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能大庆热电的工匠密码

华能大庆热电的工匠密码
2024年11月26日 05:28 媒体滚动

转自:黑龙江日报

华能大庆热电远景。

毛立军(右)现场“出诊”。

□文/摄 本报记者 崔立东

凌晨四点的锅炉车间,毛立军突然站住,身体靠近正在运转的设备,抬手示意……身后的徒弟们顿时止步、“静音”。循声觅源,只听见目标设备运转声中隐约透出一丝杂音。毛立军轻轻把手掌贴在设备上,屏气凝神,仿佛在为这个庞然大物把脉问诊。

这是发生在华能大庆热电有限公司的一个普通的凌晨。在这里,毛立军带领一群年轻热电人,用这样近乎苛刻的“工匠精神”,坚守能源阵地,为“哈大齐”工业走廊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清洁能源,为安全保供、绿色发展奉献着光和热。

毛立军:热电行业中的“锅炉医生”

1991年入行,2013年毛立军被调入华能大庆热电。

“刚来那会儿,大家都说两台新锅炉运行得挺好。”一位老员工回忆道,“但毛工却说‘90分的成绩里,还藏着10分的潜力’。”这句话,成了毛立军带领团队开启“精益革命”的序幕。

从此,这位锅炉“老把式”开始了令人惊叹的“猎分”行动:反复优化锅炉干渣处理,一遍遍调试制粉系统,精准调校一次风配置,潜心改进脱硝工艺……日复一日。

一年后,两台锅炉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成绩单:热效率一举跃升2.09%和2.49%。这个看似普通的数字,让企业每年少耗标准煤2.2万吨,节省成本1200多万元,相当于一个小型森林公园一年的碳汇量。

对毛立军来说,这只是开始。2014年,他把目光锁定在了一个行业难题上——脱硝系统的氨耗居高不下。

经过4个月的反复试验,他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案,两台锅炉的脱硝系统氨耗降低了50%,这套方案每年为企业节省150余万元。这一成果不仅在公司内部推广,更在行业内树立了新标杆。

2016年,他又带领团队进一步优化锅炉性能,使一号锅炉效率提升0.4%,二号锅炉提升0.1%。

“毛老师太神了!”27岁的集中控制室主值班员王逸枫崇拜地说,“他摸一摸管道就能说出温度,听一听声音就知道哪里出故障,真不愧为‘老中医’!”

在车间,毛立军有个习惯,走到哪都习惯用手摸摸,走到哪都习惯侧耳倾听。33年来,他用这种独特的“问诊方式”,赢得了“锅炉医生”的美誉。

“您是怎么练就这身本事的?”年轻人总爱问他这样的问题。毛立军笑着说:“设备也不是冰冷的铁板一块,对待它你得像大夫一样用心把脉,悉心呵护。”

这种用心处处体现在毛立军日常工作中,他带领团队展开了一次次的技术革新。从锅炉干渣处理到制粉系统,从一次风配置到脱硝工艺,每一个环节都被他反复推敲、优化。

热力运营部副主任王田宇感慨道:“毛老师就是我们团队的定海神针,每次遇到重大技术难题,只要他在场,我们心里就有底。”

几十年的努力和奉献,毛立军收获了一大堆创新成果,赢得了省劳动模范、省五一劳动奖章等几十项殊荣,成为公司年轻人心中的楷模和标杆。

赵昱昊:热工专业的后起之秀

一次技术交流会,眼前这个略显稚嫩的小伙子没入各路大咖的“法眼”。可是,当他一开口,大家却发现这个年轻人“来者不善”,从理论到实践再到表达,表现完美,无可挑剔。

今年36岁的生产部热工专业工程师赵昱昊用“2552”这个独特的数字代码记录着自己的成长:2年班员、5年技术员、5年班长、2年专工。

这像是一个方程式,每个数字背后都是无数个加班的夜晚和黎明。

从技术达人到创新领路人,赵昱昊的转变源于一次难忘的经历。

那是一个寒潮来袭的深冬,灰库顶部气阀频频报警。一周时间,他带领团队顶着刺骨的寒风,爬上十几米高的灰库,记录每个零件的症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不仅找到了故障原因,还制定出一套标准化“治疗方案”。

“那天看到几个年轻人围着设备讨论得热火朝天,我突然意识到创新不该是‘独角戏’。”于是,青年创客工作室应运而生。这里不仅是创新的孵化器,更成了年轻人追梦的加油站。

工作室里,一场场头脑风暴过后,一个个创新成果破茧而出。短短几年,他就收获了2项发明专利和10项实用新型专利,工作室成员也在省级“五小”创新大赛中摘金夺银。

前不久,赵昱昊获评“龙江工匠”称号。

“‘工匠’招牌不是挂在墙上看的,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持续擦亮、发光。”赵昱昊的这句话,也成了整个团队的行动指南。

王田宇:运行部的“启停机专业户”

2019年8月的那个暴雨夜,让身为热工运行部副主任、值长组组长、高级工程师的王田宇记忆犹新。

这场暴雨,让机组一次风机跳闸、脱硫保安段控制电源失电、脱硫吸收塔搅拌器运行停摆……险情一个接一个。

“老王,这下麻烦大了!”值班员的声音有些发颤。号称“启停机专业户”的王田宇却镇定自若,他分析险情、布置任务,让大家各就各位、各司其责。

遮盖、检查、重启,恢复一次风机;跟进脱硫系统……王田宇有条不紊地部署任务,排除着险情。凭借丰富的经验,他临危不乱,沉着指挥,在团队共同努力下最终化险为夷。

那个雨夜,成了华能大庆热电的一堂课。王田宇带领团队不仅成功化解险情,还树立了一个完整的应急处置范本,

王田宇“启停机专业户”的名号也更做实了。

什么叫“启停机专业户”?老王憨憨地笑了:“这种涉及停机启机的状况多数都让我赶上了,再加上我处理的比较好,就落得这么个名号。”

运行部是华能大庆热电的核心,也是员工最多的部门,有员工87名,平均年龄仅32岁,38岁的王田宇在部门已经是“老同志”,于是他也就得了“老王”的尊称。

在“老王”的带领下,通过几年的努力,运行部把锅炉效率提升到了93%以上的“新高度”,还实现了污染物排放合格率99%以上的“天标”。尤其是率先实现的“全负荷脱硝运行”,为企业节约2000余万元改造成本,也在行业内树立了新标杆。

让“工匠精神”引领企业创新发展

华能大庆热电门口悬挂的“大庆热电工匠学院”的牌匾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是大庆市总工会新近授予的荣誉。公司内,毛立军劳模创新工作室、工匠创新工作室、青年创客工作室更将公司创新的氛围拉满。

党建工作部干事刘洋告诉记者,自2016年成立以来,公司各工作室创新成果丰硕,仅毛立军工作室就完成了15项攻关课题,收获11项国家专利,发表20余篇专业论文,获得了省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他们攻克了包括350MW机组超临界直流锅炉30%负荷深度调峰在内的20项行业难题,累计申请国家实用型专利85项,发明专利17项。《一种火电厂汽轮机热力疏水器》《一种磨煤机排渣口结焦处理装置》等专利均已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

公司总经理刘洪宇告诉记者,“劳模”“工匠”“创客”等创新工作室在推动科技进步、绿色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公司“机组安全运行的基石、提质增效的先锋、人才培养的摇篮”。

期待华能大庆热电继续创新续写华能故事,让工匠精神绽放新光芒。

◎记者手记

高铁在松嫩平原穿行,转眼便到大庆。

初冬的清晨,轻纱般的霜雾笼罩着大地。远处的油田井架如变形金刚般巍然矗立,守护着这座英雄城市的荣光。

走进华能大庆热电,你能真切感受到这个年发电量达30亿千瓦时的能源巨人的分量。它不仅是“哈大齐”工业走廊的能源命脉,更是温暖1351万平方米城市空间的“大火炉”。

这座现代化的热电企业,偌大的厂房内,智能设备正有条不紊地运转。在这些钢筋铁骨的机器设备轰鸣声中,我分明听到了一群热血工匠激情的心跳声。

他们或在凌晨的设备间“听诊问疾”,或在寒夜的控制室全神贯注,用智慧和汗水为这座城市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光明与温暖。

那间被称为企业“心脏”的集中控制室,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这里汇聚了企业三分之一以上的人才力量,他们“五班三倒”,昼夜无眠。在幽蓝的屏幕前,年轻的值班员们目光专注;在创新工作室里,青年创客们挑灯夜战……每一个画面,都在讲述着一个创新型企业的蝶变。

他们身上,既有大庆“铁人精神”的执着基因,更迸发着新时代青年敢为人先的创新锐气。

走出公司大门,回望这个充满活力的企业,记者不禁感慨,正是这些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坚守,铸就了熠熠生辉的工匠精神;也正是这些默默奉献的追光人,用智慧和创新托起了一座城市的光明与希望。这里的每一位劳动者都在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责任、担当、梦想、荣光。

初冬的风虽冷,但我似乎能感受到温暖在环绕、炽热在升腾。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大庆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2-02 先锋精科 688605 --
  • 11-29 博苑股份 301617 --
  • 11-26 科隆新材 920098 14
  • 11-25 佳驰科技 688708 27.08
  • 11-22 英思特 301622 22.3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