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健闻咨询》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上药云健康与镁信健康近期正就合并等事宜进行协商,或考虑携手一起冲击上市。
上药云健康去年披露的C轮融资金额高达5亿元;而镁信健康由上药云健康分拆成立,几年前估值就已达到百亿元量级。过去,在医药行业创新的潮水中,这两家公司都迎来了高速发展,在行业里享有盛誉。
如今,上药云健康已成立近十年,镁信健康成立七年,理应进入项目收获期,然而面对更加理性的投资人以及收紧的IPO通道,上市已成为一道更难跨越的门槛。
为了加快上市进展,上药云健康与镁信健康正考虑进行强强联合的可能性。上药云健康营收规模更大,而镁信健康的“互联网+医+药+险”的模式更具商业想象力,估值也更高。两者如果进行合并,那会是一个足够“性感”的商业故事。
沉寂两年的百亿独角兽
2015年,上海医药成立了一个处方药新零售“互联网+”的平台——上药云健康,成为其布局药品零售的重要触角。
成立不到半年,上药云健康就获得了超11亿元的A轮融资,拥有互联网技术、供应链管理优势的京东是出资方之一,此后几年间,上药云健康又先后完成了四轮融资。
上药云健康最初的业务探索从新特药销售开始,着重切入点是处方实现和服务的平台化,即处方的实现与服务“互联网+”化,上海医药将旗下最主要的DTP网络上药众协划给上药云健康,并通过不断收购在国内率先完成DTP(指直接面向患者提供更专业医疗服务的药房)药房的品牌整合。
据上海医药2023年财报,上药云健康已拥有200+家DTP专业药房及授权院边店,其中获批双通道资质的数量100+家,DTP专业药房覆盖全国25省66市,累计已与300多家新特药企达成合作。
2017年至2018年间,上药云健康的商业模式开始聚焦于处方的支付,镁信健康便诞生于这一时期。
2017年,上药云健康成立两年之后,COO张小栋作为创始人打造了子公司镁信健康,打造健康险行业知名的PBM模式(药品福利计划),即第三方管理组织通过协调药品企业、医院、药店、保险公司、参保人等多方关系,实现药品费用增长控制和医疗服务质量管理。
2020年全国开始大面积推行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惠民保后,镁信健康深度参与了100多个城市惠民保项目的药品服务。母公司上药云健康便是镁信健康的药品供应商之一。
背靠医药背景的股东,镁信健康凭借卓越的药事服务能力迅速成长为业内龙头,其选择的“药品+保险”的模式也恰逢其时,彼时的中国健康险行业正高速发展,随着线上渠道的成熟,健康险从产品到渠道都迎来裂变。2014年,健康险的保费规模仅为1587亿元,而2018年已达到了5448亿元,行业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6%。
镁信健康在时代的浪潮中也迅速蜕变,5年间拿下5轮超30亿元融资,估值也突破百亿元,成为新晋独角兽。其中,仅在2021年镁信健康就先后完成两轮、共30亿元的融资。
虽然在从属关系上镁信健康是上药云健康的子公司,但不论发展势头还是“医药+保险”这一业务模式所待表的想象空间,都使镁信健康一跃成为明星企业。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镁信健康这几年间的成绩很为集团增光添彩,集团内部对镁信健康有很好的评价。
曾有公开消息介绍,2021年镁信健康曾计划赴港上市,并委托了摩根士丹利作为上市辅导机构,但由于财务合规问题,上市计划没能如期进行。
此后,便是中国健康险行业的暴风骤雨,监管部门屡屡出手,规范行业发展。
2021年10月,《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施行,被业内喻为“互联网人身险最严新规”,对互联网人身险的经营门槛、产品范围等做出了严格限制,使商业健康险原本的一百多家供给方锐减至22家,约80%的公司失去供给资格。镁信健康、思派健康、圆心科技这几家创新支付的明星公司也屡屡因违规被点名。
在严厉的政策法规下,镁信健康的部分业务受到影响,曾经的百亿独角兽为冲击上市只能另寻出路。
资源整合,做大营收
上药云健康已经到了不得不上市的时候。在成立的第十年,投资人开始期待项目退出,但上市之路并不算好走。
在医药互联网赛道短暂繁荣的2021年前后,思派健康与圆心科技屡次递表折戟,终于在2022年12月,思派健康于港交所挂牌上市,股价表现却并不如意,股价短暂上涨后便开始大幅下跌,总市值从最高点的300亿港元缩水至如今不足40亿港元。
五闯港交所的圆心科技于今年2月通过聆讯后,迟迟未有下一步动作,或已再次放弃上市计划。
不论镁信健康还是思派健康、圆心科技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困境,同时也是医药互联网赛道许多企业的困境——被质疑科技公司沦为卖药平台,从营收来看,药店收入贡献了两家公司营收中的绝大部分。
严重的亏损则进一步加深了企业的压力,2020-2023年四年间思派健康累计亏损超64.19亿元,圆心科技2020-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三年半累计亏损23.67亿元。
更重要的是,思派健康的上市使上药云健康与镁信健康失去了先机。上药云健康在2015年成立之时,在国内率先完成了DTP药房的品牌整合,直到2017年思派健康才开始进入DTP药房领域,但多年来上药云健康却迟迟没有启动IPO,被思派健康抢去了风头。
“上药云健康对市场的敏感不够高,推动企业组织发展和变革的节奏也不够紧迫。”一位相关人士向《健闻咨询》透露,作为拥有大量国资背景的国企下属子公司,上药云健康的内部氛围更偏向国企风格,而非“互联网+”企业,早年间企业的生存压力也较小,“直到近两年项目战线逐渐拉长,上市已经成为上药云健康眼下十分紧迫的目标”。
而镁信健康则完全不同,公司内部最早便是以更加市场化的互联网企业模式运作,其核心的“医药+保险”模式相比于上药云健康更具想象空间。
据《健闻咨询》了解,上药云健康目前的年营收约在数十亿元规模,镁信健康的营收规模不足上药云健康的二分之一,上药云健康的员工规模也在镁信健康的两倍以上,但在2021年行业巅峰期时跻身百亿独角兽之列,备受业内瞩目的仍是规模较小的镁信健康。
为冲击上市,将上药云健康、镁信健康打包上市成为一个极具可行性的选择。一位接近上药云健康的从业者介绍,上药云健康的营收规模更大,但镁信健康的市场天花板更高,二者各有优势,因此目前还很难说将以谁为主体来冲击上市,“除了合并之外,也可能是以换股或人事整合的方式加强业务统筹”。
2023年10月完成C轮融资时,上药云健康CEO、总裁刘斌曾表示,公司将在创新药全生命周期各环节持续内外部资源整合及并购。
但可以确定的是,集团层面一直在积极推动两家公司更深入的联合。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开源和节流。为了做大营收,近期集团牵头帮助上药云健康合并了集团旗下另一个平台上药科研,合并后上药云健康的年营收有望得到提升;为了削减成本,上药云健康与镁信健康今年以来都开启了新一轮人员精简。
这一切的动作都指向了“扭亏为盈”的努力。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