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安晚报
自从雍正去世第二天(1735年10月8日)公布,至乾隆二十年(1755)4月30日张廷玉去世,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荣誉两次被取消,最终,在张廷玉去世后,乾隆帝又恢复了他的这种荣誉。也就是说,在乾隆帝手中,这种荣誉两废两立,其背后的故事,折射着张廷玉这位康雍乾三朝元老的荣辱辛酸。
张家势力
张廷玉为官谦逊低调,大有乃父之风,陪侍在乾隆帝身边,朝乾夕惕,如履薄冰,颇得乾隆帝器重。可是,乾隆六年(1741)12月4日,东阁大学士、左都御史刘统勋的一个折子,让张廷玉顿时浑身冷汗!
刘统勋(1700-1773),山东诸城逄哥庄(今山东潍坊高密市逄戈庄)人,出身世代官宦之家。中进士之后,他从刑部侍郎开始,历任漕运总督、工部尚书等,直到东阁大学士,管礼、兵,吏、刑部,兼尚书房总师傅、国史馆总裁、首席军机大臣、《四库全书》正总裁……当然,张家从张英开始,到张廷玉本人,均为宰相;张廷玉的兄长张廷瓒,是康熙十八年(1679)二甲第二名,侍读学士;弟弟张廷璐,榜眼(殿试第二名);张廷珩二甲第一名(传胪);张廷玉长子张若霭,本来是探花(一甲第三名),将探花让给别人,成为二甲第一名;次子张若澄,入值南书房,等等,家族势力肯定比刘家大。正因为如此,刘统勋就制作了一个张氏姓名、职务表,称“一部缙绅录,半部桐城张”,向皇帝建议:三年内张氏各官“不得升转”。刘统勋罗列的张氏人物中,还包括桐城张氏及其亲家姚氏人。“缙绅录”,就是当官者名册。整个名册中,张氏达到一半!
乾隆帝认真看了刘统勋上奏的这个表格,认为张家当官人数确实多,官儿当得也不小,但都是通过科举考试提拔上来的,没有什么“歪门邪道”。虽然刘统勋的“三年内不得升转”的建议没有被采纳,但这件事在张廷玉心中激起了不小的波澜:刘统勋正直敢言,这是他的一贯风格,但企图撼动张家在朝势力,这不是一般人轻易敢决定的——能说刘统勋身后没有力量吗?
奏折被否
乾隆七年(1742)3月11日,张廷玉向乾隆帝上奏折,请求让他的长子张若霭承袭他因功获得的三等伯爵爵位。乾隆帝回复道:“我朝文臣,无封公侯伯之例。大学士张廷玉伯爵系格外加恩,其奏请与其子张若霭承袭之处不合。今著戴于本身,伊子张若霭不必承袭。”言明本朝文官没有封公侯伯的先例;张廷玉之所以被封了三等伯爵,是格外开恩;让儿子承袭爵位,不可能。
张廷玉对清朝各项政策法规的研究水平都是很高的,而且是很多新规的制定人,他不可能不知道文官爵位传承的规矩,可他为什么偏要“卖面子”向皇帝提出这样的请求呢?
文官封伯爵爵位是一种无上荣耀,这当然是一个重要方面,但“三等伯爵”的待遇,也不是一般人能无视的。三等伯爵的年俸为460两银子加460斛粟米,而大学士的年俸仅为180两银子,三等伯爵的俸禄是大学士待遇的两倍多!而且,三等伯爵,不论在位与否,俸禄不变。另外,三等伯爵的爵位,合法承袭为16代。如果一代按18岁计,至少能传承288年。再者,有清一朝,总共产生三等伯爵66人,其中汉人仅张廷玉一人。
自己的请求被皇帝否决了,这对张廷玉来说,心中无异于打翻了五味瓶,而且感到十分无趣。
龙颜大怒
从乾隆十三年(1748)开始,张廷玉萌生辞职念头。当他把这一想法透露出来时,乾隆帝说,你既然已经配享太庙了,就应当为大清鞠躬尽瘁,还谈什么回归原籍呢!
或许是上了年纪的缘故,张廷玉当年草拟、缮写各种文件,从来不出差错,可单单这一年的十一月、十二月,张廷玉连续三次出现工作“过失”,相继被处罚俸、降级。这让张廷玉感到十分难堪,尤其是在乾隆十四年(1749)正月初三,大年的喜气正浓,乾隆帝在表彰傅恒在西北疆场立下汗马功劳时,貌似不经意地将话锋一转,说:“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亦因勤慎翊赞,封爵酬庸,何尝有汗马功劳耶!”这让在场的老臣、当年的老师张廷玉简直无地自容。
当年11月25日,乾隆帝终于同意张廷玉致仕,以原官职告退,并赐诗三首。
据说当时朝中有人议及张廷玉配享太庙的事,这让张廷玉担心这一特殊待遇日后可能生变,于是他在12月9日上朝时,对乾隆帝说:“蒙世宗遗命配享太庙,上年奉恩谕,从祀元臣不宜归田终老,恐身后不获更蒙大典。免官叩首,乞上一言为券。”意思是说自己去世后,能否配享太庙,请乾隆帝写个“券”,类似今天的“承诺书”。
这一请求让乾隆帝“大不悦”,但是,乾隆帝还是满足了张廷玉,“明颁诏旨”,并写诗以赠。允许致仕是“特恩”,配享太庙更是“特恩”,按照惯例,张廷玉在第二天上朝时,应该对此亲表谢恩,可第二天一早,风雪交加,已经78岁的张廷玉颇感出行不便,就嘱咐次子张若澄代为谢恩。可以说,这是不折不扣的“无视皇上恩典”。
乾隆帝令军机处写一份上谕,准备责问张廷玉。不料次日一早,张廷玉竟然亲自来谢恩了!这让乾隆帝更加恼火:我的上谕还没有发出,你是怎么知道的?昨日天寒不便,今天就方便了?简直欺君太甚!乾隆帝一气之下,取消了张廷玉配享太庙的待遇,革去爵位,暂不许归籍,留京待罪!
身后“虚名”
乾隆十五年(1750)3月初,乾隆帝念及老师张廷玉三朝元老,为国一生,勤勉低调,感觉不宜太过绝情,又颁旨恢复其配享太庙的待遇。
3月13日,张廷玉上朝面见乾隆帝,告知自己将于3月16日启程南归,乾隆帝同意了。
可是,事情就这么蹊跷!3月13日,张廷玉刚刚拜毕乾隆帝,皇长子就不幸去世了,乾隆帝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79岁的张廷玉颤巍巍来到圆明园,依惯例随班,即按照官位等次入朝供奉,不敢也不便提归籍的事。一个月之后,他再次面见乾隆帝,提及南归的事。乾隆帝闻言大怒,令张廷玉自省:是否当起配享太庙的待遇?
张廷玉吓坏了,赶紧说:“伏乞罢臣配享,并治臣罪!”20日,张廷玉南下归籍。
乾隆帝觉得皇子刚去世,张廷玉毫无眷顾之情,于是再次罢其配享,并昭告天下。同时,张廷玉的亲家、四川学政朱荃因母丧不报、贿赂科场考官案发,张廷玉受到牵连,被处“尽缴历年皇帝所赐之物”。至此,这位当年的帝师、宰相算是颜面尽失。
乾隆二十年(1755)三月,张廷玉去世。乾隆帝闻讯,或许念及老臣旧绩,或许念及师生之情,或许是为了笼络朝中臣僚,又恢复张廷玉配享太庙待遇。
可是,这一次的恢复,张廷玉已经不知道了。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