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陶雅雯
初冬时节,沿着兰永公路一路向西,伴着丹霞地貌,临着高峡平湖,便来到了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北部的永靖县。在中国地震局、甘肃省地震局的大力帮扶下,永靖县通过规划建设“减灾林”、种植发展百合产业园、建立地震预警乡镇应用终端等,使产业、科技、生态等“N”种帮扶模式全力“变现”,带动地区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多元进步。
生态帮扶,共筑“减灾”文化内涵
龙汇山,地处永靖县城西的刘家峡水库库区,黄河与洮河一清一黄汇聚于此,形成明显分界线;高家山与雾宿山在这里相聚,形成水旱四龙会聚景观,龙汇山因此而得名。
黄洮交会
长期以来,永靖县龙汇山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严重威胁着刘家峡水电站的正常发电和使用寿命,也直接影响永靖县及下游居民的生产生活。自2000年开始,中国地震局与永靖县共同商定,在永靖县城西的刘家峡库区龙汇山建设生态扶贫示范工程,架设输水管道,植树造林,绿化荒山。
“减灾林”建设情况
龙汇山“减灾林”发挥生态效益。在中国地震局定点帮扶的引领和带动下,永靖县同时采取政府主导、干部职工义务投工投劳等形式,实现了涵养库区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黄河上游水道的目标。
“我们管理站24小时正常值守轮班,夏季主要运营闸房喷水头的维修以及与泵房的抽水合作,冬季主要以维持7个月的防火及常态化的轮班值守为主,同时也要做好全区域的值班巡山查林,在各泵站的二级泵站设有防火技工。”永靖县龙汇山林业管理站负责人王国成说。水源地保护工作如今已成为永靖县委、县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配合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通过不断完善水源地保护应急预案、加大水质监管力度、空地绿化等措施,多措并举建设安全型、绿色型水源地。
减灾林
在植被、廊道、碑刻等生态景观的整体规划下,龙汇山“减灾林”已成为保护刘家峡水库的重要屏障,是游客旅游休闲、登高远眺以及展示中央定点帮扶成果和传播防灾减灾文化的重要窗口。同时,“减灾林”也有防风固沙的作用,为当地生态建设增加“双重屏障”。为宣传减灾文化,作为减灾林的配套景观,中国地震局还在龙汇山减灾林建设了减灾文化碑。“龙汇山的改造同时也发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规划建设这样的文化碑和广场,能够更好地宣传防震减灾文化知识。”甘肃省地震局办公室主任李文博表示,实施刘家峡库区龙汇山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将丰富和拓展中国地震局定点帮扶龙汇山“减灾林”项目的减灾文化内涵,助力生态效益长远发展。
减灾文化碑
科技帮扶“抓手”——“院士林”。龙汇山西片的“院士林”现有绿化面积近500亩,栽植侧柏、云杉等各类苗木近6万株,水利管网5公里,抽水泵站2座,更好赋能县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此,甘肃省地震局办公室主任李文博表示:“现在我们要延续生态帮扶,以‘院士林’为抓手,吸引各个行业院士来这里进行主持课题项目等活动,留下属于自己的一棵树木,引领一些新的科技元素注入永靖,实现科技帮扶的最终目的,在农产品发展、文化旅游等各方面注入活力,扩大在科技界的知名度。”
产业帮扶,助推特色农产品“优+”升级徐顶乡,位于永靖县东部,海拔2000多米的高海拔山区孕育了被农科专家称为“百合壤”的黑麻土。
徐顶乡百合产业园
“科技+电商”,徐顶乡百合产业园的综合发展。生产周期长、储存周期短的矛盾是永靖县徐顶乡百合发展的难点。为提高百合售价,增加农户收入,徐顶乡于2014年成立了“金土蛋”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传统农业产业升级,夯实产业基础,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图片6.jpg图片6
中国地震局帮扶及招商引资投入下的徐顶乡百合产业园,有百合展厅(电子商务)、初加工车间、无菌车间、鲜百合冷库等多个完备设施,形成了集“收购贮存、技术加工、直播带货、宣传展销、科技培训、电子商务”于一体的发展态势。
百合展厅
大学毕业后就在这里工作的唐仲涛,如今已成为“金土蛋”合作社的负责人之一,也是合作社直播带货的主播。“我在这里工作了四年,属于返乡就业,三联村这边百合产业运转得较好,已经形成了产业链。”唐仲涛说。借助抖音电商平台,充分发挥正能量主播、高校毕业生等新业态群体优势,徐顶乡多角度多层次宣传推介徐顶百合,打通线上销路;此外,多元产品的推出、高校合作、专家工作室的建立,让技术创新成为百合产业发展的“亮点”,徐顶乡传统的百合产业逐渐走向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
技术试验改良成就优质百合良种。徐顶乡徐家沟村百合鳞片扦插繁育试验示范基地于2023年建成并投入试验种植,利用鳞片扦插繁育技术,对优质独头百合鳞片进行繁育。经过精心培育和管理,百合鳞片出苗率高,品质优良,有效解决了农户对优质百合的需求,降低了百合种植成本。
百合鳞片
“将百合鳞片拔出一瓣种在地里,深度达15厘米左右,上面附以麦草来保温。百合作为根茎类作物,每一瓣上的丝在种植后会变成根,每个根上会长出一个小百合球,最终会形成品质良好且体型较大的百合,可以改善由于连续重茬种植导致的种源退化难题。”甘肃省地震局驻徐顶乡徐家沟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杨义煊说。
百合鳞片扦插良种繁育大棚
今年4月,徐顶乡利用中央定点帮扶资金23万元,扶持100余户群众推广实施百合鳞片扦插良种繁育示范“半亩苗”计划,在徐家沟、久长沟和三联村率先试验推广,利用群众自家半亩地,推广实施并积极引导群众自发开展百合种球繁育。
技术帮扶,完善地震预警乡镇应用终端
今年6月,甘肃省的地震预警正式面向全社会服务,永靖县作为中国地震局、甘肃省地震局的重点帮扶对象,地震预警乡镇应用终端从去年开始已在各级乡镇进行试点应用,实现技术帮扶下乡镇发展的新模式。
徐家沟村地震预警应用终端试点
“我们永靖县作为乡镇级地震预警全国试点之一,并入全国网络;开发的地震预警微信小程序,预警后自动实现倒计时,通过震动语音提示来进行预警,目前已经正式面向全社会服务。”杨义煊说。
“我们鼓励大家通过微信小程序接收信息,来减少由于时效不一引发的信息延迟等问题,发挥我们的行业优势,全方位实现定点帮扶的目标。”甘肃省地震局办公室主任李文博说。
自1992年中国地震局被正式确立为永靖县的中央对口帮扶单位以来,肩负起定点帮扶的重要职责,依托永靖县的地域特色与资源优势,通过派遣干部挂职、筹措引进资金等方式,成功实施帮扶项目超百项,精心构建了以产业帮扶、科技帮扶、减灾帮扶为核心,辅以生态帮扶、教育帮扶等多维度的“3+N”定点帮扶模式,这一独具特色的“永靖实践”也于2022年入选40个“国家治理创新经验典型案例”。2020年2月,永靖县提前退出贫困县序列,地震局定点帮扶的“N”种模式还在进一步开发中,其深远意义与示范价值还在不断提升中。
记者 陶雅雯
责任编辑:樊醒民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