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千龙网
2024年10月29日中午,北京门头沟区斋堂镇沿河口村,40岁的魏强吃完饭后,坐在新家的沙发上,沏了一壶茶。窗外崭新的村道上,月季花开得正好,村口的河道旁,几十名工人还在忙碌地施工。
沿河口村是门头沟区灾后整村异地安置的村庄之一,也是最早实现交付的村庄,村庄采用装配式建筑,2024年春节之前,就具备了入住的条件。如今,重建后的沿河口村,在核桃树下可以看星星,在石头城里也能观山景。
长城脚下,古老村庄重生
魏强是最早搬入新居的村民之一,在这个长城脚下的村庄里生活了四十年,他习惯了小山村的宁静和安详。
沿河口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村庄最早的建立时间,可以追溯到明代万历年间。村子建在一道幽深的峡谷出口,村后山腰上,两座敌楼拔地而起,宛如一对守着谷口的警卫。一条小河沟从山谷中蜿蜒而出,汇入不远处的永定河干流。沿河口村就建在谷口与河边的平坦河滩上。
2023年那场洪水到来时,山谷里的河沟水位暴涨,和永定河的河水汇合,漫进村庄。魏强带着家人,和村里其他人一起到山上的敌楼中避险,在那里一直等到洪水退去。
三天后,回到村里的村民发现,大多数房子都出现了问题,地基下沉、房屋裂缝……魏强家的院子,有一半成了危房,不敢再住人。不只是魏强一家,所有乡亲都面临着一道前所未有的难关。
洪水之后不久,沿河口村党支部书记唐巨轮接到通知,沿河口村被选为整村异地安置的村庄。新的房子未来可期,但面前的难题仍然需要克服。
救灾和搬迁,几乎在沿河口村同时进行。沿河口新村位于老村东部,北部山体全部搭建安全护网,同时,新村周围修建了防洪沟渠,最大限度保障村子不受山洪侵袭。魏强对新村并不陌生,他小时候,那里有一片树林,有许多百年老树,尤其是数十棵老核桃树,每一棵的直径都超过1米,一人无法合抱。秋天的时候,孩子们会在树林里捡核桃。
新的村庄,用时半年建成
2023年11月,距离洪水过去三个月后,施工队进入了选定的新村,挖开砂石,平整地基,开始为新村的建设做准备。
沿河口新村的建设,采用了装配式建筑。这是当前最新的建筑方式,把房子分解成一个个混凝土模块,在工厂浇筑完成后,直接拉到地基处装配,像搭积木一样盖房子,速度更快,成本更低。
所有新房子都是新式风格的两层小楼,由设计师特别设计,村民集体选择。项目总建筑师薛峰解释,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村庄提升的需求,把群众需求和生活场景带入设计,再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想象融入细节。为此,新村特地保留了村口20多棵核桃树,以及台地地形和大石头,依“树”布局村庄,因“石”形成山区村落特色,为村民留住有记忆、有烟火气的生活。
针对村里老年人多的情况,新村还特别进行了适老化设计,在场地和住宅出入口高差处设置坡道,室内开关面板和插座设置也更加适老。
2023年12月初,最早的模块开始进场。那段时间,魏强几乎每天都在工地上,尽管不用他干活,但看着自家的新村一点点建起来,会让他心里安定许多。守在工地上的,不只有魏强一个人,许多沿河口的村民,在那个冬天,都把每天看看新村,变成了日常必须的活动。
2024年1月30日,所有房子的钥匙都交给了村里。这座数百年的京西山村,在老村不远的地方,完成了重生,每一家都是二层小楼,按照建设前各家各户的需求,房子大小不同。
2月4日,魏强40岁生日的前两天,他和家人搬进了新居。搬家那天,魏强做了一桌子菜,招待邻居和进村的访客。在新家里,可以过一个安心温暖的年了。
和魏强一同搬家的,还有刘玉金一家。刘玉金也在家里摆了流水席,刘玉金妻子做了一大锅红豆饭,炒了时新的蔬菜,刘玉金自己下厨,做了一锅红烧肉。
村民们走进新村,走进魏强和刘玉金家,参观他们的新家,也憧憬着自己入住后的未来。
百年老树,成了新村美景
洪水中劫后余生的核桃树在新村选址的时候被特意保留了下来,成了新村最好的风景。
山上的长城和敌楼,仍然遥遥在望,和过去的数百年一样,守护着这座山谷和谷口的村庄。村里在山坡上整理了步道,沿着步道攀登几十米,就能看到整个村庄和村庄之外的河流与道路。
搬进新居,并不意味着新村真正落成了。事实上,后续的工作还有许多,道路、绿化、环境、公共设施等。新的村庄,应该也有新的气象,2024年开春以后,新村就没有停止过忙碌。
唐巨轮觉得,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老的村务、新的建设,每一天都有不同的工作。一直到2024年即将过去时,村里的各种后续工程才渐渐开始收尾。
如今的沿河口村,有了新村的气象——碎石铺成的小路,蜿蜒地穿过一座座小楼,两侧种满了树木花卉,待来年春天,这里的鲜花一定会开满一个个小院。
大多数的人家,也都在入冬前完成了装修,随时可以入住。不少人正在迁移老屋里的取暖设备,洪水前,沿河口村已经完成了清洁能源的改造,村里所有人家,都用新型的设备取暖,村民都可以在这里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石头村里,打造新的产业
一个村庄的搬迁,不只是村民们换了一座房子,更需要一个新的产业,支撑整个村庄的发展。
就在恢复重建的过程中,唐巨轮和村民们就找到了新的村庄产业——瓦罐豆芽,这是沿河口村的传统手艺。
唐巨轮说,洪水之后,村里一直在做瓦罐豆芽。到了2024年,销量更好了,仅做瓦罐豆芽这一项,就给村里带来了20万元左右的收入。
早在建设之初,新村的规划其实就预留了旅游业发展的空间。
每栋小楼,都设计了可以改造成民宿的空间,依托京西大山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这里是得天独厚的京郊打卡地。
事实上,在装修的过程中,许多村民都专门设计了客房。而且,对村集体来说,怎样利用村庄的资源,开发村庄的价值,获得村庄发展的资源和资金,需要进行更多的设计和考虑。
随着村民们完成新房装修,新的产业也即将展开。
在新村里,数十棵百年老树散落在村庄各处,或倚小楼,或靠山崖,每一栋房子的外墙,都以碎石装饰,和身后的京西大山、巍峨长城融为一体。
“核桃树下看星星,石头城里观山景。”这是新的沿河口村建设时的初衷和目标,也是沿河口村发展文旅产业的基础。而随着交通的改善,从门头沟城区开车到沿河口村,如今只需要1小时左右,沿途还有看不够的山水美景。
唐巨轮希望,这个洪水后重生的村庄,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这些陪伴村民们长大的核桃树下,也将再次热闹起来。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