患者在冬季需格外注意。寒冷干燥的天气会使本不宽敞的气道更加狭窄,气道黏液更加浓稠。与此同时,冬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盛行,流感病毒、鼻病毒等病原体入侵机体后,容易刺激气道黏膜充血、水肿,导致慢阻肺急性加重。为此她提出以下几点预防建议:注重保暖防寒。外出时应佩戴口罩,减少冷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室内温度尽量维持在25℃左右,并定期通风。戒烟。吸烟人群慢阻肺的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8倍以上。饮食清淡,吃易消化食物,多喝水。摄入大量碳水化合物会产生过多二氧化碳,加重呼吸负担。慢阻肺患者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多饮水可使痰液稀薄,促进排痰。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肺功能与免疫能力,如骑自行车、慢跑、五禽戏、太极拳等。建议慢阻肺患者每年定期接种流感疫苗,每五年接种肺炎疫苗,体质较弱的人需勤洗手、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通讯员 徐瑾 屈璟秀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钱鸣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