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何建峰
随着红叶季到来,每逢周末,北京郊外登山者云集。有的人在景区内循着“官道”行走赏叶,有的人则探索“野道”追求刺激,后者涉及近年来颇为火热的“探险旅游”。
顾名思义,探险旅游是指旅游者到人迹罕至的特殊环境进行具有神秘性、危险性和刺激性的旅游考察活动。探险产业即由探险旅游与探险运动、探险医疗、探险教育、探险文化等共同构成。按照地理环境分类,探险旅游囊括“水陆空”:洞穴探秘、潜水、漂流、冲浪等水上探险旅游;越野滑雪、徒步穿越、高山探路、登山攀岩等陆地探险旅游;滑翔、跳伞、蹦极、观光飞行等空中探险旅游。需要指出的是,探险旅游应该以安全为前提,探险为形式、旅游为目的。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升,以及“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和“体育强国”建设的推进,以惊险、挑战、科技、绿色等为重要元素的探险旅游备受推崇,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2023年度中国探险产业白皮书》显示,2023年我国探险旅游市场规模超1.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当前,我国在全球探险旅游市场占比12%,未来拥有巨大成长空间。根据预测,2026年,我国探险旅游市场规模将超2.7万亿元。
探险旅游同时“险象环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我国探险旅游发展迅猛,但仍处初级阶段,相关法律法规、监管政策及行业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民众安全观念和规则意识有待加强,规模与质量之间尚存矛盾。《2023年度中国户外探险事故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我国共发生户外“水陆空”探险事故425起,造成156人死亡、320人受伤、26人失踪。这是探险旅游参与群体付出的沉重代价,也给社会公共资源造成巨大损失。
筑牢安全底线才能更好激发发展潜力。金融业支持探险旅游高质量发展,既要看到探险旅游成长潜力,也要看到其中隐含的风险;既要发挥金融活水作用助力挖潜,也要发挥风险保障作用确保安全。比如,为探险旅游服务提供商、户外装备制造商、探险目的地开发与运营企业等市场主体提供多元化、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服务。针对一些项目的巨大资金需求,可以通过银团贷款、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及投贷债保联动等方式提供融资支持。再如,因地制宜创新开发针对性保险产品,为探险旅游参与各方提供更加全面且个性化的保险保障。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完善风险评估体系,优化风险减量服务,为探险旅游参与各方系紧安全带。
发展探险旅游需要市场主体抢抓机遇,也需要包括保险业在内的金融业鼎力相助。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探险旅游一定会行稳致远。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