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环境网
“为国育才、为党育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员教师致力于激发环境教育的“动力、能力、活力、合力”,高质量培养环境人才。
70余年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通过教学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企业调研等手段,帮助学生发现、认识我国环境问题,从而产生保护环境的动力。比如,要求所有学生参加野外环境资源实践教学,党员教师与学生同行、同吃、同住、同学、同研。野外环境资源实践教学成为“沉浸式”启智育德、言传身教的阵地,在实践中强化“为国家尽责任、为人民尽义务”的创新型环境人才培养,全方位引航学生树立环境意识,激发学生将内心爱国热情转化为保护绿水青山的行动。
培育国家需要的环境人才,必须坚持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以培养生态文明理念为核心,形成了以全校通识通修课程为基础,以专业必修选修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补充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将生态文明教育理念全面落实到各个学科体系、教学体系和教材体系中。以环境通识教育和环境素养培育为底色,以环境问题现状与案例分析为拓展,以环境技术链接赋能,以环境劳动能力塑造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多种思政教学方法,党员教师运用互动式、专题式和辩论式教学,课堂讨论,野外考察等方式,坚持“知行合一”,全面提升学生环境素养和能力。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以培养祖国需要的“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险、勇敢承担时代使命”的爱国者为目标,党员教师在环境教育中特别关注青年学生的实践活动。在校期间,对低年级同学,学校鼓励他们从自我做起,从维护宿舍和校园环境、爱护花草树木、绿色消费、低碳出行等具体小事做起;对高年级同学,则推出定期周边志愿服务、生态保护主题实践、项目制调研等活动。通过参与“守护母亲河”“与千湖同行”等品牌实践活动,学生们走遍武汉166个湖泊和165条江河,用脚步丈量绿水青山的同时,也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写进了心间。在寒暑假期间,鼓励大学生了解家乡、建设家乡,深入家乡企业、社区实践,“三下乡”“带环境法典回家乡”等活动得到了热烈反响,获得了各界好评。毕业后,学校鼓励学生扎根基层,用激情和汗水反哺家乡,书写祖国绿水青山新华章。许多杰出校友支边援疆,参与找矿战略行动,践行“两山”理论,守护生态安全底线。
要把高校环境教育发展好,离不开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环境教育教师队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一方面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形成“理论学习+业务研讨”的主题党日学习机制,培养确保教师学深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赓续地大人为国找矿、地质报国的红色基因,具备深厚全面的生态文明理论功底。另一方面打开产学研用大门,鼓励教师走出去、企业走进来。通过高等院校、产业集群、政府等的党建合作、挂职交流、学生联合培养、科研平台共建、“揭榜挂帅”解决实际环境问题,让教师开阔视野格局,积累丰富的环境实践。比如,积极响应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启动“地质e站”等项目,让党员教师把环境信念、知识、方法技能广泛传播,不断推动党建深度融入环境人才培养。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